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 > 高一数学教案 > 第一册数列

第一册数列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3.1.1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4.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数列概念;

   2.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l张(内容见下页)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师:在前面第二章中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映射与函数的知识,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

下函数的定义.

   生:(齐声回答函数定义).

   师:函数定义(板书)

如果AB都是非空擞集,那么AB的映射就叫做AB的函数,记作:,其中

)讲授新课

师:在学习第二章的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数列有关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4,5,6,7,8,9,10.                                                        

                     

10.10.010.0010.0001.        

11.41.411.414,….         

-11-11-11,….             

22222

 

师:观察这些例子,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发现数列定义)

生:归纳、总结上述例子共同特点:

1. 均是一列数;

2. 有一定次序

师: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

一、定义

1. 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 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

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例①:“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的第6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或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n

生:综合上述例子,理解数列及项定义

如:例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   ↓   ↓   ↓

序号 1   2    3    4    5

师:看来,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生: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如:数列①:=n+3(1n7)

数列③:1

数列⑤:n1

   4.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从映射、函数的观点来看,数列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师:对于函数,我们可以根据其函数解析式画出其对应图象。看来,数列也可根据其通项公式来函出其对应图象,下面同学们练习画数列①②的图象。

生:根据扭注通项公式画出数列①,②的图象,并总结其特点。

31

特点:它们都是一群弧立的点

5.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6.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二、例题讲解

1:根据下面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前5项:

1

师:由通项公式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n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

解:(1

   (2)

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

3

分析:

1)项1=2×1-1 3=2×2-1 5=2×3-1 7=2×4-1

        ↓       ↓       ↓   

序号  1         2       3        4

2)序号:1     2     3     4

       ↓    ↓    ↓   

项分母:2=1+1  3=2+1  4=3+1 5=4+1

     ↓     ↓    ↓   

项分子:22-1    32-1   42-1   52-1

3)序号                              

                       ‖                ‖                ‖

              

)课堂练习

生:思考课本P112练习1234

师:[提问]练习34,并根据学生回答评析

生:板演练习12

)课时小结

师:对于本节内容应着重掌握数列及有关定义,会根据通项公式求其任意一项,并会根据数列的前n项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

V)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4习题3.1   12

二、1.预习内容:课本P112P13

预习提纲:①什么叫数列的递推公式?

②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有什么异同点?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定义

1. 数列

2. 

3. 一般形式

4. 通项公式

5. 有穷数列

6. 无穷数列

二、例题讲解

1

 

 

 

2

函数定义

 

教学后记                 

§3.1.2数列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

   2.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3.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教学难点                    

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张(内容见下页)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及有关定义,下面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生:[回答]数列、项、表示形式、通项公式、数列分类等等.

   ()讲授新课

   师:我们所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同学们来看此图:钢管堆放示意图(投影片).

   生:观察图片,寻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一:自上而下:

   第1层钢管数为4;即:14=1+3

   第2层钢管数为5;即:25=2+3

   第3层钢管数为6;即:36=3+3

   第4层钢管数为7;即:47=4+3

   第5层钢管数为8;即:58=5+3

   第6层钢管数为9;即:69=6+3

   7层钢管数为10;即:7107+3<

第一册数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下载保存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说课稿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教学反思主题班会教案评课稿幼儿园教案课堂实录教学参考教学设计教学相关美术教案体育教案生物教案音乐教案地理教案历史教案化学教案物理教案政治教案英语教案数学教案语文电子教材语文教学宝典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