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意义.
2.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3.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重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三.教学具准备
直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我们知道,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都是向量,而时间、质量等都是数量,这些向量与数量的关系常常在物理公式中体现,如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ma,位移与速度的关系s=vt.这些公式都是实数与向量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请同学们作出和向量,(已知向量已作在投影片上),并请同学们指出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的长度是的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同,的长度是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师:很好!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实数与向量的乘积问题,(板书课题: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一))
2.探索研究
师:请大家根据上述问题并作一下类比,看看怎样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可结合教材思考.
生:我想这样规定:实数与向量的积就是,它还是一个向量.
师:想法很好.不过我们要对实数与向量相乘的含义作一番解释才行.
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
(2)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特别地,当或时,
下面我们讨论作为数乘向量的基本运算律:
师:求作向量和(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向量与向量相等吗?(引导学生从模的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生:,
师:设、为任意向量,,为任意实数,则有:
(1)(2)(3)
通常将(1)称为结合律,(2)(3)称为分配律,有时为了区别,也把(2)叫第一分配律,(3)叫第二分配律.
请看例题
【例1】计算:(1),(2).
(3)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下面我们研究共线向量与实乘向量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所以、是共线向量.
师:若、是共线向量,能否得出?为什么,可得出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共线,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师:由此可得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
此即教材中的定理.
对此定理的证明,是两层来说明的.
其一,若存在实数,使,则由实数与向量乘积定义中的第(2)条知与共线,即与共线.
其二,若与共线,且不妨令,设(这是实数概念).接下来看、方向如何:①、同向,则,②若、反向,则记,总而言之,存在实数(或)使.
【例2】如图:已知,,试判断与是否共线.
解:∵
∴与共线.
练习(投影仪)
设、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若、、三点共线,求的值.
参考答案
∵、、三点共线.
∴、共线存在实数,使
即
∴,
3.练习反馈(投影仪)
(1)若为的对角线交点,,,则等于( )
A. B. C. D.
(2)在△中,点、、分别是边、、的中点,那么.
(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中,是中点,点是上一点,求证、、三点共线.
参考答案:
(1)B;(2);
(3)设,则又,∴∴、、共线.
4.总结提炼
(1)与的积还是向量,与是共线的.
(2)一维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思路,也是应用该定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该定理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求系数、证直线平行等题型问题.
(3)运算律暗示我们,化简向量代数式就像计算多项式一样去合并同类项.
五.板书设计 1.实数与向量的积定义 2.运算律 ① ② ③ 3.向量共线定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2)用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正确理解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概念,了解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的前几项.(1)... 【教学课题】: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学目标 】:了解反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给定区间上的角【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 总第 课时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重点:对f的了解,用多... §3.2.1等差数列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重点:1.要证明数列{an... 河南省说课大奖赛教案 高中新教村《数学》第一册(下)§4.8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 3.1.1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近代定义也就是函数的第一课时内容。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下学期 5.3实数与向量的积1.docx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