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英语教案 > 小学英语教案 >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 > 第四单元(精选14篇)

第四单元(精选14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07

第四单元篇1

单元提示

世界上不断涌现一些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不同的领域开拓进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有自传、人物评传、文学传记、回忆文章等等。

学习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传记文体取材精当、语言平实的特点;汲取杰出人物的思想精华,以他们的奋斗精神砥励意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四单元篇2

oveAnimals(幻灯片1)

新疆尉犁县第一小学怡秀红

文章内容不可完全显示,请单击此处打开或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英语PEP第一册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Let’slearn,let’sdo.

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目标如下所示,重点为单词:monkey,duck,panda,cat,rabbit,dog和句子:Actlikeamonkey….依据内容我采用了听、说、学和做的四步

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电脑、录音机、投影仪)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通过在玩中学,学中玩愉快教学思路,将快乐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教案:

I:Content内容:Let’slearn,let’sdo.(幻灯片2)

II:Purpose目标:(幻灯片3)

1.Knowledge知识:cangraspthenewwords掌握新单词.“Monkey,duck,panda,cat,rabbit”

2.Ability能力:canlearntoactlikesomeanimals学会表演

3.Feeling情感:canlovetheanimalsandprotecttheanimals.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III:Focus:重点

1.Words单词:monkey,duck,panda,cat,rabbit,dog

2.Sentence句子:Actlikeamonkey….

IV:Methodandpreparation.方法与准备

1.pictureofanimals图片2.Photoofanimals头饰,

3.Radio录音机,电脑、投影仪4listen,say,learnanddo听、.说、学、做

V:Teaching: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Organizeteaching组织教学.Singasong.(幻灯片4)

T:Nicetomeetyou.

Ss:Nicetomeetyou,too.

T:Todaywe’llstudythenewlesson.Atfirst,we’llsingasongtogether,ok?

Ss:Ok.

第四单元篇3

本单元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20—70年代遍及全球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要注意了解它的总体特征,吸收西方进步的文学精华,从而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单元篇4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乘法应用题    授课人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培养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3.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多媒体

4.教学过程 :

步骤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复习

1、看卡片,说得数

2、看题列乘

法算式

(1)4个2相加多少?(2)5个3相加是多少?

3、说说第个

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和用哪句乘法口决

4×35×2

3×42×5

4、应用题 出示例6

1.题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2×3=6(棵)

3.小结:求3个2,所以用乘法。

4.揭示课题

5.(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做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提问:这道题求什么?2个5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做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3)比较上面两应用题。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篇5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诵读欣赏中选择了三首唐诗,都是与景色与关,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抒发个人的情怀,表达各自的豪情壮志。

教学设想

通过多读来领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来理解诗歌感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岳》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屏幕展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品读诗歌

(一)朗读诗歌

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古筝曲)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二)解题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三)逐句理解诗歌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四)再次品读诗歌,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1、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诗歌

学生在配乐下自由朗读诗歌,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看谁读的最有诗意。

2、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四、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

一、导入。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感受诗歌

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写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

师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三、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第三课时《登飞来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深层含义,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怀,才能不畏惧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五、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六、小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板书设计

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杜甫白居易王安石

远望湖水

望近望早早莺早春美好景色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凝望春花、草对早春的喜爱之情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想象绿杨

诵读欣赏教案

编写人:竹西中学钮谞源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诵读欣赏中选择了三首唐诗,都是与景色与关,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抒发个人的情怀,表达各自的豪情壮志。

教学设想

提点学生注重情景交融,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让学生通过景色的描写来把握作者的感情思想。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岳

一、导入

运用图片展示法,电脑上展示东岳泰山的照片,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的感受。或者是请到过泰山的学生谈谈自己旅游的感受。由学生的感受引入课题杜甫的《望岳》。

二、学生读诗歌,确定全诗的着眼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泰山的

2、请同学朗读诗歌,其他同学点评他的停顿有没有,有没有读出泰山的气势。

3、听范读,在听的过程中确定诗歌的着眼点在哪里。

明确:着眼点是题目“望岳”中的望字,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泰山进行“望”,从而描写泰山的雄伟。

三、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疏通诗句,了解诗意。

2、全班交流回答,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句意。

四、品读诗歌

1、诗人描写泰山雄伟的目的在哪?结合创作背景谈谈你的认识。

杜甫是在科举不第游历时,见到泰山,并写下此诗。全诗没有一点落第后的颓废消极,而是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再次齐读诗歌,不仅读出诗歌的气势,更要读出作者的旷达胸怀。

3、感受诗人的写作艺术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除了气势外还有什么地方岁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4、学生课堂上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

一、导入

初一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早春呈水部八十八员外》,这首描写早春景色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景的,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二、了解诗人,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读诗歌,明诗意

1、学生相互朗读诗歌,读出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教师分句,讲述诗歌的大体意思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3、品味作者感情

