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通过影视对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
(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天京突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4)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xx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50周年,央视热播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大家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洪秀全、杨秀清等)接着让学生主动讲解洪秀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洪秀全领导农民运动是因为科举没成功,那么当时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跟着他造反?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一、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出一下原因)
1.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通过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原因的方法,从分析矛盾入手解决问题。)
(二)准备工作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他说:“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提问: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总结: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
教师总结: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6页,当前第1页123456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