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背景材料】
1.XX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內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XX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XX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重要年份,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献礼影片和年底扎堆的贺岁档电影,形成XX年国产电影的两大风景。XX年的国产影片无论公映数量还是生产总量均超越往年,预计票房总额将达60亿元人民币,比XX年的43亿元增幅近40%。与此同时,电影的类型、规模、市场、投资等均有所扩展。
4.“国学热”在XX年仍然持续升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袁腾飞是XX年“聚光灯”下的“主唱”。易中天穿梭于全国各地,上节目,做讲座。一桩“毒舌门”事件将易中天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以一种“麻辣”和充满“无厘头”话语的语言风格讲述历史文化,比易中天和于丹更强烈地体现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众时尚文化的特点。他的出现,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国学的关注,使得原本陷入沉闷的《百家讲坛》再度变热。
【命题角度】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依据。
思考角度: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③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思考角度:①必须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产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政治常识归因类试题解答方法”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典型题型题例的解题分析,使学生了解...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总结: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
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考试说明】(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
第20课时 意义类问答题 这类试题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或“体现了”表述;从思路上讲,要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1)计划经...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时代的主题●考点突破1.和平问题(1)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
XX届高考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一、考点扫描(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