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25
教案背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
教学课题:《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艾滋病小斗士》描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蔓延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天灾。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基于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对艾滋病了解不多)我确定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3.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教学重点: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教学难点:品读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方法:本课的的教学设计遵循“以读为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原则,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用有效的手段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情境创设法”借助网络搜集的图片、音乐、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主探究法”在重点处设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读写结合法”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思考时有意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内外延伸法”重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解决疑惑、完成作业、自主学习。
总之,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而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讲述得情趣怏然、浅显易懂。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继续学习《艾滋病小斗士》。为什么一位普通的黑人男孩会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去找寻答案。(板书?)
从安南的感叹声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恩科西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呢?生:勇敢顽强。(板书)
二、进行新课。
1、过渡:恩科西是勇敢、顽强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这勇敢、顽强的背后,有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啊。轻声读课文的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恩科西不幸遭遇的句子。
指名汇报。(1)出生不幸
师:南非很多的艾滋病儿童是不幸的,那恩科西是怎样的呢?
生读: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师追问:他“竟然”一直“挺”到上学的年龄,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2)求学不幸。
生读:“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理解“轩然大波”。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场风波呢?
给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艾滋病?
看看这些艾滋病人的照片。
&in=6577&cl=2&lm=-1&st=-1&pn=139&rn=1&di=78374638605&ln=2000&fr=&fm=result&fmq=1332225172859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39&-1&di78374638605&objurlhttp%2fimg%2fimg_14.jpg&fromurlhttp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可怕的艾滋病在我们课文中也有描写。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想象如果得知有一个艾滋病人将会来到你身边时,你会感到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恩科西去报名的那所学校的一位老师、学生、家长,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同桌合作练一练。
指名汇报。
针对谈话中表现出的偏见,请生说说该如何认识艾滋病。
(相机出示介绍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资料。)
%cd%bc%c6%ac&in=19686&cl=2&lm=-1&st=-1&pn=30&rn=1&di=99238957350&ln=1999&fr=&fm=result&fmq=133222697934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0&-1&di99238957350&objurlhttp%3a%2f%2fpic1.ooopic
回到课文,同学们再换个身份,如果你是恩科西,听着这些充满偏见、冷酷无情的话,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指导朗读。
(3)、再读安南的感叹。
2、其实恩科西身上发生的令人动容的事又何止这些,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恩科西是个艾滋病小斗士的句,在旁边作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指名汇报,说感受,相机出示句子。
(1)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2)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小结。
3、恩科西怎样关爱病友的呢?在这一段也有描写。指名读。
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思考:他在向谁呼吁?他在呼吁什么?
练读。
4、师导读:为了帮助艾滋病人,恩科西在不停地努力着。2000年恩科西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他穿着小西服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在大会上,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自己悲惨的遭遇,接着发出呼吁:
这次大会上他又在向谁呼吁?为什么呼吁这个内容?
从他的呼吁声中,你感受到小恩科西是一个怎样的人?
