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四、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题
例: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此时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此期间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a)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d、4元货币的购买力
解析: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1000/4=250设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x则500x=250推出x=0.5
假定XX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为l元,若发行纸币1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出现了较明显的经济现象。a
a.o.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o.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
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
解析:a.纸币发行有其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000÷5=60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1亿元,因而l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了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经济现象。故选a项。
知识归纳
考查知识点: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
方法:记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并能熟练使用。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
知识拓展: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何危害性?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其危害是: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势必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我国目前控制物价上涨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算一算:
假定今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b)
a.需要发行纸币400亿元b.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c.纸币发行量不变d.需要增发纸币10亿元
五、关于汇率的计算题
例1、(05全国)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d)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欧元升值5%,则原来的1欧元=10元人民币变为现在的1欧元=10+10×5%=10.5元人民币。小张购买5欧元的小饰品,原来应支付5×10=50元人民币,现在应支付5×10.5=52.5元人民币
2、XX年5月28日,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827.65元;XX年4月10日1oo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72.9元。这说明(a)
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②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美元兑换人民币增多④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多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3、在我国外汇市场上,XX年1月1日,100美元=771.99元人民币;XX年1月1日,100美元=730.40元人民币。材料反映了d
①人民币升值了②人民币贬值了③美元升值了④美元贬值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d.由题干材料可知,XX年1月1日100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比XX年1月1日能兑换的人民币少了,这说明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了。
知识拓展:什么是外汇、汇率、外汇储备?
外汇: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作用)的外汇积累。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
汇率的波动对国内和世界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⑴一国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逃。为了刺激出口的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⑵一国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外资流入。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企业,不利于出口企业。
六、储蓄存款(债券)利息计算题
例1: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收益主要是银行利息。假设某储户有5万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利息税20%)。当年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了5%,则该储户的存款收益的实际购买力是()
a、880元b、924元c、1100元d、836元
解析:50000×2.2%-50000×2.2%×20%=880元
880-880×5%=836元
例2:张某有现金l0000元人民币,于XX年1月一次性存入银行,存款时间为5年,此时银行5年期年利率调为5.58%,利息税率为5%。请问存款到期后,张某可得利息。
a.580元b.1000元c.2650元d.2900元
解析:c.根据税后利息=本金×利率一本金×利率x税率:本金×利率x(1一利息税率)=10000x5.58%x5一(10000x5.58%x5x5%)=2650.5(元)。故选c项。
例3: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2.25%,利息税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利息税率为5%。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人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d
a、820元b.662.4元c.360元d.426.6元
解析:在利息上调之前,张某的利息收入为:利息收入:(×2.25%)×l一(XX0x2.25%)×1x20%=360(元);在利息上调后,张某的利息收入为:(XX0x4.14%)×l一(XX0x4.14%)×,lx5%=786.6(元);多得利息=786.6—360=426.6(元)。
知识拓展:存款储蓄有何作用?
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方法:注意材料提供的是何种利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就是指年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12
月利率=日利率×30
七、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
例1: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b)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判断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增长的幅度是否超过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同步,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例2: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据此分析:在a项中,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均扩大1倍,增长的幅度相同,所以经济效益不变。对于b项,设变化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a/b,变化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0.7a/0.2b)=1+(3.5a/b),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在c、d项中,利润增加的均幅度小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知识拓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此外,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一、股票价格计算题
例1:某甲购买了某股份公司上市发行的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与其每年每股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1年后某甲的股票价格是(c)
a、1000元b、1XX元c、12500元d、15000元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面额×预期股息率/银行存款利息率
1000×10×5%÷4%=12500
演练:
1、(06文综全国卷ⅱ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息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c
a.12500股b.10000股c.8000股d.7500股
2、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了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a
a.15元b、20元c、30元d.40元
解析:a.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先算股票市场价格为20元时的银行利率:0.4/20=2%。现在银行利率提高2%,即为4%,预期股息为0.6元,此时股票价格为:0.6/4%=15(元)。
知识链接:
考查知识点:股票
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银行利息率
3.(06四川文综卷)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到2%时,他的股票(b)
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c、贬值25000元d、贬值XX0元
二、商品交换
例2: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若1把斧子换15千克大米,写成等式是:1把斧子=15千克大米。请回答:
(1)为什么需要交换?
答: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而且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为什么能够交换?
因为它们都有使用价值,且两者有共同的属性,即价值。
(3)为什么1把斧子能够与15千克大米交换?
答:因为1把斧子与15千克大米的价值量相等。
(4)何物是交换价值(或等价物)?
15千克大米;
(5)这种交换是商品流通吗?为什么?
这种交换是物物交换,只有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是商品流通。
(6)交换时的比例关系会变化的吗?为什么?
会变。当生产两者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两者供求关系发生不同等比例变化时。
(7)假如生产斧子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把斧子=()千克大米;假如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把斧子=15千克大米。
答:15;1/2
(8)这种交换的现象与本质各是什么?
答:现象是物与物的关系,本质是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
三、商品价值量(交换价值)的计算题
1.(09全国ⅱ24)XX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XX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c)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XX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XX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所以选c。
2.(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XX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XX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XX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XX年相比(b)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b。
3.(09江苏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b)
a.2b.4c.8d.16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
4.(09安徽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b)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元。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价值总量是200元×2=400元。所以选b。
例1、XX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XX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XX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XX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XX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XX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XX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有x=12.5综合式为15÷(1+50%)÷(1-20%)=12.5。正确答案应为b
例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假设某国XX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XX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XX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XX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XX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XX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XX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正确答案应为c。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3小题。XX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XX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正确答案应为b。
例3: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
a、1件上衣b、4件上衣c、8件上衣d、16件上衣
解析:设原来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x,原来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y。则等式为x=2y设现在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现在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则等式为a=2xb=y/2a:b=2x:y/2=4y:y\2=8
演练:
1(XX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b.8克
c.16克d.32克
解析:去年:1克黄金=16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今年:2克黄金=16克白银5件a商品=4克黄金=16克白银
2、(XX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8040 b.24020 c.48020 d.416040
解析: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XX年高考政治海南卷1)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一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原因是:d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d.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4、(06文综全国卷i26)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a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完善
5、(06文综四川卷27)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c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4.生产同样一韶mp4,甲耗费8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甲的2倍劳动时间,丙耗费甲的一半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mp4的价值量a
a.同样大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d.不能比较
解析: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本题是关于价值量的计算题,需要考生搞清楚三对关系:①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同时,要搞清楚使用价值总量实质就是使用价值,也就是商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故选a项。
总结:
考查知识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方法: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以及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知识链接
考考你:
假定一件上衣的价格是40元,现在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假定生产上衣的原材料的价格不变)。
据此回答1-2题
1.据题目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20元
②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③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的发行量增加1倍,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④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则1件上衣的价格或低于或高于20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上题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c)
a.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纸币的发行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d.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假设1台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①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②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③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1倍。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d)
a.1∶31∶61∶12b.1∶61∶121∶3
c.1∶121∶61∶3d.1∶121∶31∶6
4.(05广东综合卷)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d)
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
该事例说明了什么?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还说明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政治常识归因类试题解答方法”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典型题型题例的解题分析,使学生了解...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总结: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
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考试说明】(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
第20课时 意义类问答题 这类试题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或“体现了”表述;从思路上讲,要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1)计划经...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时代的主题●考点突破1.和平问题(1)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
XX届高考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一、考点扫描(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