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 > 高二数学教案 >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通用4篇)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通用4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篇1

第三十七教时

教材:(2)

目的:理解反正切函数的有关概念,并能运用上述知识。

过程:

一、反正切函数

1°在整个定义域上无反函数。

2°在上的反函数称作反正切函数,

记作(奇函数)。

二、例一、(P75例四)

1、 已知,2、 求x(精确到)。

解: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符合条件的角是唯一的

3、 已知且,4、 求x的取值集合。

解:

所求的x的集合是(即)

5、 已知,6、 求x的取值集合。

解:由上题可知:,

合并为

三、处理《教学与测试》P127-128 61课

例二、已知,根据所给范围求:

1°为锐角  2°为某三角形内角   3°为第二象限角   4°

解:1°由题设

2°设,或

4°由题设

例三、求适合下列关系的x的集合。

1°     2°     3°

解:1°

所求集合为

2°所求集合为

例四、直角锐角A,B满足:

解:由已知:

为锐角,

四、小结、反正切函数

五、作业 :P76-77练习与习题4.11余下部分及《教学与测试》P128 61课练习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意义,并会用反三角符号表示角.

2.掌握用反三角表示中的角.

二.教具

直尺、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由函数的定义知,对定义域中的任一元素,在值域中都有一个元素使,我们知道,存在反函数时,上述值域中的元素不仅存在,而且惟一,这时可以用表示,记作。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余弦、正切三种重要的三角函数.试问,三角函数是否具有反函数属性,即能否用三角函数值反映角的大小呢?如果能,又怎样表示呢?本节课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2.探索研究

请同学回忆一下

(1),,,的诱导公式.

(2)师:,,分别表示与的正弦值相等,与的余弦值相等,与的正切值相等,能否说它们表示的角也相等?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在0~间对一个已知的三角函数值一般都有两个角度与它对应.

师:对,同学们知道,利用诱导公式,我们可以求得任意角三角函数值,反过来,如果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利用诱导公式也将能求出中与之对应的角.这两个过程是互逆的,已知角x求它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是唯一的,而已知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求角在不同范围内可以是一个、二个,也可以是无数多个不同的解.

(板书课题——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一))

请同学们看一个例题:

【例1】(1)已知,且,求.

(2)已知,且,求的取值集合.

师生共同分析:

(1)由正弦函数在闭区间上是增函数和.可知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一个,即,于是.

(2)因为,所以是第一或第二象限角,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和可知,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两个,即第一象限角或第二象限角,∴所求的的集合是.

下面给出反正弦概念,请看投影:

观察上图,根据正弦函数的图像的性质,为了使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一个,我们选择闭区间作为基本范围,在这个闭区间上,符合条件的角,叫做实数的反正弦,记作,即,其中,且.

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角,角的特点是①角的正弦值为x,因此角的大小受x的限制;②并不是所有满足的角都可以,只能是范围内满足的角;③由于x为角的正弦值,所以x的值在[-1,1]范围内.

例如,,.那么例1中第(2)小题答案可以写成.

练习(投影)

(1)是什么意思?

(2)若,,则.

(3)若,,.

参考答案:

(1)表示上正弦值等于的那个角,其实应是,故记作

(2)这个应该是,因此

(3),它不是特殊角,故只能这样抽象表示了.

下面再来建立反余弦概念.

先看下面例题:

【例2】(1)已知,且,求;

(2)已知,且,求的取值集合.

师生共同分析:

解:(1)由余弦函数在闭区间上是减函数和,可知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一个,这个角为钝角,利用计算器并由,可得,所以.

(2)因为,所以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由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和.

可知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两个,即第二象限角或第三象限角,于是所求的的集合是.

下面我们来给出反余弦定义,先看投影

观察上图,根据余弦函数图像的性质,为了使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一个,我们选择闭区间作为基本的范围,在这个闭区间上,符合条件的角,叫做实数的反余弦,作,即,其中,且.

由学生根据反正弦的意义说明反余弦的意义:

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角,角的特点是①角的余弦值为x,因此角的大小受x的限制;②并不是所有满足的角都可以,只能是范围内满足的角;③由于x为角的余弦值,所以x的值在[-1,1]范围内.