5、师引读: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师:恩科西在干什么?他梦想的未来是怎样?指导朗读。
6.学到这里,有谁可以解决这个疑问:为什么恩科西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7、师介绍红丝带和世界艾滋病日。
8.同学们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深情缅怀可敬的小斗士。
出示恩科西演讲照片与去世前照片对比。
mp;in=8995&cl=2&lm=-1&st=&pn=6&rn=1&di=21071238090&ln=553&fr=&fm=hao123&fmq=133222772746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6&-1&di21071238090&objurlhttp%3nt%2f18_1606_8901a468f7eca32.bmp&fromurlhttp%3
mp;in=25923&cl=2&lm=-1&st=&pn=5&rn=1&di=112002447330&ln=553&fr=&fm=hao123&fmq=133222772746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5&-1&di112002447330&objurlhttp%3nt%2fthumb%2f18_1606_7dcb5dadb9ef2f0.jpg&fromurlhttp%3
(背景音乐:再见警察)
,,,[%d4%d9%bc%fb%be%af%b2%ec]&cat=2&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d4%d9%bc%fb%be%af%b2%ec++%b2%e5%c7%fa&si=%d4%d9%bc%fb%be%af%b2%ec;;%ce%de%bc%e4%b5%c0;;0;;0&lm=-1&mtid=1&d=6&size=1048576&attr=0,0&titlekey=3381166127,283665524&mtype=2
(师引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生: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师引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生: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6.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书的角落写下你想说的话。指名汇报。
以普希金的这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大家共勉。
三、作业
1、给父母讲讲恩科西的故事。
2、小组合作从网络搜集资料以“正确对待艾滋病”为主题出一期宣传小报。
3、推荐阅读:黎家明《最后的宣战》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本节课中,我借助网络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走近文本,实现了有效的对话,让他们感受到恩科西的勇敢顽强,受到乐观面对灾难的教育。
文章本身是倒叙的手法引人入胜,上课伊始,我通过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回恩科西去世的时刻,然后出示安南秘书长的感叹,引导学生关注“勇敢顽强背后的不幸”;接着通过扣住“挺”、“轩然大波”的朗读、体悟帮学生感受恩科西的“斗”,然后再次出示安南秘书长的感叹练读;在通过默读、写批注,想象恩科西如何“坦然”地面对生活等方法感受完第二部分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小斗士后,再次请生朗读安南的感叹,缅怀小斗士。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一次比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恩科西的勇敢顽强。一步三叹,印象应该非常深刻。
在教学恩科西求学不易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那所学校的学生、老师、家长会怎样地反对,由于换位思考,学生们的发言很精彩,表现出了人们的偏见,进而又请生换位成恩科西,想象他的心情,感受他的痛苦,继而进行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教育,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
在课文阅读至情深意浓处让学生用练笔来表达心声、宣泄情感。我在教学第5-7段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并引导想象他怎样坦然地与艾滋病作斗争,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恩科西如何与病魔抗争。学到结尾处时,我先借音乐渲染气氛,再对比恩科西去世时凄惨的照片与平时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形象,学生凝重的表情表现出对恩科西的死非常痛心,接着我请全体学生起立,借安南与曼德拉的话深情缅怀小斗士,最后引导他们把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百感交集,有的表示了对艾滋病的憎恨,有的向恩科西表示决心要沿着他的路走下去,呼吁人们关爱艾滋病人,有的写下了今后面对天灾时的做法,真正达到了情感的倾诉、阅读的升华。
当然,这节课中也有诸多遗憾。比如整节课教师花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课外拓展上的时间多了些,真正让学生静心阅读文本的时间少一些;学生的创新、求异意识的培养在本节课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今后,我会在钻研教材、教法时更加细致地琢磨这些问题,争取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既学得轻松自在又收获颇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5课《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5课《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教案隐藏>>来自多学习。
用了两节课教《艾滋病小斗士》,第一节课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并充满深情的朗读了《海外文摘》上关于吴科西(恩科西)的报道,学生们欣赏了恩科西的照片,了解了高尚无畏的姬儿·约翰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上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突出“悲惨遭遇”。我请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段,说说恩科西的悲惨遭遇表现在几个方面,学生们在朗读课文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悲惨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下来就携带艾滋病病毒,注定了即将死亡的命运;2、在年幼(4岁时)时失去了母亲,缺少亲情;3、受到别人的歧视、冷落,无法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学生们在总结时对恩科西充满了同情,想想自己吧,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恩科西是多么的可怜!
二、突出“顽强斗争”。学习第三段,我请学生读书思考:“文中从哪儿看出恩科西是艾滋病的小斗士?为什么?”学生们边默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了批注。我又请学生相互讨论发表看法,学生们总结出“热爱生命、坦然面对、顽强斗争、关心他人、梦想未来”几点。我请学生用上这些词以总分总的形式说一段话,学生说:“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他十分热爱生命,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一边与艾滋病病魔顽强斗争,一边关心其他的艾滋病患者,同时他还梦想着美好的未来。他真是名副其实的小斗士!”
