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整合】
1、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作用
(1)在联合国中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努力。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作为发展中国家为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2)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3)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①特点:“一边倒”。②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3)80年代起:①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③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3.准确全面的理解新时期中国多边外交的特点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即开始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也就是坚持联合国宪章,尊重独立国家的独立主权来与多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2)中国的外交策略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的平等友好关系;二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三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地区冲突加剧,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在缓解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在维和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表现主要有: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纲课标解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