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直线的方程一.复习目标:1.深化理解倾斜角、斜率的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2.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式,并能熟练写出直线方程.
二.知识要点:1.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
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 ;斜截式: ;
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
三.课前预习:
1.设,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 2.已知,则过不同三点,,的直线的条数为( ) 多于3.已知的顶点,,重心,则边所在直线方程为 ;经过点且与轴、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的直线方程是 ;过点,且它的倾斜角等于已知直线的倾斜角的一半的直线的方程是 .4.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则直线的倾斜角是 ;若点,,直线过点且与线段相交,则直线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为 .
四.例题分析:例1.已知直线的方程为,过点作直线,交轴于点,交于点,且,求的方程.
例2.⑴已知,试求被直线所分成的比λ;⑵已知,,若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不与重合,求证:点分的比.例3.过点引一条直线,使它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正数,且它们的和最小,求直线的方程.例4.的一个顶点,两条高所在直线方程为和,求三边所在直线方程.
五.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1.若,则过点与的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2.以原点为中心,对角线在坐标轴上,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四条边的方程为( ) 3.已知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的值为 .4.过点的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两点,点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则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的倾斜角为 .5.设,,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6.不论为何实数,直线恒过定点 .7.设过点作直线l交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于a、b两点,(1)当取得最小值时,求直线l的方程.(2)当取得最小值时,求直线l的方程.8.对直线上任意一点,点也在直线上,求直线的方程.9.求过点p(0,1)的直线l,使它包含在两已知直线l1:2x+y-8=0和l2:x-3y+10=0间的线段被点p所平分.10.设同在一个平面上的动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坐标间存在关系,,当动点在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移动时,动点在与直线垂直且通过的直线上移动,求直线的方程.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58)直线和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一.复习目标:1.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了解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二.课前预习:1.已知直线、和平面,那么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 ), , 且 、与成等角2.、表示平面,、表示直线,则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且 ,且,且 ,且
3.已知平面平面,是外一点,过点的直线与分别交于点,过点的直线与分别交于点,且,,,则的长为() 或
4.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则平行于两对角线的截面四边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8,12)
三.例题分析: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证:平面a1bd∥平面b1d1c;(2)若e、f分别是aa1,cc1的中点,求证:平面eb1d1∥平面fbd.a1ab1bc1cd1dgef 证明:(1)由b1b∥dd1,得四边形bb1d1d是平行四边形,∴b1d1∥bd,又bdë平面b1d1c,b1d1平面b1d1c,∴bd∥平面b1d1c.同理a1d∥平面b1d1c.而a1d∩bd=d,∴平面a1bd∥平面b1cd.(2)由bd∥b1d1,得bd∥平面eb1d1.取bb1中点g,∴ae∥b1g.从而得b1e∥ag,同理gf∥ad.∴ag∥df.∴b1e∥df.∴df∥平面eb1d1.∴平面eb1d1∥平面fbd.说明 要证“面面平面”只要证“线面平面”,要证“线面平行”,只要证“线线平面”,故问题最终转化为证线与线的平行.小结:例2.如图,已知m、n、p、q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badcpnqm求证:(1)线段mp和nq相交且互相平分;(2)ac∥平面mnp,bd∥平面mnp.证明:(1)∵m、n是ab、bc的中点,∴mn∥ac,mn=ac.∵p、q是cd、da的中点,∴pq∥ca,pq=ca.∴mn∥qp,mn=qp,mnpq是平行四边形.∴□mnpq的对角线mp、nq相交且互相平分.(2)由(1),ac∥mn.记平面mnp(即平面mnpq)为α.显然acëα.否则,若acìα,由a∈α,m∈α,得b∈α;由a∈α,q∈α,得d∈α,则a、b、c、d∈α,与已知四边形abcd是空间四边形矛盾.又∵mnìα,∴ac∥α,又acëα,∴ac∥α,即ac∥平面mnp.同理可证bd∥平面mnp.小结:例3.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侧棱长为,点分别在和上,并且,平面,求线段的长.解:延长交延长线于点,连,可证得,由与相似及已知求得.在等腰中,求出,又在中,由于余弦定理求得. ∵,∴,∴.小结:
四.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1.设线段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两异面线段,点,,若分别为的中点,则有 ( ) 2.是两个不重合平面,是两条不重合直线,那么的一个充分条件是(),,且, ,,且,,且 ,,且3.在正四棱柱中,分别为棱、、、的中点,是的中点,点在四边形及其内部运动,则满足条件 时,有平面.(点在线段上)4.在长方体中,经过其对角线的平面分别与棱、相交于两点,则四边形的形状为 .(平行四边形)abcdb11d1c11α1a1b2a2c2d22222β5.如图,a,b,c,d四点都在平面a,b外,它们在a内的射影a1,b1,c1,d1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b内的射影a2,b2,c2,d2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a,b,c,d四点在b内的射影a2,b2,c2,d2在一条直线上,∴a,b,c,d四点共面.又a,b,c,d四点在a内的射影a1,b1,c1,d1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平面abb1a1∥平面cdd1c1.∴ab,cd是平面abcd与平面abb1a1,平面cdd1c1的交线.∴ab∥cd.同理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6.若一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平面内的一点且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此平面内.解:如图,设,,.由,∴它们确定一个平面,设,可证,在平面内,过点存在,,∴与重合,即.7.点是所在平面外一点,分别是、、的重心,求证:(1)平面平面;(2)求.证明:(1)如图,分别取的中点,连结,∵分别是、、的重心,∴分别在上,且.在中,,故,又为的边的中点,,
∴,∴平面,同理平面∴平面平面.(2)由(1)知,,∴.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空间的距离一.复习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掌握求空间距离的常用方法和各距离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知识要点:1.点到平面的距离:.
