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教学设计流程:
一、教学设计思想
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
非执笔活动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但如果只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不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往往会流于形式,学生只会把它当成额外的负担,学生的积极性难于提高。笔者认为,要想使非执笔活动真正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就应该与课堂教学结合。在本节课中,我把授课内容分两大部分,先让学生展示他们“花都汽车工业”资料;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理论加以分析。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觉得“学有所用”,并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注重学生的知识生成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本节课中,由身边的工业案例开始分析理论,再拓展到中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和三大工业地带,通过拓展应用使所学知识内化,并与原有知识整合。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课标解析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表明程度(认知内容)
运用例子
说明、举例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①举例和说明都属于理解水平,从整条课标要求来看,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达成度应为理解。②要求学生能用例子去说明工业地域是怎样形成的,用例子去说明工业地域是如何发展的,本人认为,这节课要采用很多工业案例,但并不是案例教学。③课标要求达到的效果是:在了解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基础上,联系本地实际,分析本地工业区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
(二)教材分析
1.工业地域的形成在四大版本中都有涉及,北师大版和人教社版对工业地域的形成,描述十分详细,而山东版和湘教版描述相对较简单,糅合北师大版和人教社版的内容,得出这节课的主线:
2.在工业这章内容中,这节内容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工业生产活动为什么会产生集聚或分散,要用上一节的区位原理来解释;这节课的结论又为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能力,对五种导向型工业布局的原则基本掌握,对花都的工业通过非执笔活动已有一定了解;但因为要涉及较多的工业案例以及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尤其是跨国公司,学生的工业基础知识仍显薄弱。
三、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工业集聚及效益;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分类;工业分散的原因及跨国企业的形成。②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联系花都区汽车工业实际,分析其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③培养学生读图习惯和读图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会收集资料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逻辑关系进行知识梳理;资料呈现形式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的工业,热心为家乡的工业建设出谋献策。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难点: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分散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①通过非执笔小组活动,收集花都区汽车工业发展情况(见附件1)
②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用电子稿形式交给老师
③找回初中地理书本和图册,温习中国的工业
2.教师准备
①对学生上交的非执笔内容进行筛选,指导学生制作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