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英语教案 > 初中英语教案 > 七年级英语教案 >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精选2篇)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57

Howdoyoucometoschool?篇1

Lesson111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1.词汇(略)。

2.句型:1)Don’tyouusuallycometoschoolbybike?2)It’safinedayforawalk.3.日常交际用语:继续学习有关谈论交通方式的用语。

二、教具。

录音机,上一节课使用过的图片等。

三、课堂教学设计

step1.Revision

教师可采取连珠炮式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T:(叫起一位学生)Howdoyouusuallycometoschool?

:Iusuallycometoschoolbybus.

T:(叫起另一位学生,手指 )Howdoeshe/sheusuallycometoschool?

:He/Sheusuallycomestoschoolbybus.

T:Whataboutyou?

:Iusuallycometoschoolonfoot.

出示交通工具的图片,复习单词。

Step2.Readandact

教师引导学生:

T:MrGreenmeetsMrWuonhisway.Theytalksaboutsomething.MrWuusuallygotoschoolbybike,buttodayheisonfoot.Whynothegotoschoolbybike?Listentothetapecarefullyandfindtheanswer.准备放课文第1部分录音,板书听前提问(Pre-listeningquestions):

1)HowdoesMrWucometoschooltoday?2)What’swrongwithMrGreen’sbike?3)Whynothegotoschoolbybike?

放录音一至两遍,指导学生正确答出黑板上的提问。再放录音,学生打开书踉读,反复

三遍。教师讲解对话中的难点(见难点讲解)。

Step3.Askandanswer

打开书,指导学生作课文第2部分Askandanswer:

T:Whocanyouseeinpicturel?

:WecanseeMrGreen.

T:Whereishe?

:He’sinhiscar.(或:T:Isheinhiscar? :Yes,heis.)

T:Howdoeshegotowork?

:Hegoestoworkbycar.

教师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就其他图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合上书,教师检查一、两组。

教师提问一个学生作示范,这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T:howdoyouusuallycometoschool?

S:Iusuallycometoschoolby..

T:Howlongdoesittake?

S:Ittakes…

教师让学生二人一组操练这个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教师检查一、两组学生操练的情况。

Step4.Practice

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向全班提问:

Howmany(students)comebybike/bus…?

全班学生用举手方式应答,然后将数词填入练习册习题1的表格中。

指导学生做练习册习题3(习题2留到下一节课做)。

Homework

1)听录音,反复练习朗读对话;2)抄写生词;3)完成练习册习题3。

四、难点讲解

1.It’sbroken.(自行车)坏了。

句中的broken是形容词,意为:弄坏了的。

2.ilikewalking.我喜欢步行。

likedoingsib.喜欢做某事。其中doing是动名词。在第一册第26单元中,有大量类似

的句子。例如:

A: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你喜欢打篮球吗?

B:Yes,Ido。是的,我喜欢打篮球。

在动词like的后面,也可跟名词,作用同动名词一样,是宾语。例如:

JimGreenlikesplayingbasketball?你喜欢打篮球吗?

吉姆·格林喜欢(吃)鸡蛋,但他不喜欢(吃)肉。

JimGreenlikeseggs,buthedoesn’tlikemeat.

3.Andtheairtodayisniceandclean.今天的空气又好又清新。

句中的today是副词,修饰theair,作定语,表示:今天的空气。副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名词的后面。例如:

TheboythethereisKate’sbrother.在那儿的男孩是凯特的哥哥。

4.Howmanystudentscomebybike?多少学生骑车上学?

这是一个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一般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的语序与陈述句相同。这种结构有下列两种情况:

1)由疑问词作主语。例如:

Whoisbehindthedoor?谁在门后边?

Whichisyours?哪个是你的?

2)疑问词作定语,修饰主语。Howmanystudentscomebybike?一句属于这种情况。其它的例子还有:

Whosebookisonthedesk?谁的书在桌子上?

特殊疑问句的第二种结构更为常见,其构成是:疑问词十一般疑问句的词序。例如:

Whatcanvonseeinthepicture?在图片中你能看到什么?(疑问代词what在句中作宾语。)

Whendoyouusuallyseetoschool?你通常几点到校?(疑问副词when在句中作状语。)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Howdoyoucometoschool?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谈论有关交通工具情况,围绕howdoyoucometoschool?bybike/bycar/bybus...等句型。

交际用语学习

howdoyoucometoschool?bybike/bycar/bybus...