三、突出文章的中心。我请学生朗读开头结尾,让学生感受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个快乐的日子里,恩科西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全世界人都关注着他,为他感到惋惜。我问学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什么?”学生们回答:“是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要关心艾滋病人。”“遇到困难要坦然面对。”恩科西,这个可怜的孩子,我的脑海里一直回响着他在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的一句话:“我们都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愿我上的这节课能够在学生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红莎虞发表
[题外话]
我有个习惯,每学期一开学我总要作个调查:在本册语文书中你最喜欢那篇课文?为什么?并让学生以写话的形式完成我的调查。
这学期当然不例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艾滋病小斗士是谁?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学生已然有了初步的了解。
两个多月后的今天,我们将真正地来接触这篇课文,并且提前一天布置了预习,那么课堂上如再来问“艾滋病小斗士是谁?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已然没有的意义,只是为问而问了。
初读这篇课文时,我把自己放在学生的立场上。阅读过程中,我心中产生了疑问:(1)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斗士”?(2)在南非,为什么每天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针对这两个微乎其微的疑问,教学中我引入了网络,课堂上进行了“拓展阅读”,疑问迎刃而解。
教学片段一: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斗士”?
师:板书“斗士”。什么叫“斗士”?
生1:战场上杀敌的人。
生2:打仗很勇敢的人。
[回答问题的两位同学都是男同学。在他们心目中,拼杀疆场的人就是斗士。此时,我原本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斗士”不仅仅存在于疆场,那些勇敢面对困难,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人都可以称为“斗士”。也许是坚信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我告诉的不如学生自己感悟到的。所以,我让孩子们自己来判断。]
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斗士”。第一位就是——我输入“张海迪”,点击搜索。利用广播教学,我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张海迪”的内容。然后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最震撼你心灵的句子。”
生1:“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姐姐没有上过学,但是她却学习了这么多课程。
师:所以说,我们,健全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奋学习。
生2:“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张海迪面对困难,她不沮丧、沉沦,而是充满信心。
师:所以,她是“斗士”。
师: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位“斗士”是——我输入“海伦·凯勒”后搜索,学生自行阅读。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两位“斗士”。现在请你说说你知道的“斗士”。
生1:桑兰。
生2:保尔。
师:现在请你来说说你对“斗士”的理解。
生:斗士其实是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
师:这样的人我们也称他们为“勇士”。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一位“小斗士”(板书“小”并在“小”下面加了一点),既然是小斗士,那他是一位——(生:孩子)。这位南非的儿童名叫——(生:恩科西),他是一位艾滋病小斗士。(板书“艾滋病”,齐读课题)
[读师范时,我们的语教(语文教学)老师就告诉我们,教学一篇课文时,课题的导入很关键,要简洁、迅速,不能拖泥带水。让听课的人着急、等待。而我今天的导入却是如此烦琐。但学生却在烦琐中有了收获。有了进步。这样的烦琐,值!!]
教学片段二:什么是艾滋病?
师:你了解艾滋病吗?
生1:我知道如果一个孕妇得了艾滋病,那么他肚子里的宝宝生下来就携带艾滋病病毒。
生2:我知道艾滋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比如有个针头刚给一个艾滋病人用过,然后再给另外一个人用,这个人就会传染到艾滋病。
生3:我知道艾滋病是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传染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艾滋病了解的还真不少。那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艾滋病。我输入“艾滋病”点击搜索。(学生阅读后交流)
师(总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是我们全人类的天灾。
生: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师:所以,“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么,人一旦传染上艾滋病病毒后究竟会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患者的图片。
[学生看图片时,嘴里不断地发出“恩、啊、呀”的声音,“恶心”这个词语不断地从孩子们嘴里蹦出。此时,再来理解、体会恩科西的“不幸”“顽强”便水到渠成。]
一、拼音山谷。(看拼音写词语。)
xiédàiniánlíngbìngmózhènhànyùnfù
()()()()()
bǎngyàngcéngjīngréncíxūruòzāoyū
()()()()()
二、字词花坛。
1.照样子,变形组词。
例:滋(滋味)—兹(兹日)—慈(慈祥)
遭()—()—()魔()—()—()
媒()—()—()懈()—()—()
2.用“”划出每组中不是同类的一个词语。
(1)痛切悲痛痛楚疼痛
(2)顽强刚强强壮坚强
(3)艾滋病禽流感胃病乙型肝炎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2)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
三、句子长廊。(缩写句子。)
1.在美国举行的艾滋病研讨会上,恩科西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
2.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3.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四、课文田园。(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然()梦想()周游()演讲()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长大了,恩科西要成为,遗憾的是病魔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4.恩科西就是“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
