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英语教案 > 高中英语教案 > 高一英语教案 > 高一第一单元(通用5篇)

高一第一单元(通用5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28

高一第一单元篇1

高中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Unit1

一、【目的与要求:】掌握本单元出现的单词和词组。

introduce,practice,goaway,goondoing,asaresult,inone\'sopinion,takecareof,generalidea,giveanyregardstosb等等…

二、【日常交际用语】

Nicetomeetyou.Nicemeetingyou.I\'llintroduceyou,Seeyousoon.

Imustgonow.Imustbeoffnow.Giveone\'sbestwishestosb…

三、【知识重点与难点分析】

1、Whichschoolwereyouatlastyear?你去年在哪所大学校读书?此句中的“at”也可用“in”来代替,意思不变。如:Whichschoolareyouin?

2、SowasmyfriendBobWhite.(=MyfriendBobWhitewasalsoatCentreschool.)

我的朋友鲍勃•怀特也在那所学校读书。

“So+be/hav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此结构中的语序是倒装的。这个以so开头的句子内容是接着前句而来的,表示so句中的情况与前句讲的情况相同。例如:

Youareastudent.SoamI.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

YoucanspeakEnglish,andsocanI.你会说英语,我也会(说英语)。

Helikesplayingfootball.Sodoeshiselderbrother.他喜欢踢足球,他哥哥也喜欢(踢足球)。

A:Iwenttoseeafilmyesterday.我昨天去看了场电影。

B:Oh,didyou?SodidI.哦,是吗?我也去了。

如果上句是否定句,下句就应该用neither或nor来引导一个倒装句了。例如:

Youarenotastudent.Neither/NoramI.你不是学生,我也不是(学生)。

YouhaveneverbeentotheGreatwall.Neither/Norhave.你没去过长城,我也没去过(长城)。

3、Imustbeoffnow.我现在得走了。

off在这里是副词,在句中作表语,表示“离开”“走开”的意思。当你表示要离开某人或谢绝对方的挽留时,你还可以说:Imustgonow.=Imustbeleavingnow=Ireallymustbegoingnow.

4、Nicetomeetyou很高兴见到你。

此句是见面时常用的客气用语。其它见面时常用语还有:

I\'mgladtomeetyou.(=Gladtomeetyou.)

I\'mpleasedtomeetyou.(=Pleasedtomeetyou.)

It\'sagreatpleasuretomeetyou.

而在分手时,人们常说:Itwasnicemeetingyou.(=Nicemeetingyou).Itwasnicetalkingwithyou(Nicemeetingyou.).

ItwasNicetohavetalkedwithyou.(=Itisnicetohavetalkedwithyou).

5、IwanttointroducemyfriendJane.我想介绍一下我的朋友简。

introducesbtosb把某人介绍给某人,其中“tosb”可以省略。例如:

I\'dliketointroducemyself(toyou).我想自我介绍一下。

LetmeintroducemyfriendPetertoyou?让我把你介绍给写了先生。

MayIintroducemyfriendPetertoyou?可以向你介绍一下我的朋友彼特吗?

PleaseallowmetointroduceMissLiutoyouall.请允许我把刘小姐介绍给你们大家。

6、FindoutthethingswhicharedifferentinyourpartofChina.找出与中国你所在地区不同的情况。

find和findout都有“发现”、“找到”的意思。find通常是指凭一时的感觉或偶然发现,而findout则是指经过一番努力,研究,计算或探询而发现某物某事,通常有“找出,查明,发现,搞清楚”的意思。例如:

Hewokeupandfoundhimselfinhospital.他醒来发现自己在医院里。

Ifounda$5noteonthepavement.我在人行道上发现了一张5英镑纸币。

Canyoufindoutwhattimethetrainleaves?你能查问出火车什么时候开吗?