整首诗虽然是写景,但却也融进了作者浓浓的感情在内,表现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与《早春》对比阅读,看看诗人的选意象的不同点,共同点,学生课上自由交流,课后与老师讨论。

第三课时登飞来峰

一、导入

我们祖国的名山是数不胜数的,每个省市几乎都有一座名山,前面我们感受到了杜甫眼中的泰山,今天让我们再来领略另一座山的风采。那就是黄山上的飞来峰。

二、读诗歌,解诗意

1、听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停顿

2、学生朗读诗歌,争取诗歌

3、请同学朗诵诗歌,其余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脑海中想象飞来峰的奇景

4、电脑上展示图片,看看与你感受到的景象是否相同

5、老师讲解诗歌大意。

三、品读诗歌的哲理

这首诗除了写景之外,更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诗,尤其是诗歌最后两句,在议论中阐述哲理。你从这里都读出了哪些哲理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后两句议论结合写景,显得非常自然。以“浮云”为喻,反衬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板书设计

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景——雄伟写法:情景交融景充满生机

情——旷达议踌躇满志

第四单元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67页。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

学具:学具袋。

教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激趣揭题

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察感知

问题: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认识?哪些不认识?

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揭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激发兴趣、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

实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变了!)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作惊奇状)变了?什么变了?大家都试试看。

实践验证。

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组内交流,汇报。

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

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实践。

通过先讨论,后操作,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摆放的平面图形。

在学具袋中取出卡片涂色、分类、展示。

出示第34页第5题。

组内交流,汇报。

通过涂色、分类、数图形,加深认识,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你们的老师、父母请教,也可以到书店或者网上查寻。

拓展知识的学习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向深处延伸。

注:学具袋中装有长方形纸片、硬纸条、图钉、小钉板、橡胶圈、剪刀10把、图片等。

第四单元篇7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语文园地四》是综合性训练。

本组课文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组织的,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在阅读精彩小故事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本组内容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鼓励学生把课文中的人做过的事再做做,一边做一边想,看看有什么感受或者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己动手,大胆创造。在开展“我们的小制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些小制作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

单元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认读本组的35个生字和会认、会写、会用本组的33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

3.指导学生积累本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重点句、段的意义。

4.通过“我们的小制作”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结合词语的学习,记忆字形。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小女孩看到水从杯子里漫出来,非常吃惊。)

2.水从杯子里漫出来,小女孩为什么吃惊?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他们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

4.谁来当小老师为他们纠正错误?

三、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后,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奇怪的问题”指的是什么?

(2)伊琳娜回家做了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么样?

2.请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3.再读课文,合作完成填空。

出示句子: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伊琳娜回家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科学家的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伊琳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1.分组熟读课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2.表演课文内容,鼓励创造性的表演。(如想象伊琳娜听懂朗志万的话之后所说的话)

五、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读课后练习“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2.互相交流,把自己想象的话说给同学听。

六、布置作业

将“说说写写”中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科学家郎志万提问题小朋友伊琳娜动手验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将上节课自己想到的话在小组中交流,评选出优秀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1)出示生字课件,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提示学生:可用熟字对比记忆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骗;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忆:如慢—漫,洪—哄;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志”字是由“士”和“心”构成的。)

(2)谁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2.写字。

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漂亮?

(1)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点。(如“题”和“提”中都有“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另”和“志”都是上下结构,“另”是上短下长,“志”是上略比下长;田字格下边两行的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5个字是左窄右宽,只有“朗”是左右宽窄差不多。)

(2)教师有重点的范写指导。

(3)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指导。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点评。

三、实践活动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四、布置作业

用“问题、哄骗”写话。

五、板书设计

另志题提漫朗哄喝骗(把要求会写的字板书在田字格里)

[教学提示]

课文揭示的道理,应该让学生把握准确,即“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动手做做看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句话的含义。

第四单元篇8

一、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在精确计算。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例如: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在给出先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1、让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5、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

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二、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

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三、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

算。

四、单元教学内容

1、加法........ 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

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

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

+ 122

(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

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

+   31

(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

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

+ 903

()74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

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

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393         271+31=302    271+903=1174

271                           271                         271

+122                         + 31                     + 903

393                           302                        1174

教学反思: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动物种数和濒危,受威胁的种数,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这两部分大胆舍弃,只保留中国特有的种数一栏,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八1、3、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和验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会是怎样?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

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追问: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

种方法进行口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

+ 298  

(    )

提问:(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

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

(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

十位上应该写(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  4 5

+21918

7  4 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9  8

+ 41415

7   4  3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

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五、作业布置

练习八第3-8题.