5.艾滋病是一种的传染病。
6.小恩科西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
参考答案
一、携带年龄病魔震撼孕妇榜样曾经仁慈虚弱遭遇
二、1.遭(遭遇)—曹(曹操)—糟(糟糕)魔(魔法)—麻(麻烦)—磨(折磨)媒(媒体)—某(某人)—谋(计谋)懈(松懈)—解(解放)—蟹(螃蟹)2.(1)疼痛(2)强壮(3)胃病3.(1)居然果然(2)脆弱强壮
三、1.恩科西呼吁。2.发言震撼了心灵。3.恩得西离开了人世。
四、1.依旧憧憬环游演说2.虽然……但是……3.艾滋病问题专家4.他没有被病床击倒,顽强地与艾滋病作着斗争。他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来关心艾滋病人。5.目前还没有有效医治办法的严重的6.面对灾难时,要心怀梦想,勇敢地与其作斗争,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呼吁全社会来共同解决。
在听了五年级新课文《艾滋病小斗士》后,感触颇多。我认为情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文章。记叙了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但却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地与病魔和歧视爱滋病病人的这种社会现象作斗争,呼吁社会要向艾滋病患者给予关爱。教师上课开始就可放一段录像或片断:艾滋病患者被病魔折磨的情景和出示一些骨瘦如柴的艾滋病患者的图片等。同时再配上一些较忧伤的音乐,让学生达到视听的平衡。学生看完后就更能体会到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的坚强,更能体会到“挺”一字所体现的精神。对恩科西坚强的钦佩之情就由然而生了。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课文的难点也就较容易地突破了。
教材简析: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5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课文主要讲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在养母约翰逊的帮助下坦然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呼吁全世界尊重、爱护、帮助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故事。
课题以“小斗士”突出题旨。在面对不幸遭遇时,恩科西坚强地面对艾滋病与社会歧视偏见,并且为患者争取平等的权利,表现出顽强、勇敢、乐观的优秀品质,给艾滋病患者(特别是儿童)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唤醒人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注和爱护艾滋病患者。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
这凡人的壮举给予学生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洞悉为人处世之道。
学情分析:
《课标》明确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重视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揣摩表达方法,对文本中表达精妙的语句、语段,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注重思维训练,学习品析课文题目的精当,有机渗透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文章中的主人公离我们很遥远,但其悲惨的命运和顽强抗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相信与其年龄相仿的学生一定也会受到心灵的震憾。在学习能力上看,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课前预习能力,有独立学习生字、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不懂的词语,并且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初步对文章有自己个人的见解,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学习课文时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艾滋病的基本常识,了解有关南非儿童的现状,这更容易让学生阅读时进入文本,与故事主人公的顽强、勇敢和乐观精神品质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教学难点: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恩科西的可敬,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恩科西是怎么样面对自己的不幸命运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黑人孩子叫什么名字吗?【ppt出示:恩科西像】
(媒体设计意图:出世恩科西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地面对他,图片中恩科西生病时期的照片令人心疼,而另一张满脸灿烂高高竖起大拇指的照片贴近主题“小斗士”。)
2.2001年6月1日,当孩子们欢快地庆祝自己节日的时候。只有12岁的他,静静地离开了人世。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到:【出示: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前南非总统曼德拉也痛切地说:【出示: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媒体设计意图:此处出示两位领导人的说法,加大了学生的疑惑,为什么一个孩子的去世会令他们痛切,感叹。)
3.人们把恩科西称为:(板书:15艾滋病小斗士)。
4.两位世界著名的领导人,竟然都给予他如此高的褒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出示问号】
(媒体设计意图:本课时设计的线索为一串标点符号,分别为问号,省略号,感叹号,与恩科西的生命历程相辅相成,此处问号为引发学生的思考。)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恩科西的人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检查读音:自由练读,指名检查。
【出示:携带、仁慈、挺、遭遇、轩然大波、不懈努力、媒体、得以、虚弱、病魔、呼吁、孕妇、坦然面对、顽强抗争】
(媒体设计意图:字词理解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点,所出示的这些词语都与课文的主旨有联系。)
2.教学字形,重点指导“孕”。
师范写:“子”横撇包含在乃内部。
3.生字、新词都读准了,请同学们大声自读一遍,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边读边想:你觉得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读通课文,感知品质
(一)不幸遭遇,展现顽强
指名回答:【ppt出示:不幸】
(媒体设计意图: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体现在文中的2-4自然段,ppt用了省略号中的三个黑点分别代表。)
他的不幸表现在哪里?