Theytriedtofindoutwhohadbrokenthewindow.他们试图查明谁打破了玻璃窗。

Later,hefoundoutanewmethodoflearningEnglish.后来,他找到了一种学习英语的新方法。

7、Ihopeyouareverywell.我希望你一切都好。

Well在此句中是形容词,通常作表语,意思是“健康的”相当于healthy的意思。例如:

I\'mnotfeelingwelltoday.我今天觉得身体不大舒服。

Isshewellenoughtotravel?她身体康复,能够旅行了吗?

Heismuchbetternow,thankyou.他现在身体好些了,多谢你的关心。(better是well的比较好)

Be,feel,get,look+well身体好,康复,气色好。

8、SoeverydayIworkfromdawnuntildark.因此,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地劳动。

fromuntil/till/to冒意思是“从某时到某时”例如:frommorningfillnight从早到晚

frombeginningtoend自始至终,从头到尾。

9、Sometimeswegoonworkingafterdarkbythelightsofthetractors.

有时,我们在天黑后还要借助拖拉机的灯光继续干活。

goondoingsth意思是“继续(做某事),连续不断地(做某事)”

goontodosth表示(在干完某事后)“接着干另一件事”,即接下去干与原来不同的另一件事。例如:

Althoughifwasraininghard,theystillwentonworkinginthefield.

虽然雨下得很大,但他们仍继续在地里干活。

Afterhefinishedwritingthelitter,hewentontoreadthetextoflessonone.

他写完信后,接着读第一课课文。

10、Althoughthefarmislarge,myDadhasonlytwomenworkingforhim.

虽然农场很大,但我爸爸只雇了两个人为他干活。

havesb/sthdoing这一结构表示“使某人或某物持续做某事或动作持续的状态”。在句中have是“使”,“让”的意思,working是现在分词作宾语twomen的补足语。例如:

Don\'thavethecarwaitingoutsidethegateallthetime.不要让汽车一直在门外等着。

Thetwocheatshadthelightsburningalldaylong.两个骗子让灯整天亮着。

Don\'thavethewaterrunningalldaylong.不要让这自来水整天花花地流。

Iwon\'thaveyoutalkingtoMotherlikethat.我不允许你对妈妈那样说话。

11、Itdoesn\'toftenraininthesummerhere,Asaresultwehavewaterthevegetablegarden.

这儿夏天不常下雨,因此我们不得不给菜园浇水。

Asaresulf(由于的)结果;因此常用在有上下文的情况下。例如:

Itwaslateatnightandtherewasnobus.Asaresulf,wehadtowalktoHevillage.

夜深了,又没有公共汽车,因此我们不得不步行到那个村庄。

Hehadsomebadfish,Asaresult,hefeltsickhismorning.

由于吃了些坏鱼,所以今天上午他感到不舒服。

Asaresulfof(=becauseof…)意思是“由于”例如:

Asaresultoffogtheflightwasdelayed.由于有雾,航班误点了。

Hegotaristastheresultofhishardwork.由于他工作勤奋,所以他长了工资。

Thousandsofpeoplelosttheirlivesastheresultofthewar.由于那场战争,成千上万的人民丧失了生命。

另:在本句中“Towaterthevegetablegarden”,water一词是用作动词。在英语中有些词虽然词形相同,但词类发生变化,由某一词类(如名词)变成另一词类(如动词)。如下下列句子中Pump,water即有名词,也有动词的用法。well即可用作副词,也可用作名词。

Thereisapumpisthevillage.itworksverywell.weoftenpumpwaterfromthewelltowaterthevegetablegarden.

12、Americanseatalotofmeattoomuchinmyopinion.美国人吃肉很多,依我看吃得太多了。

inmyopinion=inmyview意思是“在我看来,依我看”。近似于Ifhink/guess/feel/suppose(我想、我认为、我觉得)等表达形式,都是用来表示个人的看法或意见等。

whatwasthenicestpartofyourholidayinyouropinion?

在你看来,你假期中哪段时间过的最好?

Inmyopinion,autumnisthebestseasoninbeijing.在我看来,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

Incharlie\'sopinion,Americansshouldeatlessmeat.在查理看来,美国人应该少吃一点肉。

Inmyopinionandintheopinionofmostpeople.itisaverysoundinvestment.照我的和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是一项很可靠的投资。

13、Inyourletteryouaskedaboutthetimeindifferentareasofthestates.