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45+298=743

4  4  5      验算2   9   8

+21918           +41415

7  4 3             7   4   3

教学反思:在实际探索中学生经历了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了计算和验算方法。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和认真验算的习惯。

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练习八的第5至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7+8+1   5+9+1  6+4+1  3+9+1  7+5+1  9+6+1

2、笔算下面各题

649+273  786+245   392+508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八的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学生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2、练习八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3、练习八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4、练习八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计算。

5、练习八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说一说平时自己计算中常用的错误有哪些。

6、练习八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前位凑9,后位凑10)

7、练习八的第9题。指名读题,理解题。说一说你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反思:书本与生活相联系,让练习更丰富。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能注意进位并自觉的验算,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

2.减   法

第一课时:万以内的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材p41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法则,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学会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估算。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减法,并从旧知识体验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万以内连续退位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续退位的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仔细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咱们来解决XX年比XX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435-322=

2、XX年比XX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3、教学估算: (1)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两种估算的方法,你同意哪一种呢?

(4)同学们说的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道理,等我们用笔算的方法得出准确答案后,再来比较这两种方法。

4、教学笔算:

(1)小组合作,探究435-322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后总结算法。

435-322=113

435       

-322

113

5、师生总结:计算中,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6、比较一下,两种估算结果中谁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

三、巩固练习

1、435-86怎样解决?你有什么发现?

十位怎样算?十位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

2、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3、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订正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万以内不退位减法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学得还算扎实,但我还发现在今后的课堂常规教学中需要注意:有少数学生在说算理的时候语言叙述不规范,教师规范学生说法的要细致,耐心和到位.学生在知识迁移中体验到了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出了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法的计算法则,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大胆的多尝试、多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第二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42例题3、做一做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加法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题、练习本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找朋友。

415-228   556-379    538-89

362-135   269-180    910-461

218-129   747-520   

2、如果把218-129改为208-129,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3、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计算208-129  

(1)指名板演,余生齐练。 

(2)2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请板演学生把计算过程叙述一遍。

(4)师生齐小结计算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2、学习例3。

(1)出示例3:403-158 

(2)独立思考:怎样计算?

(3)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各自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列竖式,也可以

3、师生齐小结:被减数为0,且已被借时,一定要先从前一位退1,然后看作9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小组比赛:完成42页做一做,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

2、独立完成44页第1题。

3、完成44页第3题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403-158=245

4 0 3

-1 5 8

2 4 5

教学反思:连续退位减是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中的难点,许多孩子发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在这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突破计算的难点,最有效的策略便是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算理。

第三课时:连续退位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4~45练习九的第4至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悉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先回忆总结前面学习的知识,再进行强化练习,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56+18       80-64       340+70

130-50      70-34       780-300

400+500     320-90      1200-600

980-480     730-80       1700-700

二、计算

135+893     437+959     383+789

1432+658    765+3438    1437+3795

850-392      841-554     910-345

1005-438     3300-1623   4020-2537

学生解答,教师要给以评讲。并对个别题目,如进位和连续退位减法,挑选一、

两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提问,以巩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三、教科书第44页练习九的第四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讲。

四、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九的第5题。

提问:这一道题目你想怎样完成?

(先算出每一道算式的结果,再把相同结果的两个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五、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

这一道题要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把小红的家、小明的家、以及学校这三个处所,在纸上画出他可能出现的几种位置?把可能性讨论清楚后,再独立解答“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六、课后小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

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师:昨天同学们回家对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记录。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

小组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 

小组3: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1)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2)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3)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4)订正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在计算的时候,还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5)生汇报交流。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1)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33页第1

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馈)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2)啄木鸟诊所:

比比谁当小医生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4 2 3        5 0 1       5 0 0         3 0 1

+3 4 9       +3 8 9      -4 5 3        -  8 4

7 6 2        8 8 0       1 5 7         2 2 7

三、巩固练习 

1、生独立完成47页第3题。

小结:解答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能根据问

题找出所需的条件,在进行认真解答。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小记

第四单元篇9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四次“拨一拨”,第一、二次,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突出练习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数数,涵盖了中间有一个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三次拨一拨主要练习中间有两个0以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四次练习是脱离计数器,通过“我读你写”游戏的形式,练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动

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2、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1)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2、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1)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什么因为在299的个位上加1你发现个位满十了,得向十位进一,好向十位进一。那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2)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3)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师。数末尾的0不读

3、学习数301

(1)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2)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为下1

(3)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

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4、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为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使、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拨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1、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1)三千就在千位上上拨下三个珠字,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字,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2)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下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读一度,

师;这个数谁会读。

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2、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1)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2)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

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3)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4)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3、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四、游戏环节

真了不起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同学为自己鼓掌。806,同上。4800同上。

五、巩固练习。

写书32页的第4题。

总结;学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度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

2、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铃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3、数末0都不读。

4、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板书设计;

①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②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③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④每一位是几就写几。

⑤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

第四单元篇10

第四单元复习

重点课文内容:

《钓鱼的启示》

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理解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3、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作者许地山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3、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4、

第四单元(精选1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