1.顽疾缠身,挺
(1)小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了艾滋病病毒,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从文中哪些句子里可以体会到?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艾滋病的可怕?
【出示句子: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了解艾滋病【ppt出示以及受艾滋病之苦的孩子们的图片】
(媒体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是属于恩科西不幸遭遇的一个部分,用文中的句子以及一些非常令人痛惜的图片引起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
(2)就是这样可怕的病魔正吞噬着南非人民。但是,小恩科西的生命力很顽强。
【出示句子: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媒体设计意图:学生刚刚体会到艾滋病的可怕,此时出示这句,使得学生对恩科西肃然起敬,自然地发现“挺”这个词。)
(3)析词:能把“挺”换成“坚持”吗?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4)拓展:想象一下,病魔是怎样折磨可怜的恩科西?而他又怎样抗争的呢?
(5)从这个看起来简简单单的“挺”字,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恩科西?(板书:顽强……)
(6)感情地朗读第3段。
2.社会偏见,斗
(1)他的不幸仅限于此吗?当他好不容易挺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发生了什么事?
(2)解词:什么是“轩然大波”?(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纠纷,大风波。)为什么事发生纠纷?(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恩科西是否可以上学)人们态度如何?
(3)从“轩然大波”这个词中,你能想象出当时人们是怎样反对他上学的?想象一下,当听说恩科西要来上学,老师、家长、学生会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尽管老师、学生、家长的想法都是情理之中,但是,他们的一句句话,就好像一把把无情的刺刀,捅向恩科西幼小的心灵,给了他极大的精神打击!
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打击,你会怎么样?(生交流)
是呀,万念俱灰,一死了之,也许是我们许多人的选择,但是恩科西——【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他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媒体设计意图:之前所有的不幸遭遇都没有令恩科西放弃希望,学生读一读,更能感受到这种情感。)
好一个坦然面对,面对这样的厄运,能笑对人生,显得淡定从容,他真是一位——(再读课题)
(4)他的精神感动了他的养母,更感动了当地的媒体,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恩科西终于能够背上书包,走进了学校的大门!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5)读到这里,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肯定很不平静,你一定有好多的话想对这位艾滋病小斗士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6)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话也许能够代表我们所有人的心声。【ppt出示句子: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媒体设计意图:当学生想表达自己的心声时,当大家说了很多时,曼德拉的话也许最能概括大家所有的心声。)
书上用了一个句号,但是老师觉得把它改成感叹号,也许更能表达出我们的崇敬之情。
【ppt出示句子,再读这句话: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媒体设计意图:使学生感情升华!引起本课时中的一个“感叹号”。)
过渡:这样的一个孩子,12岁时,他的生命之花就凋谢了,如果每个人的生命可以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示的话,我觉得,他的生命就像一串省略号,他虽然没有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但是,他却用他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在世的许许多多的人,所以,他的生命一直在延续……(红色点的部分为恩科西抗争的部分,下节课的内容)
(二)面对不幸,他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坚强着,挺立着,斗争着,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又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个小斗士?我们还要继续来认识一下他的养母约翰逊。我们下一节课见!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微弱的(灯光) 周游(世界) 引起(重视) (意志)顽强纤弱的(声音) 遭到(歧视) 震撼(人心) (身体)虚弱 二、填上带有“弱”的词语意志(薄弱) 性格(软弱)感情(脆弱) 神经(衰弱) 三、填空。1、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作者运用了倒叙的手法。 2、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 ,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 。他的话点明题意,从所填词语能体会到人们对恩科西积极的生活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由衷的赞叹;两个“失去”表达了人们对恩科西去世的惋惜和痛心。 3、恩科西就是“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他并不悲观消沉,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 4、南非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 , 。”这句话阐明主题,激励我们在病魔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勇于拼搏,作顽强斗争的斗士。 5、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挑战。这种天灾还有禽流感、非典等。 6、古今中外像恩科西这样面对天灾,不屈不饶的人还有司马迁(西汉)、张海迪、桑兰、海伦.凯勒等。 7、联合国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 8、小恩科西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要勇于抗争,不要屈服。 我想说: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真心关爱帮助每一位艾滋病患者。今后我更要努力学习,早日为艾滋病患者解除痛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轩然大波”“坦然”“呼吁”“痛切”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默读课文,能围绕“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斗士?”认真思考,从而科学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并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
4.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称为“小斗士”。
教学难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会因为入学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艾滋病会得到全世界如此重视,为什么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
养成教育训练点: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小斗士指谁?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士”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
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交流讨论。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重点体会“挺”字。用“坚持”“撑着”这些词语换它可以吗?