在信中,你问有关美国不同时区的问题。

Therearefivedifferenttimeareasinthestates美国有5个不同的时区。

以上两句中的Thestates都是指TheUnitedStatesofAmerica.美国,美利坚众国略作U.S.A或U.S.。

下句Inmystate中的state是指写信人所在的那个州,这时state的开头字母不大写。另外,timeareas和timezones同义都是指时区。

14、Pleasegivemyregardstoyourparents.请代我向你父母问好。

Regardvt.是动词,作“认为,视为”解。regardsbasahero认为某人是英雄。regardsthasacrime把某事看作是一种罪恶。例如:

Heisregardedasthebestdentistintown..他被看作是域里最好的牙医。

在名中regards是名词,作“问候,致意”解。givemyregards/love/bestwishestosb作“代我向某人问好”解。remembermetosb也有同义。例如:

Pleasegivemybestwishestoyourwife(=Pleaseremembermetoyourwife.)请代向你妻子问好。

15、Bestwishes.祝好。

该句通常用于信尾,谨致问候之意,还可以说bestregards祝好!Wishingyougoodluck/success!祝你走运/成功!

高一第一单元篇2

青青子衿

筛选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阅读能力。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阅读文章,往往不需要百分之百地吸收它负载的信息,而需要根据阅读目的,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例如,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可以只筛选文章的主要观点,也可以只筛选文章使用的论据,还可以只筛选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当然也可以几项兼而有之。阅读目的的确定,一般应当与文章的主要特点一致。例如《物种起源〉导言》,当然首先要了解《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筛选出有关语句。这种有目的的阅读活动,可以称之为“筛选性阅读”。

怎样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呢?

一、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并贯彻阅读活动的始终。

这项要求说来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阅读时要全社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有关内容上,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假如阅读过程中容易被“意外”的发现吸引,。上某个内容引起了联想等等,这样,筛选的质量肯定会受影响。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才能逐渐养成强烈的筛选意识,形成较强的筛选能力。

二、要培养辩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学会辨析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一般内容。速读(浏览)一遍文章,就应当能够作出正确判定。例如,速读(浏览)一遍《〈物种起源〉导言》,就应当能够判定第4至第7段是文章 主要内容,那么,正确筛选〈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其实,辨析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一般内容,就是对文章内容的筛选。

其次,要会辨析内容的性质,会辨析内容之间的关系。例如 ,要分清哪些内容是观点,哪些内容是材料;要弄清文章提出了哪些概念,对这些概念作了怎样的解说;要正确判定内容之间论证与被论证,说明与被说明,原因与结果,前提与结论等关系。例如读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分不清论点、论据 ,不清楚文章几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筛选信息便无从谈起。

三、要培养辨析文章语言的能力。

辨析语言的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最基本的是两项能力,一是准确把握语句表达的信息,二是全面把握语句表达的信息。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谈这个句子,不能忽略或看错“日益”一词,因为,正是这个词语,表达着这个句子的主要信息。

全面把握语句表达的信息,需要对语句作细致严密的分析。例如: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这个长句信息量很大,怎样分析呢?

1、从全句看,主要信息是生物的种、变种,是由以前别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这个主要信息可以分为两个要点。其一,生物的种、变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其二,批判了认为生物的种、变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种错误观点。

3、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信息“点”:上述认识仅仅是“推想”。

4、这个“推想”建立在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事实的思考的基础上。经过这样一番分析,才全面把握了这个长句的信息。

筛选信息,归根到底是对语言的筛选。因此,要下工夫训练辨析语言的能力。

上面谈的三个方面,可以看作培养筛选信息能力的基本方法。只要坚持训练,一定能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

