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的宗教政策
●考点突破
1.宗教的本质
(1)宗教的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来讲,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其次,从社会力量方面来看,宗教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宗教仪式和专门神职人员,有众多的教徒,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在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组织及其成员政治面貌上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本质没有改变。不能将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视为宗教本质的变化。
2.我国的宗教状况
(1)我国存在多种宗教
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中国土生土长的是道教。在我国,五大宗教并行流传,历史悠久。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2)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第一,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深刻的社会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
第二,在我国,宗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推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三自(自传、自治、自养)的方针,使天主教、基督教由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变为中国教徒独立自主的宗教事业。由于废除了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使佛教、伊斯兰教、道教也摆脱了反动阶级的控制和利用。广大信教群众和全国人民一样获得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解放,依法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得到尊重。
第三,在我国,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团结教徒,爱教爱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代表教徒的合法权益,组织和带领信教群众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办好教务等。
第四,在我国,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他们能够把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广大爱国宗教教徒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与全国人民一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第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对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一定要坚决依法制裁。
(3)我国宗教发生深刻变化的根本原因
我国宗教发生深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存在的社会基础与过去不同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基本消失。
●误区警示
1.宗教是对客观世界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所以我国应消灭宗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政治常识归因类试题解答方法”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典型题型题例的解题分析,使学生了解...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总结: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
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考试说明】(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
第20课时 意义类问答题 这类试题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或“体现了”表述;从思路上讲,要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1)计划经...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时代的主题●考点突破1.和平问题(1)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
XX届高考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一、考点扫描(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