例如

那么,例2的第(2)题的答案可以写成.

练习(投影)

(1),,求;

(2)已知,,求;

(3)已知,,求.

参考答案:

(1),当时,;当时,,∴或.

(2)∵,∴或

(3),或.

最后,我们来尝试用反三角表示角,请看投影.

【例3】(1)已知,且,求(用弧度表示);

(2)已知,且,求的取值集合.

解:(1)利用计算器并由

可得,所以(或)也可写成

(2)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和

可知角,角的正弦值也是,所以所求的的集合是或

注:本例第(2)小题的结果实际上就是

3.演练反馈(投影):

(1)若,,则的值为(     )

A.B.C.D.

(2)若,集合,且,则的值为___________.

(3).

参考答案:

(1)B.说明:应为钝角,故只有B.

(2),说明,只有,故

(3)∵

4.总结提炼

(1)反三角函数的概念是中学数学较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它之所以难以理解是由于三角函数在其整个定义域内并不存在反函数,只有在某一特定区间才存在反函数因此,反三角函数的值域也就被限制在某一区间内,这个区间常称为反三角函数的主值区间,如,分别为反正弦、反余弦主值区间.解题出错,往往是主值区间概念不清.

(2)由反正弦、反余弦定义,不难得:

(3)用反三角表示中角

已知函数值

范围

值及位置

在轴正半轴

四.板书设计 

课题

例1

反正弦概念

例2

反余弦概念

例3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

演练反馈

总结提炼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篇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已知一角的正切值,求角的方法.

2.掌握给定区间内,用反三角函数表示一个角的方法.

二.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回答问题

(1)若,,则.

(2)若,则.

生:(1)或.

(2)或.

师:回答正确.请同学结合上面两个小题的求解过程,总结一下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一般步骤:

生:从上面两个小题的求解过程看,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决定角可能是第几象限角.

第二步,如果函数值为正数,则先求出对应的锐角;如果函数值为负数,则先求了与其绝对值对应的锐角;

第三步,如果函数值为负数,则根据角可能是第几象限角,得出内对应的角—如果它是第二象限角,那么可表示为,如果它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那么可表示为或.

师:总结得很好,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反正切表示角的方法,先请同学看问题(投影仪):

2.探索研究(此部分可由学生仿照正弦、余弦分析解决)

【例1】(1)已知,且,求(精确到).

(2)已知,且,求的取值集合.

解:(1)由正切函数在开区间上是增函数和可知,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一个,利用计算器可得(或).

(2)由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可知时,,所以所求的的集合是.

下面讨论反正切概念,请看图形(图1)(投影仪):

观察正切函数的图像的性质,为了使符合条件(为任意实数)的角有且只有一个,我们选择开区间作基本的范围,在这个开区间内,符合条件(为任意实数)的角,叫做实数反正切,记作,即,其中,且,那么,此例第(2)小题的答案可以写成.

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角,角的特点是①角的正切值为x,因此角的大小受x的限制;②并不是所有满足的角都可以,只能是范围内满足的角;③由于x为角的正切值,所以x的值可为全体实数.

【例2】(1)已知,且,求.

(2)已知,且,求的取值集合.

解:(1)因为,所以.由正切函数在开区间上是增函数可知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一个,所以.

(2)由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可知当时,.

∴所求的取值集合是.

参考例题(供层次高的学生使用):

1.求值.

解:根据诱导公式,且,

∴.

评法:由于反正弦表示内的一个角,而,所以应先用诱导公式将其转化为区间内的角,再进行计算.

2.求的值.

解:∵、表示中的角

∴令,则,

,则

又∵和均为锐角

3.演练反馈(投影)

(1)满足的的集合是(    )

A.B.

C.D.

(2)已知是第二象限角,是,则.

(3)已知,,且为第三象限角,为第四象限角,求、.

参考答案:

(1)D(2),.

(3)

∵为第三象限角,为第四象限角.