高一第一单元篇3

新高一教案

第一单元

一    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2、本单元课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的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伟大业绩,有的在貌似纯知识的“东拉西扯"中, 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认真推敲词语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3、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应该仔细揣摩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 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辩析、品味。在阅读中只有注意语言,领会关键词 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2、要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 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要彻底理解语句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

3、揣摩语言还要学会抓取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1)出现在文章首尾的总结概述语句;(2)有称代和特指词语的语句;(3)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语句;(4)运用各种修辞格的语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语句;(6)运用“虚化迁移”手法或词类活用的语句;(7)语法结构复杂的语句;(8)有特别生动的词语的语句。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前两课为教读课文,后两课为自读课文。教读课文每两课时完成,自读课文每课一课时完成。

进行教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探索性的学习。

进行自读课的教学,更应该体现由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一种形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由教师作出结论。这种方式适合于中等以下水平的班级使用。另一种形式是事先把分析课文的任务交给几个或几组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拿出分析意见,在课堂上各抒已见展开讨论。教师不要下结论,让学生对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课下继续进行思考,在校刊上发表他们的意见。这种方式适合于语文水平和自学能力较高的班级。

一      荷塘月色

课文说明

一      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原因是什么 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二    构思

《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全篇的“文眼”是开头的“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尽管文 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写“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开“颇不宁静”这一“文 眼”。

三    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而《绿》中的狂喜之情非常浓烈。这是什么原因?是由于写作时代不同。《绿》写于1924年,这时正是北伐战争前夕,五四运动给作者带来的激情尚未消失。《荷塘月色》则写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现实的黑暗使作者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的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表现作者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局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的认为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这些看法可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各抒己见。对于“反映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这种说法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实在不能说笼罩全文的是一种淡淡的喜悦,而应该说是一种浓浓的哀愁。我们应该努力去体会作者郁结的烦闷和满怀悉绪无处诉说的苦衷,把偶然写到的闲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衬,才符合文章的实际,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不同看法,也可以提供给学生 以引起思考。

四      写作特点

《荷塘月色〉抒写的则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什么这样说呢?从朱自清早期散文的独特风格看,他是一个很擅长情景交融的作家。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写景中,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在月光下,在荷塘畔,虽然自我陶醉了,感觉到一种“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但仍然夹杂着摆脱不开的淡淡哀愁。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写静谧的环境和自己在这咎环境中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一开头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既简括地叙述了荷塘周围的情景,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月色的淡淡喜悦。这淡淡的喜悦和上文流露出来的淡淡哀愁,笼罩在下文那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上。

第三部分(第4、5、6段):描写荷塘月色,是全文重点所在。文章先写荷塘,次写月色,再环顾四周,层次分明。

第4段写荷叶、荷花、荷香和荷波,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这些景物都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第5段写月色,先正面写,后反衬。

第6段照应第二段,再写荷塘四周环境,着重写树。

在作者笔下,这是个宁静而幽美的境地,充满了诗情画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仍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

第四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无非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但是现实 终究是现实,是无法超脱的。正当作者沉浸在遐想之中时,“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现实,并与开头相呼应。统观全文,内心 的“不宁静”和环境的“静美”相反相成,轻淡朦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悦和哀悉融为一体,构成了《荷 塘月色》的特色。

五     语言特色

这篇散文用词准确生动。

如《荷塘月色》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了和花上”这“泻”字,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好像也有情意了。

这篇散文用了许多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

《荷塘月色》中“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脉脉”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这篇散文还运用了大量新鲜贴切的比喻。

如写“荷 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就极为生动,赋予荷 叶动态的美。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写月光,月影说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处。  

高一第一单元篇4

              第一单元 

一    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2、本单元课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的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伟大业绩,有的在貌似纯知识的“东拉西扯"中, 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认真推敲词语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3、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应该仔细揣摩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 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辩析、品味。在阅读中只有注意语言,领会关键词 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2、要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 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要彻底理解语句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 

