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篇1

课题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秦朝疆域图和教材内容,说出诸侯争霸的原因、秦统一的条件过程。

2记住:秦统一全国的时间。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重要概念。

3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目的、特点、实质。

4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历史地图《秦朝疆域图》等,培养学生借助地图片了解历史的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提高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利用历史资料和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至高无上的皇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正确认识理解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四技术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放映记录片“跨越时空的文明(vcd)第六集秦皇汉武”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有关秦朝的知识,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时有所了解。刚才播放的记录片,对秦始皇及秦朝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有简短的介绍,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如何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回顾初中学习过内容和准备好学习资料,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新课学习

1知识点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诸侯争霸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秦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原因、简单经     过、统一的时间、都城?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教材,结合秦朝疆域图和教材内容,思考诸侯争霸的原因、秦统一的条件过程;回答问题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交流

教师活动:给出评价;拓展知识。

2知识点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皇帝制度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征?

2秦朝中央官制有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绘出中央官制的结构图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始皇帝的由来、特征;中央官制的构成及分工影响;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中央官制的构成及分工;展示学习成果:绘制好的结构图。

教师活动:补充材料题。

1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根据材料二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答案提示:

(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3)皇位世袭。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      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2)      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

(3)      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

(1)设置王国。

(2)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推行郡县制度。

(3)秦统一后不久。秦统一后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秦朝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3知识点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什么叫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有什么不同

2地方官制的构成、影响?

3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给出中央集权制度完整示意图

重点讲解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影响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构建本部分的知识体系

六延伸拓展

教师活动:结合材料题扩展延伸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迁批评蒙恬说:“吾迫北地,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矣。”

材料二: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南方有一个名叫范杞梁的人,被抓去北方修筑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日夜思念,决心到遥远的北方去寻找丈夫。她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修筑长城的地方。但是她的丈夫已经死了,而且被埋在长城里面。孟姜女非常悲痛,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感天动地,长城竟然倒塌了。”

——引自《秦始皇大传》

材料三:长城修筑后,汉代贾谊曾评价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引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光荣,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

——引自《河殇》

请回答:

(1)      材料一司马迁实际是对秦的什么做法进行批评?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      材料三说明了长城的修筑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4)      材料四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长城?

答案提示

(1)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2)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

(3)防止了匈奴南下进攻,保护了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

(4)不正确。因为它夸大了长城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长城的积极作用。

(5)积极性: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对抵御匈奴南下,保护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性: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七巩固练习

1、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提示:(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专制成为封建国家的权力中心。(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本质: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为中心。

2、秦始皇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对秦朝的影响:(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3)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使人民困苦不堪。对后世: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八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和郡县制是一整套的完整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次后两千多年的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并不断得到完善。但它有自己不可消除的弊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对这种制度有更全面的了解认识。

九板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

一诸侯争霸与秦的统一

二中央集权的形成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3郡县制度

三作用与影响

1对秦朝的作用与影响

2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篇2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

①背景: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②目的:争夺土地和人民

③方式:兼并战争

2、秦朝统一:前221年

①秦国先后灭掉了哪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②秦国能统一全国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③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

①始皇帝的来历: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合为“皇帝”,自称

“始皇帝”,希望从自己开始,皇位能传承千万世。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③皇帝制的影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九卿及其职责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公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三公九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三公九卿的相互关系: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3、决策程序及其作用:

①程序:丞相、御史大夫、诸卿朝议→皇帝裁决

②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过程:开始产生(春秋战国)→全面推行(秦朝)

2、郡县长官及其产生:

①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②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或县长

3、影响:

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随堂练习:《全品》第1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