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短暂的隋朝(精选2篇)

短暂的隋朝(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短暂的隋朝篇1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隋的建立和统一;兴建两都和开凿大运河;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统一原因的分析,认识魏晋南北朝的割据分裂孕育着统一,以此培养学生联系地发展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2.通过分析隋朝的建设,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以此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开创了隋朝的繁荣局面,为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隋末农民战争推翻隋朝的残暴统治,充分显示出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隋统一的原因,隋的建设,

教学难点:隋国力强,为什么很快灭亡?

教学过程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隋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即隋文帝,改国号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⑴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

②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

④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⑵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率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⑶影响

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二、兴建两都和开凿大运河

1.兴建两都

①隋初,隋文帝令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营建大兴城。

②隋炀帝时,又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城。

③两都宏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大都市

2.开通运河

①隋炀帝于6xx年至6xx年,开通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

通南北的大运河。

②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邗沟。

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琢郡,南达余杭,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④大运河的开凿对巩固统一和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的城市发展,起

了重要作用。

三、隋朝的灭亡

1.灭亡的原因

⑴炀帝的暴政:

①滥用民力;重役年年有,丁男不足,征调妇女服役。

②征伐高丽;三次对高丽的战争,士兵死亡大半。

③奢侈腐化;修建豪华宫殿,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征集各地奇花异石。

④严刑酷法:凡反抗朝廷者,皆斩。

⑵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2.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四、隋朝的历史地位

1.隋朝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

2.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

3.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隋朝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的影响。

短暂的隋朝篇2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隋的建立和统一;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隋朝重要的建设项目: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和隋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统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魏晋南北朝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已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隋的统一就是客观条件和统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此培养学生联系地发展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2.通过分析隋朝各项建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的,以此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本质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它不仅开创了隋朝的繁荣局面,而且为唐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隋朝既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又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短暂的朝代。隋朝速亡,如秦朝一样是由于暴政。隋末农民战争一举推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充分显示出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巨大作用。

教学要点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隋的建立

2.隋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二、隋朝的建设

1.兴建两都

2.广设仓库

3.开通运河

4.修筑驰道

三、隋炀帝暴政和隋的灭亡

1.炀帝的暴政:滥用民力;征伐高丽;奢侈腐化;严刑峻法

2.隋的灭亡

①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②隋的灭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隋统一的原因,隋的建设。

本节难点:隋国力强,为什么很快灭亡?

课时和教具一课时,隋朝疆域图

教学过程

一、引言分析

本章引言包含四层意思:

第一层,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来看,同一时期西欧和亚洲的历史特征有明显不同:西欧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亚洲则是生机勃勃。由此看出,亚洲历史的发展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第二层,亚洲的生机勃勃具体表现在两个国家,一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二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王朝。还应该强调,阿拉伯帝国在世界历史上主要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桥梁作用,使东方文明源源不断传入西方,推动了西方历史的进步。

第三层,从政治、经济、民族、对外交往、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揭示隋、唐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四层,进一步指出隋、唐在历史上对亚洲,尤其对东亚国家的深远影响,由此说明当时的中国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

二、隋的建立和统一

1.隋的建立,从隋代周讲起。原因:杨坚之父杨忠是北周开国功臣,杨坚本人掌握北周的军政大权,为夺取帝位创造了条件。隋的统一。建议教师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的朝代更替表,形象地说明这段历史是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隋的建立和统一。

2.隋统一的原因,

从四个方面分析:(1)联系所学魏晋南北朝内容,说明分裂时期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从人民愿望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这些都为隋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2)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这是统一的重要条件之一。(3)隋朝的强大与此时南方陈朝的腐朽形成明显对比,隋灭陈是历史的必然。

3.统一的意义。请学生回答隋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并为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隋的繁荣正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条件的。

三、隋朝的建设

1.兴建两都。教材说明两都是隋文帝时修建的大兴城和隋炀帝时营建的东京洛阳。教师要说明三点:(1)两都的兴建是隋朝在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力量的前提下,以此来从事营建工作的。(2)大兴城的兴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影响,堪称“世界第一城”。而东京洛阳不仅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更是经济的重心。尤其是运河开通后,洛阳成为两段运河的衔接点,成为南北经济交流和物资集中的枢纽。

(3)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历史名城──唐代长安和洛阳,实际营建的朝代在隋而不在唐。

2.广设仓库。那时,仓库粮食储量之大,令人惊叹。这反映了在人民的辛勤劳动下,隋朝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封建经济日益发达,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农民的见证。

3.开通运河。讲清以下问题:(1)首先了解开通运河的时间。(2)看图认识运河的起止地点及中心,并且掌握运河由哪几段组成。(3)启发学生思考“运河为什么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a.运河南起余杭,中经洛阳,北到涿郡,贯通南北,因此有利于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b.运河各水路交汇处商业日益繁荣,成为繁盛的都会,也是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c.运河对后世乃至今天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4.修筑驰道。讲清下列三个问题:(1)首先看图了解隋炀帝时修筑的两条重要驰道。(2)隋炀帝虽为巡游而修驰道,但客观上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3)修整道路,交通便利,促使沿途经济繁荣,而繁荣的经济又促使交通的发展,彼此互为影响,相得益彰。

启发学生思考:“隋朝的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影响对你有什么启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阐述:(1)这些建设项目无疑巩固了统一,繁荣了经济。(2)隋朝统治者进行的发展经济的建设,是通过压榨人民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在经济发展繁荣之际,阶级矛盾也日趋激烈了。

四、隋炀帝的暴政和隋的灭亡

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先启发学生讨论“隋炀帝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隋炀帝对内大兴土木,对外穷兵黩武,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大量的劳动力用于非生产上,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其结果必然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起义的爆发。

关于“隋的灭亡”,教师应讲清:1.隋末农民起义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局部到全国,最终形成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2.6xx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举起大旗,揭开了全国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封建史籍所谓“群盗蜂起,不可胜数”,说明农民起义的烽火已遍地燃烧。3.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军队伍,在中原消灭了大量隋军,切断江都与洛阳的联系,隋炀帝被困于江都,不能控制全国,给隋朝以沉重打击。以瓦岗军为中坚,加上全国各地起义军的配合,隋朝的灭亡已不可避免。4.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历时三十八年的隋朝统治到此便告结束了。

小结:隋的建立和实现全国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建立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至于隋的短暂,其根源在于隋的暴政,这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唐朝的统治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作业:(略)

短暂的隋朝(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