语法学习

一般现在时用来表示经常的或者习惯性的动作,常与often,usually,sometimes等副词连用。

语音

掌握连读。

掌握句子重音和语调的训练。

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表达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句型、掌握与之相关的短语。

2.复习巩固以How开头的特殊疑问句的用法。进一步理解,熟悉,运用一般现在时。

情感目标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交通工具”,即用英语询问某个人物上学或上班或其他活动的时候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的语言。教育学生询问他人的时候用句型howdoyoucometoschool要求学生掌握好助动词do在不同人称特别是第三人称单数后的变化。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了解人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运用某种交通工具去某地的表达法”。在口语训练方面,主要是练bybike/bus/car/train/ship/plane及其问答。如:Howdoyouusuallygothere/…?Iusuallygothereonfoot/bybike/…Howmanystudentsgothereonfoot/bybus/…?等。对于第110课第1部分两位老师的对话,我们可带着Isitaniceday?HowdoesMr.Wuusuallycometoschool?Whatiswrongwithhisbike?这样的问题,先听后读再说,去学习对话。语法方面主

要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一般现在时态和走冠词的某些用法。

听说训练

本单元带情景的对话始于第110课第一部分,尽管只有三段简单对答,其中却包含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如果第109课的词汇和句型练习进行得顺利的话,可将这部分移至第一节课中操练。教师可先借助课本中的六幅图,将by的用法教给学生。做法是:先造单句,然后再导入  对话。教师设立几个典型场景,请学生回答,如:在一般城镇中Studentsusuallycometoschoolbybike/bybus/onfoot.其中有些学生可能是bycar/taxi;在水乡生活的学生多半是byboat;而山区的孩子们可能是onfoot;而牧区的学生也许是onhorse,那么什么情况是bytrain可让学生自己思考;他们也许还有许多其它选择,如motorcycle(摩托车),minibus(小公共),electricbike(电动自行车),subway(地铁),coach(长途公共汽车),steamer(汽船)等。

综合前两课对话和听力内容,提供典型场景下的对话。

LILEI:Hi,YangLan.Lookatthesun.It'safinedayforawalk,isn'tit?

YANGLAN:Yes.That'sright.Youcamebybiketoday.Don'tyouusuallycometoschoolonfoot?

LILEI:Yes,Ido.Ilikewalking.Butnottoday.

YANGLAN:Whynot?

LILEI:Igotuplatetoday.Ididn'twanttobelateforschoolsoIcamebybiketoday.

YANGLAN:Oh,Isee.

本单元对话训练的结果应使学生就‘“交通工具”这一话题,联系生活实际,自编对话,表演出来。本单元课文的听力练习安排在第110课第三部分;练习册第110课练习2也是个听力练习。它们应与对话训练密切配合,达到听说相结合的目的。

语法教学建议

本单元语法要点是在学过一般现在时的其它用法前提下,教学其表示经常或习惯性动作的用法。经过数次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不难掌握这个用法。因为这个语法点已巧妙地融入课文的多项内容中。教师只要适时帮助学生归纳其用法,如通过问答练习,让学生相互问答有关自己及家人的日常作息活动,就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其用法。

Someideasforextrapracticeorenrichment

1 Usethepicturethatyouhavebroughtseveraltimestoyourlessons.Giveapicturetoeachpair.Theyshoulddiscussthepictureinasmuchdetailaspossible.Byusingpictures,studentscanbecomemorecomfortablewithjustspeaking.Asthestudentsaredescribingthepictures,makesuretheydon'twritedownthedescription.Somestudentsfeeltheyneedtowritewhattheyaregoingtosaybeforetheysayit.However,thisisabadhabit,andwillactuallyhindertheirlanguagelearning.Encouragethestudentsjusttospeak.Astheyaretalkingwanderaroundtheroomandgivehelpasnecessary.

运用你上课时用过的图片,给每组学生一张,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讨论图片。学生描述图片时,一定不要写下描述的内容。一些学生觉得在用英语说前需要把他们想说的先写下来,这是说英语的坏习惯,不利于你的语言学习。要鼓励学生只说英语,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提示。

2 Havethestudentsdesigntheirownkindoftransportationandnameit.Theyshouldgivethepurposeoftheirvehicle.Maybetheywanttodesignsomethingthattakesthemtothemoon,thesun,orjustaroundtheblock.Encouragethemtobeascreativeaspossible.Youmayneedtohelpthemwithsomeofthenamesofpartsofvehiclesliketyres,windshield,etc.

让学生自已设计他们自己的交通工具,并给它取名,学生必须说明这种交通工具的用途。或许他们想设计一些能把他们带上月球、太阳或只是街道四周。鼓励学生尽可能有创造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给他们的交通工具取名,像轮胎、挡风玻璃等。

阅读教学建议

本单元第112课第三部分是一篇供选用的短文。练习册第111、112课中也有两三段短文。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利用课文后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锻炼。如能以课文线索为背景,画简笔连环画,帮助学生理解和复述课文,效果会更好。练习册第112课练习6就是这种教法的一个示例。

词语辨析

1.overtheriver和ontherive

overtheriver指“在河的上空(或上方)”,ontheriver指“在河面上”。over和on都是介词,over是“在……上方”的意思,on是“在……上面”的意思,前者指两物体不接触,后者指两物体相接触。如:

There’salightoverthetable.

