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考点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2)按劳分配的作用
1、(对劳动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2、(对生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4、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下列表述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 b.在公有制前提下,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c.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d.按劳分配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考点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2.党的xx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获得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3.王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国有银行工作,月薪15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王某辞职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3000多元。后来,王某用手中积累的资金炒股,获得收入150万元。王某的这些收入依次分别体现了下列哪些分配方式
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4.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下面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①利息收入②股息收入③红利收入④工资收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政治常识归因类试题解答方法”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典型题型题例的解题分析,使学生了解...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总结: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
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考试说明】(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
第20课时 意义类问答题 这类试题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或“体现了”表述;从思路上讲,要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1)计划经...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时代的主题●考点突破1.和平问题(1)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
XX届高考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一、考点扫描(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政府的基本职能 2、理解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