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5、6、7、节,感悟“斗争”。
过渡:小恩科西在面对这巨大的不幸时,是怎么抗争的呢?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树立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阳城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江霞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抓住一个特点,遵循两个原则,注重三个结合”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抓住一个特点。即抓住文章紧扣题目“艾滋病小斗士”来写,教给学生初步读懂这一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遵循两个原则。即遵循“以读为主、以悟为本”的阅读教学原则,从创设情境中触发语感,在精读感悟中积淀语感,凸显读悟紧密结合的基本理念。
——注重三个结合。即“文道结合”、“读写结合”以及“课内外结合”。
【教材简析】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具有浓重感情色彩的文章。讲述了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爱滋病小斗士》中“斗”(抗争)的解读:
一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自身所患的爱滋病“斗”;
二是靠大力宣传勇敢地与人们头脑中忽视、歧视这种疾病的“爱滋病”(思想)“斗”。
如果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奉献之歌”想一想的话,恩科西奉献的是什么?是面对天灾的那种不屈、那份坦然,面对人祸(人们的不理解)的那种宽容,那种不苛求!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浏览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感受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理解为什么把恩科西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3.懂得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感受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理解为什么把恩科西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评价”,导入新课
1.营造氛围。
2.出示并引读安南和曼德拉两位领导人对恩科西的评价。
3.质疑导课。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人们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2.学生边默读边做批注,师巡视。
3.师生交流,整体感知。教师相机板书:顽强斗争、关心患者。
三、把握重点,品读课文
(一)抓住“挺”字,感受顽强
根据交流,出示课文片段: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1.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为之感动,肃然起敬?
2.“挺”是什么意思?
3.小恩科西“挺”住了什么?
通过品读和补充课外资料引领学生体会恩科西“挺”的内涵:挺住了病痛的折磨,挺住了失去母亲的孤独,挺住了死亡的威胁,挺住了别人的歧视(求学的遭遇)……
4.你从这个“挺”中读出了什么精神?
5.指导感情朗读。
(二)抓住呼吁,体验斗志。
1.浏览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找出恩科西的呼吁。
2.自由品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过渡:然而,(播放音乐,师范读)“XX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的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还是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2.当你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
3.师引读曼德拉和安南对恩科西的评价。
4.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一定心潮澎湃,感受深切,请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5.交流总结。
【板书设计】
顽强斗争 挺
艾滋病小斗士 榜样
关心患者 呼吁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12岁的南非儿童恩科西的去世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点明题意,再叙述恩科西的身世遭遇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讲话阐明主题。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课件下载
第一课时教学简介:
由课题中的“小斗士”入手,导入新课;联系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的可怕;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部分词语、段落,(如“另眼相看”与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整合),通过朗读体验恩科西的不幸遭遇——面临的天灾:无法选择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再读课文,联系首尾段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了解红丝带行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部分词语,如“纤弱”、“坦然”等,体会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一步体验恩科西的悲惨遭遇,感受他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从而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纤弱的声音”与“勇敢的声音”相比较,体会恩科西的斗志。
3.过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他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难点:
感受恩科西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评价”,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艾滋病小斗士》(齐读课题)。
2.出示并齐读首尾段。师过渡: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直接进入课文。通过朗读两位*人物的评价,感受恩科西的斗志,直奔主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2.学生边默读边做记号,师巡视。
(设计理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围绕思考题默读,可以突出重点。)
三、把握重点,品读课文。
(一)抓住“挺”字,感受顽强。
1.根据交流,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自读,说说你认为他被称为“小斗士”的理由。(生交流,师适当评价)