桌子上方有一个灯。(light与table不接触)

There’sabridgeovertheriver.

河上有座桥。(bridge和river不接触)

Howmanyboatsarethereontheriver?

河面上有多少只船?(boats和river接触)

Thekitefliesoverthehouse.

风筝飞在屋子上空。(kite和house不接触)

There’satallbuildingonthemountain.

山上有座高楼。(building和mountain接触)

over可表示从一边到另一边越过某一物体,两者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on可指在某一物体上面移动。试比较:

Theplanefliesoverthemountain.

飞机飞过那座山。(飞机和山不接触)

Theredcarrunsoverthebridge.

那辆红色汽车驶过大桥。(汽车与桥接触)

Thecarrunsfastontheroad.汽车在路上飞驰。

2.toomuch和toomany

toomuch和toomany都作“太多”解,too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而tooman修饰可数名词。这里副词too是“太”,“过分”的意思,加强much或many的程度。如:

Youcan’thavetoomuchfoodatatime,oryouIIfeelbad.

你一次不能吃太多的东西,要不然你会感到不舒服的。

Therearetoomanypeopleinthatroom.Ican’tgetin.

那个房间里的人太多,我简直进不去。

【注意】有时toomuch可单独使用,与介词短语forsb.连用,意思是“某人经受不住……”,而toomany则不能这样用。如:

Thisproblemistoomuchforaboylikehim.

这一问题对于一个像他这样的孩子太难了。

Thetripistoomuchformygrandfather.

我爷爷经受不住这次旅行。

【注意】toomuch还可以作宾语或状语用,而toomany只能作宾语,不能作状语。如:

Youcan'teattoomuchatatime.你一次不能吃得太多。

Hetalkstoomuch.他说得太多。

usually,often和sometimes的用法

这三个副词是表示行为或动作的频率的。在使用这些词时,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请看下面的几个句子:

MymotherusuallygoesshoppingonSundays.

(usually放在行为动词go之前)

I’moftenlateforschool.(often放在be动词之后)

SometimesIgototheparkwithmyparents.

(sometimes放在句首)

Sesometimesgoestoschoolonfoot.

(sometimes放在行为动词之前)

ButIwalksometimes.(sometimes放在句尾)

重难点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图画和对人们日常出行方式的描述,教会学生出行方式的英语表达方法。

难点仍是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本单元着重强调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词汇与句型教学

运用实物(玩具)、插图、教学挂图、图片、闪视卡(flash-cards,一面为图画、另一面为单词)、简笔画、投影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都是教学生词的好办法。用动作教一些动词;用构词法扩展学生的词汇量都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将第109课和第110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教学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教师采用猜谜做游戏配以简笔画的方式导入  新课。具体做法如下:

先画一圆形,以此为起点,告诉学生这是某物、或某物一部分、或以之为背景,并设定条件Itissomethingwecanseeoruse,butwecan’teat.Whatisit?这样引导学生指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东西:

教师边画边说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Whatisit?Isitthesun?Canyouseeaplaneinthesky?等句子,并将英语名称写在相应的图画旁,凡是生词要带读几遍,必要时可将音标注在生词旁。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叫几位学生到黑板前画画,让每个学生猜,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张纸,在上面仿画或自己画出该事物,边画边大声说出这个事物的英语名称。教师可在图画上加画一匹马(horse)或UncleWang发明的plike,来增加情趣。在绘画结束时,让学生两人一组交换自己的图画,做问答练习,同时教师将重点句型抄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然后全班进行集体的问答练习。经过游戏兼画画的操练,学生已十分熟悉生词的发音与意思。这时要他们打开课本,看书上的图画,加入Howmany…arethere…?句型,再次做两人一组、全班的问答练习,他们已不觉得记忆单词多么困难。在练习过程中,因简笔画与课文图画不同,避免了单调枯燥的感觉,学生们还可将两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点,用英语说出,如:Thereisahorseinmypicture,butthereisn’tanyhorsehere.Therearetwobusesherebutthereisonlyonebusinmypicture当然这组问答练习重点放在Howmany…?句型上。

第110课与第112课的生词应放在有情景的对话和课文中学习,设计练习时应考虑这些单词的复现率要高,并在不同的场景中出现,增强学生对这些单词的理解和运用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