3、揣摩语言还要学会抓取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1)出现在文章首尾的总结概述语句;(2)有称代和特指词语的语句;(3)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语句;(4)运用各种修辞格的语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语句;(6)运用“虚化迁移”手法或词类活用的语句;(7)语法结构复杂的语句;(8)有特别生动的词语的语句。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前两课为教读课文,后两课为自读课文。教读课文每两课时完成,自读课文每课一课时完成。 

进行教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探索性的学习。 

进行自读课的教学,更应该体现由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一种形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由教师作出结论。这种方式适合于中等以下水平的班级使用。另一种形式是事先把分析课文的任务交给几个或几组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拿出分析意见,在课堂上各抒已见展开讨论。教师不要下结论,让学生对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课下继续进行思考,在校刊上发表他们的意见。这种方式适合于语文水平和自学能力较高的班级。 

               一      荷塘月色 

       课文说明 

一      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原因是什么 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二    构思 

《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全篇的“文眼”是开头的“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尽管文 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写“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开“颇不宁静”这一“文 眼”。 

三    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而《绿》中的狂喜之情非常浓烈。这是什么原因?是由于写作时代不同。《绿》写于1924年,这时正是北伐战争前夕,五四运动给作者带来的激情尚未消失。《荷塘月色》则写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现实的黑暗使作者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的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表现作者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局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的认为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这些看法可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各抒己见。对于“反映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这种说法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实在不能说笼罩全文的是一种淡淡的喜悦,而应该说是一种浓浓的哀愁。我们应该努力去体会作者郁结的烦闷和满怀悉绪无处诉说的苦衷,把偶然写到的闲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衬,才符合文章的实际,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些不同看法,也可以提供给学生 以引起思考。 

四      写作特点 

《荷塘月色〉抒写的则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什么这样说呢?从朱自清早期散文的独特风格看,他是一个很擅长情景交融的作家。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写景中,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在月光下,在荷塘畔,虽然自我陶醉了,感觉到一种“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但仍然夹杂着摆脱不开的淡淡哀愁。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写静谧的环境和自己在这咎环境中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一开头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既简括地叙述了荷塘周围的情景,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月色的淡淡喜悦。这淡淡的喜悦和上文流露出来的淡淡哀愁,笼罩在下文那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上。 

第三部分(第4、5、6段):描写荷塘月色,是全文重点所在。文章先写荷塘,次写月色,再环顾四周,层次分明。 

第4段写荷叶、荷花、荷香和荷波,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这些景物都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第5段写月色,先正面写,后反衬。 

第6段照应第二段,再写荷塘四周环境,着重写树。 

在作者笔下,这是个宁静而幽美的境地,充满了诗情画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仍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 

第四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无非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但是现实 终究是现实,是无法超脱的。正当作者沉浸在遐想之中时,“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现实,并与开头相呼应。统观全文,内心 的“不宁静”和环境的“静美”相反相成,轻淡朦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悦和哀悉融为一体,构成了《荷 塘月色》的特色。 

五     语言特色 

这篇散文用词准确生动。 

如《荷塘月色》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了和花上”这“泻”字,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好像也有情意了。 

这篇散文用了许多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 

《荷塘月色》中“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脉脉”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这篇散文还运用了大量新鲜贴切的比喻。 

如写“荷 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就极为生动,赋予荷 叶动态的美。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写月光,月影说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处。

[1]

高一第一单元篇5

授课老师:罗伟强

课题: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忽高忽低,但又不至于变化太大,商品价格变动是受价值规律支配的,懂得在市场竞争中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利就必须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整个社会要享有更多的商品就必须努力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1供求影响价格;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与教学内容: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拿出课本及笔记本)

[导入  新课]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请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

老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商品?(停顿、观察学生)

举手学生:用于交换的劳动商品

老师:回答得很对,请坐!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

老师:第二个问题,那什么又是商品的价格呢?