3.播放图片,师告白:艾滋病是可怕的,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让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儿童的照片,(师简单介绍)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你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
4.再读这段文字,思考:从这个“挺”字的背后,你读出了怎样的恩科西?(板书:顽强)指名读。齐读。
5.引读课题,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课文以“斗”统领全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挺”字就很好地表现了恩科西的“斗”。此环节中,教师在学生交流后,播放图片,图片、音乐、告白把学生带入“恩科西挺到上学的艰难”这一情境中,再次感受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于“不幸”中“斗”,更显顽强。
同时,理解了这里的“挺”含有的恰当意义,辨别了“挺”字的感情色彩。“你读出了怎样的恩科西?”引导学生多元解读人物。)
(二)抓住“坦然”,了解态度。
1.根据过渡出示:
“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师引读。
2.静静地读,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说说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吗?学生交流。
3.理解“坦然”,自己想象并同桌交流: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恩科西会怎样坦然。相机指名读。
4.引读句子,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抓住“坦然”,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想象坦然的表现,推想坦然的意思,体会坦然的表达效果,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领悟恩科西乐观的精神本质内涵,人物形象多元化。这个环节,也处理成一个过渡环节:由“行动斗”过渡到“声音斗”。)
(三)抓住发言,体验斗志。
1.出示人物图片,师简介。
2.浏览课文第六自然段,说说恩科西提出了怎样的希望。根据回答出示发言1和发言2。
发言1:“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发言2:“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3.自读2句话,思考:你从恩科西的“希望”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评价,并相机朗读。
4.过渡到发言3:“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指名读,理解“纤弱”,再读。
5.思考:这里明明是“纤弱的声音”,可安南为什么却说是“勇敢的声音”?联系全文思考,小组讨论。
6.学生交流,师适当评价,相机指导朗读。(板书:勇敢)
7.过渡到发言4:“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了恩科西还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乐观)
8.出示4句发言,同桌读,指名配乐朗读。
9.引读课题,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紧紧抓住“声音”,尤其是将两种声音进行比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纤弱”中感受恩科西的勇敢,人物形象鲜明。鲜明的人物形象再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来表达,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后,借助音乐,指名读“发言”,进一步体会恩科西顽强、乐观、勇敢。)
(四)抓住“静静”,再次体会“坦然”。
1.出示第8自然段,师范读。
2.出示课文插图,图文联系,静静地读,你想说什么?
3.思考并交流:为什么会“静静地离开”?(联系前文的“坦然”)
4.出示曼德拉的话,齐读。
(设计意图:再一次品味坦然,把握教材的“内联”。通过“静静地”,
再次体会恩科西的顽强、勇敢。)
三、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1.出示首尾段,齐读,了解首尾呼应。
2.领悟写法:恩科西的死,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课文为什么就选择他们的评价?
3.作为恩科西的同龄人,一个健康的同龄人,你想怎样评价他或者想对他说什么?写写,交流。
4.教师引读课题,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领悟写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写作的方法。读写结合,既让学生明白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的三次引读课题,突出并升华主题。)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轩然大波”“坦然”“呼吁”“痛切”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默读课文,能围绕“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斗士?”认真思考,从而科学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并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
4、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称为“小斗士”。
三、教学难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会因为入学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艾滋病会得到全世界如此重视,为什么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恩科西被称为是“艾滋病斗士”呢?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第2~4自然段,突出“天灾”
1、同学们,对于艾滋病,你们有哪些了解?
2、的确,艾滋病的死亡率很高,而且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被人当成是瘟神与恶魔,被人另眼相看,这无疑是十分可怕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则日记。
3、从日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艾滋病患者是如何的痛苦,是何等的不幸。我们的主人公小恩科西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位。他遭遇到了怎样的“天灾”呢?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4、交流讨论。
(1)“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体会恩科西的无辜和失去母亲的悲痛)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从列举的数据中感受艾滋病病毒的可怕,体会恩科西的不幸)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从“竟然”这个词中你想到了什么?
