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固有属性,(4)物质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5)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定义:略)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根本),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相关链接】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思维统一于存在=思维决定于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意识派生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易错点]物质不灭 \“反物质”不是物质\什么哲学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什么哲学自然观上是唯物的,而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 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真题再现】1、(09浙江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9山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政治常识归因类试题解答方法”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典型题型题例的解题分析,使学生了解...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总结: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
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考试说明】(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
第20课时 意义类问答题 这类试题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或“体现了”表述;从思路上讲,要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1)计划经...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时代的主题●考点突破1.和平问题(1)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
XX届高考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一、考点扫描(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