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第三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旅游景点中,成因与其他三地明显不同的是( )
a.泰山
b.桂林山水
c.路南石林
d.瑶林仙境
2.既列入我国十大旅游景点,又被列为世界遗产的是( )
a.杭州西湖.桂林山水
b.万里长城.北京故宫
c.安徽黄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d.湖南武陵源.四川九寨沟
3.下列世界遗产所在地,按由东向西顺序集资排列的是( )
a.北京故宫.平遥古城.秦陵兵马俑坑.莫高窟
b.明显陵.明孝陵.大足石刻.丽江古城
c.武夷山.武陵源.丽江古城.大足石刻
d.龙门石窟.苏州古典园林.庐山国家公园.黄龙
4.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
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泰山
d.武陵源风景名胜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提示了泰山作为世界遗产的( )
a.美学价值
b.历史文化价值
c.科学价值
d.经济价值
6.下列关于名胜古迹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洛阳名胜古迹很多,著名的有云冈石窟.白马寺.少林寺等
b.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古迹均位于西安一带
c.成都不仅有都江堰,还有杜甫草堂.武侯祠.大足石刻等
d.南京附近有重要的文化遗产明显陵
7.下列旅游景观或旅游景观所在地,按由东向西顺序集资排列的是( )
a.上海.天津.北京.西安
b.普陀山.庐山.九华山.华山
c.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
d.中山陵.龙门石窟.嘉峪关.大雁塔
8.下列旅游路线中具有观海岸地貌.文化旅游.沙漠探路等旅游内容的是( )
a.成渝线—成昆线
b.京哈线—京广线
c.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d.陇海线—兰新线—南疆线
9.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10.秦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原因是( )
a.具有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价值
b.是自然博物馆和优良的健身场所
c.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d.在地学上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11.我国内河航线沿途游览园林艺术与水乡景色.古代渡口与现代水利枢纽的是( )
a.长江航线
b.珠江航线
c.大运河航线
d.松花江航线
12.下列主要由地质地貌景观构成的旅游资源是( )
a.钱塘江大潮
b.北京天坛
c.武陵源
d.海南红树林海岸
13.下列旅游均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天涯海角.中国台湾阿里山.深圳锦绣中华
b.八达岭长城.青岛海滨.澳门大三巴
c.长白山天池.鼓浪屿.杭州西湖
d.庐山仙人洞.乐山大佛.漓江风光
唐代诗人白居易游览庐山香炉峰大林寺时题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庐山既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又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17-20题。[来源:多学习]
14.前两句诗说明了什么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15.庐山位于( )
a.湖北省
b.长江北岸
c.京九铁路东侧
d.地势第二级阶梯
16.与庐山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形区是( )
a.非洲气力马扎罗山
b.山西汾河谷地
c.中国泰山
d.安第斯山脉
17.家住重庆的一位退休教师欲乘火车到庐山旅游,距离最短的乘车路线是( )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