举手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老师:对,看来大家都很聪明

[副板书]价格

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当然不是是吧,比如说空调,在天气热的时候卖得比较贵,而在天气冷的时候卖得比较便宜;汽车与自行车相比,汽车的价格高而自行车的价格低,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价格的变动呢?它的变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先阅读那四组镜头,想一想: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主板书]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四组镜头,镜头一是气候因素,镜头二是时间的因素,镜头三是地域的因素,镜头四是生产的因素。

除了这四个因素,书上说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影响价格,这又如何理解呢?比如说猪肉在信奉伊斯兰教国家不畅销,价格自然比较低,因为伊斯兰教信徒是不允许吃猪肉;日本人喜欢穿和服,但如果把和服拿到我国来卖,价格肯定会下跌,因为人们对和服的需求量小。

我们把6个因素总结一下,就可以得出供求影响价格。比如说高价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暴,就是因为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大,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就是欧佩克宣布减产原油,意味着对石油的供给减少。大家把这句话划起来: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

我们知道供求影响价格,那供求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呢?

供就是商品生产者的供给;求就是消费者的需求。

①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以口罩行业为例:

假设生产者供给消费者需求

10万个15万个

[副板书]供不应求→买者竞争→价格上涨→卖者有利→(卖方市场)

我们以口罩行业为例,假设商品生产者可以供给10万只口罩,但这段时间恰巧爆发疫情,比如去年广州的SARS,大家都身有体会吧。人们对口罩的需求增加到15万,这就必然会导致商品的供不应求,但我们都想买口罩,这就引起买者竞争,从而商家把价格抬高,形成买方市场。

②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以彩电为例:

假设生产者供给消费者需求

15万台10万台

[副板书]供过于求→卖者竞争→价格下跌→买方有利→(买方市场)

我们以彩电业为例,假设商品生产者可以供给15万台彩电,而消费者只需要10万台,这就导致商品的供过于求,但是生产厂家想把彩电卖出去,这就引起卖者竞争,我们经常听到促销、大出血、跳楼价就是商家把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

我们学习了供求影响价格这个因素,那我们想一想: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辆自行车价格上涨,一亮汽车的价格下跌,那自行车的价格会不会高过汽车呢?

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因素:

(2)价值决定价格。

我们先来看看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所以二者的关系就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辆汽车10万元

一辆自行车300元

正因为汽车的价值大,所以它会有10万元的价格,自行车的价值小,所以它会有300元的价格;10万元是用货币的形式表现了汽车的价值,300元是用货币的形式表现了自行车的价值。

大家把这句话划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有价值,价值的大小就是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又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副板书]商品的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

比如说一支粉笔,我们说它的劳动量有多大,就是说生产它要花费多少劳动时间。

现在,我们来分析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劳动时间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什么是个别劳动时间呢?个别劳动时间就是各个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大家看书本,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为什么呢?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呢?请同学回答。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A、个别劳动时间是很多的,如果用它来衡量,同一种商品就会有多种多样的价值量。B、如果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么那些劳动越懒惰、生产工具越差劳动技能越低的生产者的商品,价值量反而越大。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规律。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那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请大家看课本13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时间、物和人三个方面来理解。时间上是现在,物是说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人即是劳动者,是说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大家要特别注意平均这两个字,这就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从整个行业来说的。

课堂练习: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都生产布,当时绝大部分生产者都用织布机生产,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8小时,丁用20小时,试问:

(1)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

(2)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生产者都很重要,我们看下面的表格:

类别劳动生产率成本单价利润

大多数企业1小时20箱20元/箱30元/箱200元

A企业1小时10箱20元/箱30元/箱100元

B企业1小时30箱20元/箱30元/箱300元

如果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获利多,处于有利地位。

要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就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又有何关系呢?

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

2双鞋/1小时0.5小时(假定0.5小时价值0.5元)0.5元

1双鞋/1小时(降低)1小时1元

4双鞋/1小时(提高)0.25小时0.5元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想一想:为什么近年来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价格不断下跌?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它就是价值规律。经济学家说: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

③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A、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内容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之后,在商品买卖时,价值与价格相符。

B、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饶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

-----------------------------------------------------价值

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了供求影响价格和价格决定价值,内容比较多也比较重要,同学们课后要复习。

高一第一单元(通用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