2.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3.两个平面的距离:.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三.课前预习:1.在中,,所在平面外一点到三顶点的距离都是,则到平面的距离是 ( ) 2.在四面体中,两两垂直,是面内一点,到三个面的距离分别是,则到的距离是 ( ) 3.已知矩形所在平面,,,则到的距离为 ,到的距离为 .4.已知二面角为,平面内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到平面的距离为 .
四.例题分析:例1.已知二面角为,点和分别在平面和平面内,点在棱上,,(1)求证:;(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3)设是线段上的一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求的长.
例2.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分别是,与的中点,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的重心,(1)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例3.已知正四棱柱,点为的中点,点为的中点,(1)证明: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五.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1.已知正方形所在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 ( ) 2.把边长为的正三角形沿高线折成的二面角,点到的距离是() 3.四面体的棱长都是,两点分别在棱上,则与的最短距离是( ) 4.已知二面角为,角,,则到平面的距离为 .5.已知长方体中,,那么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是 .6.如图,已知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求点到面的距离.
7.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1)求:点到平面的距离;(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3)求平面与平面的距离;(4)求直线到的距离.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一.复习目标:1.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2.会计算事件在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次的概率.
二.知识要点:1.相互独立事件的概念: .
2.是相互独立事件,则 .
3.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则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次的概率是 .
三.课前预习:1.下列各对事件(1)运动员甲射击一次,“射中环”与“射中环”,(2)甲、乙二运动员各射击一次,“甲射中环”与“乙射中环”,(3)甲、乙二运动员各射击一次,“甲、乙都射中目标”与,“甲、乙都没有射中目标”,(4)甲、乙二运动员各射击一次,“至少有一人射中目标”与,“甲射中目标但乙没有射中目标”,是互斥事件的有 (1),(3).相互独立事件的有 (2) .2.某射手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他连续射击次,且各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有下列结论:①他第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②他恰好击中目标次的概率是;③他至少击中目标次的概率是,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③ .3.件产品中有件次品,从中连续取两次,(1)取后不放回,(2)取后放回,则两次都取合格品的概率分别是 、 .4.三个互相认识的人乘同一列火车,火车有节车厢,则至少两人上了同一车厢的概率是 ( ) 5.口袋里装有大小相同的黑、白两色的手套,黑色手套只,白色手套只,现从中随机地取出两只手套,如果两只是同色手套则甲获胜,两只手套颜色不同则乙获胜,则甲、乙获胜的机会是 ( )甲多 乙多 一样多 不确定
四.例题分析:例1.某地区有个工厂,由于电力紧缺,规定每个工厂在一周内必须选择某一天停电(选哪一天是等可能的),假定工厂之间的选择互不影响.(1)求个工厂均选择星期日停电的概率;(2)求至少有两个工厂选择同一天停电的概率.解:设个工厂均选择星期日停电的事件为.则.(2)设个工厂选择停电的时间各不相同的事件为.则,至少有两个工厂选择同一天停电的事件为,.小结:个工厂均选择星期日停电可看作个相互独立事件.例2.某厂生产的产品按每盒件进行包装,每盒产品均需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质检办法规定:从每盒件产品中任抽件进行检验,若次品数不超过件,就认为该盒产品合格;否则,就认为该盒产品不合格.已知某盒产品中有件次品.(1)求该盒产品被检验合格的概率;(2)若对该盒产品分别进行两次检验,求两次检验得出的结果不一致的概率.解:(1)从该盒件产品中任抽件,有等可能的结果数为种,其中次品数不超过件有种,被检验认为是合格的概率为.(2)两次检验是相互独立的,可视为独立重复试验,因两次检验得出该盒产品合格的概率均为,故“两次检验得出的结果不一致”即两次检验中恰有一次是合格的概率为.答:该盒产品被检验认为是合格的概率为;两次检验得出的结果不一致的概率为.例3.假定在张票中有张奖票(),个人依次从中各抽一张,且后抽人不知道先抽人抽出的结果,(1)分别求第一,第二个抽票者抽到奖票的概率,(2)求第一,第二个抽票者都抽到奖票的概率.解:记事件:第一个抽票者抽到奖票,记事件:第一个抽票者抽到奖票,则(1),,(2)小结:因为≠,故a与b是不独立的.例4.将一枚骰子任意的抛掷次,问点出现(即点的面向上)多少次的概率最大?解:设为次抛掷中点出现次的概率,则,∴,∵由,得,即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单调递减,从而最大.
