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学习目标】1、 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 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难点:1、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复习:区域及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的关系
导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与实施途径(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尽相同。(课题2)
新授: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知识背景介绍)
一、中国水土流失的概况
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88万平方千米。4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减少耕地4000万亩,造成经济损失4000亿元(每年平均造成经济损失100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从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获悉,虽经多年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仍有4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依然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另:据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提供的资料,“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过渡)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表现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原因又是什么呢?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1、 黄土的特性2、 降水集中,多暴雨3、 地质构造的不稳定4、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不足5%)(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樵采、滥用土地(挖窑洞、采矿等)(学生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小结过渡]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