想象说话:在这九年中,恩科西是怎样生活的?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时,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挺”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坚持”?
5、尽管南非是艾滋病重灾区,但人们对艾滋病却缺乏科学的认识,面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感到恐慌和畏惧。指导朗读第2~4自然段。
三、精读第5~7自然段,突出“抗争”。
1、恩科西一出生就感染了艾滋病毒,这样的孩子有的连第二个生日也活不到,恩科西却坚持活了12年,他是如何面对这可怕的艾滋病的呢?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讨论交流。
(1)“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而是……,……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①提出问题:“坦然”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②提供一封一个艾滋病大学生写给她父母的信,让学生读。
③根据这封信,让学生猜想一下恩科西“坦然”的表现是怎样的?
是呀,平静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需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又能平静地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更需要的是顽强的斗志。
(2)“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①他是怎样关心患病儿童的,他主要做了哪些事?
②指导朗读“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a、恩科西在呼吁什么?
b、恩科西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吁?
c、联系艾滋病儿童的日记和一个艾滋病大学生的信,请你再一次向全世界发出呼吁。
d、在全世界都漠视艾滋病患者的社会里,恩科西能发出这样的呼吁,所以,我们说,他的声音表面是——(纤弱的),而实质上,却是——(勇敢的)
③指导学生读好恩科西在南非国际艾滋病大会上说的两段话。
a、他想告诉人们什么?
b、体问: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但为什么拥抱艾滋病人不会被传染?学生在看了下面的两份资料后回答这个问题。(附录:艾滋病的有关知识)
c、指导学生观察课题旁的插图:恩科西发言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从这种神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d、如果你是参加会议的代表,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e、小结:恩科西是不幸的但为了全世界的艾滋病儿童,他在奔走,在呼喊,他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与艾滋病抗争,与无知和偏见在抗争,他是当之无愧的小斗士。
(4)病魔是残酷的,恩科西的病情每天都在逐渐地恶化。(出示第二幅插图)
a、学生说说从插图中看到了什么?(可提供“骨瘦如柴”等词语)
b、想象恩科西对养母说了什么?(他的梦想)
c、小结:恩科西在生命随时都可能结束的情况之下还怀者这样美好的理想,还关心着艾滋病患者,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人啊。
(5)范读:然而,在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可是恶化,6月1日这天,就在全世界儿童欢度节日的时候,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十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
(6)引读:南非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读出“痛切”的语气。)
(7)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道——(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8)今天,英雄的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时刻响在人们耳边,留在人们的心中——(引读他在两次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的发言):今天,人类面临的天灾越来越多,象禽流感、非典、肿瘤,恩科西的顽强不屈,给所有的患者做出了榜样。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红丝带将会飘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艾滋病小斗士》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有效的对话莫过于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课文阅读至情深意浓处让学生用练笔来表达心声、宣泄情感。
我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读到“恩科西是一个黑人男孩……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一处时,为小恩科西的无辜、失去母亲的悲痛及无法避免最终的悲惨命运深深叹息,我认为此处是一个空白点,可以让学生在旁边做上批注。通过课前上网查询,第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
《牧童》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2个生字,“牧”和“蓑”。指导正确书写“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
《秋思》教学实录篇1一导入三年级课本上的一篇课文《秋天的雨》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 说一说这是个怎么样...
《景阳冈》课堂实录篇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借助文中重点词、句、段,感...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随笔之导入篇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技之光”,说句实话,这一类的课文孩子们并不是太...
儿童诗两首篇1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2.培...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篇1教学反思还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成功与不足,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下面是...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习题篇1一、用上“受父亲的影响 临终之时 飞来横祸 发愤写作”四个词语,写写这篇课...
《黄山奇松》作业设计篇1智慧小木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黟山三十有六峰,峰峰石骨峰峰松。◎大雪压青松...
《练习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按笔顺正确描红。2、认识部首,再找出和部首对应的汉字并连线。3、按课文内容填空...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篇1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19《月光启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材简析:本文...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案篇1课题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执教者:刘贤蓉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2、通过感悟课文,...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