∴,,

4.总结提炼

(1)由反正切定义知:,   ,

(2)已知:,,用表示

范围

位置及大小

四.板书设计 

课题

例1

例2

反正切

概念

演练反馈

总结提炼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篇4

【教学课题】: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教学目标 】:了解反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给定区间上的角

【教学重点】:掌握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给定区间上的角

【教学难点 】:反三角函数的定义

【教学过程 】:

一. 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遇到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情况,如果是特殊值,我们可以立即求出所有的角,如果不是特殊值(),我们如何表示呢?相当于中如何用来表示,这是一个反解的过程,由此想到求反函数。但三角函数由于有周期性,它们不存在反函数,这就要求我们把它们的定义域缩小,并且这个区间满足:

(1)包含锐角;(2)具有单调性;(3)能取得三角函数值域上的所有值。

显然对,这样的区间是;对,这样的区间是;对,这样的区间是;

二.新课的引入:

1.反正弦定义:

反正弦函数: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

对于注意:

(1)(相当于原来函数的值域);

(2)(相当于原来函数的定义域);

(3);

即:相当于内的一个角,这个角的正弦值为。

反正弦:符合条件()的角,叫做实数的反正弦,记作:。其中,。

例如:,,,

由此可见:书上的反正弦与反正弦函数是一致的,当然理解了反正弦函数,能使大家更加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2.反余弦定义:

反余弦函数: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反余弦函数,记作:.

对于注意:

(1)(相当于原来函数的值域);

(2)(相当于原来函数的定义域);

(3);

即:相当于内的一个角,这个角的余弦值为。

反余弦:符合条件()的角,叫做实数的反正弦,记作:。其中,。

例如:,,由于,故为负值时,表示的是钝角

3.反正切定义:

反正切函数:函数,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

对于注意:

(1)(相当于原来函数的值域);

(2)(相当于原来函数的定义域);

(3);

即:相当于内的一个角,这个角的正切值为。

反正切:符合条件()的角,叫做实数的反正切,记作:。其中,。

例如:,,,

对于反三角函数,大家切记:它们不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需要对定义域加以改进后才能出现反函数。反三角函数的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根据互为反函数的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这一特性,得到反三角函数的性质。根据新教材的要求,这里就不再讲了。

练习:

三.课堂练习:

例1.请说明下列各式的含义:

(1); (2) ;(3);(4)。

解:(1)表示之间的一个角,这个角的正弦值为,这个角是;

(2)表示之间的一个角,这个角的正弦值为,这个角不存在,即的写法没有意义,与,矛盾;

(3)表示之间的一个角,这个角的余弦值为,这个角是;

(4)表示之间的一个角,这个角的正切值为。这个角是一个锐角。

例2.比较大小:(1)与;(2)与。

解:(1)设:,;,,

则,,

∵在上是增函数,,

∴,即。

(2)中小于零,表示负锐角,

中虽然小于零,但表示钝角。

即:。

例3.已知:,,求:的值。

解:正弦值为的角只有一个,即:,

在中正弦值为的角还有一个,为钝角,即:,

所求的集合为:。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特别说明,结果应为准确值,而不应是近似值,书上均为近似值。

例4.已知:,,求:的值。

解:余弦值为的角只有一个,即:,

在中余弦值为的角还有一个,为第三象限角,即:,

所求的集合为:。

例5.求证:()。

证明:∵,∴,设,,

则,即:,即:,

∵,∴,

∴,∴,即:。

例6.求证:()。

证明:∵,∴,设,,

则,即:,即:(*),

∵,∴,

∴,∴,即:。

注意:(*)中不能用来替换,虽然符号相同,但,不能用反余弦表示。

四.课后作业 。

书上:P76.练习,P77. 习题4.11。(均要准确值,划掉书上的精确到)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通用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字母能表示什么

    教材: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一册(P89--93)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 《完全平方公式》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在变式中,拓展提高;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三 ) 》教学案例点评

    背景介绍本学期,我们二中八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渤海大学范文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改革尝试。范老师现正在华东师...

  •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

    一、相关背景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在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实际上需要学...

  • “预设”与“生成”不是“你死我活”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

  • 简单的线性规划(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

  • 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

  •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

  •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