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 > 高一数学教案 >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精选2篇)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篇1

教学目的:通过“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学重点:分期付款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基本步骤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复习引入:

1.研究性课题的基本过程:

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存在的可行方案启迪思维留有余地

搜集整理信息独立探究个案提出解答并给答辩

创建数学模型验证并使用模型结论分析

2.分期付款使用模型:分期付款购买售价为a的商品,分n次经过m个年(月)还清贷款,每年(月)还款x,年(月)利率为p,则每次应付款:

二、例题讲解例1购买一件售价为a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时要求在m个月内将款全部付清,月利率为p,分n(n是m的约数)次付款,那么每次付款数的计算公式为推导过程:设每次付款x则:第1期付款x元(即购货后个月时),到付清款时还差个月,因此这期所付款连同利息之和为:……第n期付款(即最后一次付款)x元时,款已付清,所付款没有利息.各期所付的款连同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的利息之和为:货款到m个月后已增值为根据规定可得:即:解之得:例2某人,公元XX年参加工作,考虑买房数额较大。需做好长远的储蓄买房计划,打算在XX年的年底花50万元购一套商品房,从XX年初开始存款买房,请你帮我解决下列问题:方案1:从XX年开始每年年初到建设银行存入3万元,银行的年利率为1.98%,且保持不变,按复利计算(即上年利息要计入下年的本金生息),在XX年底,可以从银行里取到多少钱?若想在XX年底能够存足50万,每年年初至少要存多少呢?方案2:若在XX年初向建行贷款50万先购房,银行贷款的年利率为4.425%,按复利计算,要求从贷款开始到XX年要分XX年还清,每年年底等额归还且每年1次,每年至少要还多少钱呢?方案3:若在XX年初贷款50万元先购房,要求从贷款开始到XX年要分5期还清,头两年第1期付款,再过两年付第二期…,到XX年底能够还清,这一方案比方案2好吗?启迪思维,留有余地:问题1:按各种方案付款每次需付款额分别是多分别是多少?每次付款额是50万元的平均数吗?(显然不是,而会偏高)那么分期付款总额就高于买房价,什么引起的呢?(利息)问题2:按各种方案付款最终付款总额分别是多分别是多少?(事实上,它等于各次付款额之和,于是可以归结为上一问题)。于是,本课题的关键在于按各种方案付款每次需付款额分别是多分别是多少?——设为x。

搜集、整理信息:

(1)分期付款中规定每期所付款额相同;

(2)每年利息按复利计算,即上年利息要计入下年本金.

例如,由于年利率为1.98%,,款额a元过一个年就增值为  

a(1+1.98%)=1.0198a(元);再过一个月又增值为1.0198a(1+1.98%)=1.0198a(元)

独立探究方案1可将问题进一步分解为:1.   商品售价增值到多少?2.   各期所付款额的增值状况如何?3.当贷款全部付清时,房屋售价与各期付款额有什么关系?

提出解答,并给答辩:按复利计算存XX年本息和(即从银行里取到钱)为:3×+3×+…+3×=≈33.51(万元)设每年存入x万元,在XX年底能够存足50万则:         解得x=4.48(万元)通过方案1让学生了解了银行储蓄的计算,也初步掌握了等比数列在银行储蓄中的应用,储蓄买房时间长久,显然不切合我的实际,于是引出分期付款问题;独立探究方案2:分析方法1:设每年还x,第n年年底欠款为,则XX年底:=50(1+4.425%)–xXX年底:=(1+4.425%)–x=50–(1+4.425%)·x–x  …XX年底:=(1+4.425%)–x=50×– ·x–…–(1+4.425%)·x–x=50×–解得:≈6.29(万元)分析方法2:50万元XX年产生本息和与每年存入x的本息和相等,故有购房款50万元十年的本息和:50每年存入x万元的本息和:x·+x·+…+x=·x从而有   50=·x解得:x=6.29(万元), XX年共付:62.9万元。独立探究方案3:分析:设每期存入x万元,每一期的本息和分别为:第5期为x,第4期x,第3期x,第二期:x,第1期x,则有[1++++·x=50·解得:≈12.85(万元)此时,XX年共付:12.85×5=64.25(万元)创建数学模型:

比较方案1、2、3结果,经过猜想得:分期付款购买售价为a的商品,分n次经过m个年还清贷款,每年还款x,年利率为p,则验证并使用模型:(略)          结论分析:

方案

类别

付(存)款

次数

付(存)款方法

每期所付款表达式

每期

付款

付款

总额

1

10每隔1年存款1次,存10次

4.48

50

2

10每年付款1次,付12次

6.29

62.9

3

5每隔2年付款1次,付5次

12.85

64.25方案3比方案2多付了:64.25-62.9=1.35(万元)。所以方案2更好。方案1每年虽存款少,但需等XX年后才能买房。由于6.29-4.48=1.81(万元),如若本地的年房租低于1.81(万元)就可以考虑先租XX年房后再买房的方案,当然还要考虑XX年后的房价是升还降的问题。四、小结: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应先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建模,然后根据所学有关数学知识求得数学模型的解,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求得实际问题的解.五、课后作业:提出一个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并探究解决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篇2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在购物付款方式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也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例题中的分期付款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教学难点:独立解决方案教学过程:一、引入:我国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变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我们已不再陌生;贷款购物,分期付款已深入我们生活.但是面对商家和银行提供的各种分期付款服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好呢?。二、问题:某村民欲买一台售价为1万元的背投式电视,除一次性付款方式外,商家还提供在1年内将款全部还清的前提下三种分期付款方案(月利率为0.4575%):⑴购买后2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2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6次付款;⑵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过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⑶购买后4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2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3次付款。你能帮他参谋选择一下吗?”三解决问题的过程:1.启迪思维,留有余地:问题1:按各种方案付款每次需付款额分别是多分别是多少?每次付款额是10000的平均数吗?(显然不是,而会偏高)那么分期付款总额就高于电视售价,什么引起的呢?(利息)问题2:按各种方案付款最终付款总额分别是多分别是多少?(事实上,它等于各次付款额之和,于是可以归结为上一问题)。于是,本课题的关键在于按各种方案付款每次需付款额分别是多分别是多少?——设为x。

2.搜集、整理信息:

(1)分期付款中规定每期所付款额相同;

(2)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即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

例如,由于月利率为0.4575%,款额a元过一个月就增值为  

a(1+0.4575%)=1.004575a(元);

再过一个月又增值为1.004575a(1+0.4575%)=1.004575a(元)

3.独立探究方案1可将问题进一步分解为:1.    商品售价增值到多少?2.    各期所付款额的增值状况如何?3.当贷款全部付清时,电视售价与各期付款额有什么关系?

4.提出解答,并给答辩:

由商品价格=付款额,逆向思维:按利率0.4575%,从2月底起每2个月存入x元,到年底(也付x元)等于去年年底存入10000元的本息总和;得

10000×(1+0.4575%)12=x+(1+0.4575%)2x+(1+0.4575%)4x+(1+0.4575%)6x+(1+0.4575%)8x+(1+0.4575%)10x,

解得=(用计算器求值)5.创建数学模型:

比较方案1结果,经过猜想得:分期付款购买售价为a元的商品,分n次经过m个月还清贷款,每月还款x元,月利率为p,则6.验证并使用模型:

方案2中,方案3中,

7.结论分析:

方案

类别

付款

次数

付款方法

每期所付款表达式

每期

付款

付款

总额

1

6

每隔2个月付款1次,付6次x=

x1

6x1

2

12

每月付款1次,付12次x=

x2

12x2

3

3

每隔4个月付款1次,付3次x=

x3

3x3

比较上述三种方案付款总额,结合经济收入情况,即可选择最佳方案.《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本节课以经常碰到的银行储蓄和分期付款为背景,复习了等比数列的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尤其是从实际出发来表述问题,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更加接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数学的育人功效。四、小结1.分期付款中的计算涉及的数学知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数学思想:列方程解未知数。                     

2.“方案2、3→模型→方案3”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研究性课题的基本过程:

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存在的可行方案启迪思维留有余地

搜集整理信息独立探究个案提出解答并给答辩

创建数学模型验证并使用模型结论分析3.问题来源于现实,问题处处存在,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本质;而探究问题时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要勇于战胜困难,磨砺自己意志.    4.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分期贷款及以复利增长型问题可类似解决。五、课后作业:提出一个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并探究解决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2)用方程...

  • 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正确理解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

  • 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掌握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的限定条...

  • 数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概念,了解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的前几项.(1)...

  • 第一册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教学课题】: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学目标 】:了解反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给定区间上的角【教学重点...

  • 第一册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

  • 第一册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总第 课时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重点:对f的了解,用多...

  • 第一册等差数列

    §3.2.1等差数列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重点:1.要证明数列{an...

  • 第一册正余弦函数的图象

    河南省说课大奖赛教案 高中新教村《数学》第一册(下)§4.8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

  • 第一册数列

    3.1.1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

  • 第一册函数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近代定义也就是函数的第一课时内容。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