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第三单元 第四节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教案

第三单元 第四节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教案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

第四节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一、文化源地1、文化源地——是指某一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 2、分类比较:

文化事物(或现象)源地

文化系统源地

在小比例尺地图上

呈一个点(单一起源地)或几个点(多个起源地)

呈面状

举例

①1848年欧洲革命中心的分布(教材图3.18)②考古学家在地图上表现世界主要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起源地分布

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源地位于东汉都城洛阳一带。

世界部分古代文明发源地的分布(教材图3.19)

二者关系

文化系统是由许许多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现象)构成。文化系统结构更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

(表注)文化系统特征明显:如世界各地域的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以文字为例   古埃及文明——象形文字   古希腊文明——拼音文字    古两河流域文明——楔形文字二、文化区(一)文化区的概念广义上——文化区是指文化事物(或现象)和文化系统的覆盖的地区。狭义上——文化区仅指某种文化系统的覆盖的地区。(二)文化区的类型中国新石器文化分布区——考古学者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的范围来划定的。政治文化区——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内部又有自己的行政区。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如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潘帕斯草原牧牛业分布范围等除上面文化区类型外,还有语言文化区、中华文化区等问题:以上各种文化区类型中,哪些是文化系统的覆盖的地区?(答案)中国新石器文化分布区、中华文化区(三)文化区的空间特点 1、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它的范围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如美国“硅谷”范围并不大。 2、文化区的边界有实有虚。政治文化区边界明确,而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语言文化区等不一定有明确边界,没有明确边界的文化区在空间上有时与其他同类文化区发生重叠。 3、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如潘帕斯草原牧牛区并不与阿根廷的温带草原地带完全重合。(四)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系统)与中华文化区若干特定文化事物的组合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若干有联系的文化综合体
如:外出旅行,外地语言、衣食住行、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都可能与我们不同,这些文化事物组合就构成了该地区文化综合体。又如:中国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综合体构成了中华文化体系;中华文化体系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教材57页表  中国传统文化区的三级划分)

第三单元 第四节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