五.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1.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它是一种各面上分别标有点数的正方体玩具)先后抛掷次,至少出现一次点向上的概率是 ( ) 2.已知盒中装有只螺口与只卡口灯炮,这些灯炮的外形与功率都相同且灯口向下放着,现需要一只卡口灯炮使用,电工师傅每次从中任取一只并不放回,则他直到第次才取得卡口灯炮的概率为: ( ) 3.一出租车司机从饭店到火车站途中有六个交通岗,假设他在各交通岗到红灯这一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这位司机遇到红灯前,已经通过了两个交通岗的概率是 ;4.甲乙两人独立解某一道数学题,已知该题被甲独立解出的概率为0.6,被甲或乙解出的概率为0.92.求该题被乙独立解出的概率。5.三个元件t1、t2、t3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将它们中某两个元件并联后再和第三元件串联接入电路.(ⅰ)在如图的电路中,电路不发生故障的概率是多少?(ⅱ)三个元件连成怎样的电路,才能使电路中不发生故障的概率最大?请画出此时电路图,并说明理由.6.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英语考试,已知在备选的道试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题,乙能答对其中的题.规定每次考试都从备选择中随机抽出题进行测试,至少答对题才算合格.(1)分别求甲、乙两人考试合格的概率;(2)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7.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独立地加工同一种零件,已知甲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而乙机床加工的零件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乙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而丙机床加工的零件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甲、丙两台机床加工的零件都是一等品的概率为.(1)分别求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2)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检验,求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空间的距离一.复习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掌握求空间距离的常用方法和各距离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知识要点:1.点到平面的距离:.
2.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3.两个平面的距离:.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三.课前预习:1.在中,,所在平面外一点到三顶点的距离都是,则到平面的距离是 ( ) 2.在四面体中,两两垂直,是面内一点,到三个面的距离分别是,则到的距离是 ( ) 3.已知矩形所在平面,,,则到的距离为 ,到的距离为 .4.已知二面角为,平面内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到平面的距离为 .
四.例题分析:例1.已知二面角为,点和分别在平面和平面内,点在棱上,,(1)求证:;(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3)设是线段上的一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求的长(1)证明:作于,连接,∵,,∴,∴,平面,平面,∴.解:(2)作于,∵平面,∴,∴,是点到平面的距离,由(1)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2)连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为正三角形,是中点,∴是中点,∴.小结: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关键是寻找点到的垂线段.例2.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分别是,与的中点,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的重心,(1)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分别是,与的中点,∴,∵是的重心,,∴,,,∵平面,得,且与平面所成角,,,,(2)是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到平面的距离的两倍,∵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小结:根据线段和平面的关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求到平面的距离的两倍.例3.已知正四棱柱,点为的中点,点为的中点,(1)证明: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1)以分别为轴建立坐标系,则,,,,,,,∴,∴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2)设是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小结:由平面的法向量能求出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五.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1.已知正方形所在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 ( ) 2.把边长为的正三角形沿高线折成的二面角,点到的距离是() 3.四面体的棱长都是,两点分别在棱上,则与的最短距离是( ) 4.已知二面角为,角,,则到平面的距离为 .5.已知长方体中,,那么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是 .6.如图,已知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求点到面的距离.
7.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1)求:点到平面的距离;(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3)求平面与平面的距离;(4)求直线到的距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材: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一册(P89--93)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在变式中,拓展提高;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背景介绍本学期,我们二中八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渤海大学范文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改革尝试。范老师现正在华东师...
一、相关背景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在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实际上需要学...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