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通用2篇)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通用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篇1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2、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2、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济济发展的周期性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探索的调整。

二、教学核心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讨论法、活动探究、讲练结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xx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推进新课

一、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师生合作回忆上节内容: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

不仅开创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同时在战后影响西欧各国也普遍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材料分析:

一位西方的历史学家指出: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曾经在战后(二战)广泛受到信奉的凯恩斯理论(即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头一次遭到了人们的怀疑”。

【合作探究】:

1.战后,凯恩斯理论为什么会”广泛受到信奉“?

2.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又”遭到了人们的怀疑“?

1.(1)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摆脱危机

(2)战后20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滞胀”

什么是滞胀?

表现:生产停滞;通货膨胀;物价猛涨

简单介绍:1973年石油危机

面对这种困境,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解决?

调整: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相并存的“混合经济”

过渡: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贫富分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西方国家又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二、 建立“福利国家”

播放材料: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合作探究】:

材料中的“梯子”和“安全网”是指什么?

建这张“安全网”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

内容:建立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 险、教育在内的福利制度

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播放材料: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合作探究】:如何看待“福利国家”?

评价:积极-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消极-加重财政负担,助长惰性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含义: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播放材料:

材料一: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材料二: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生共同探究: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和比重大大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和比重迅速上升。

四、“新经济”的出现

含义: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播放材料:

新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新经济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新经济是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

新经济是否预示美国经济一直繁荣下去?

【合作探究】: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xx年起,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

(三)、课外拓展

我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献计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梳理】

考点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罗斯福新政。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①经济理论:________。②经济政策:国家________经济,即实行国家对经济的________。③作用:经济发展进入“________”。

(2)20世纪70年代以后:①经济状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________与通货膨胀并存的“________”现象。②经济政策:a.适当减少________对经济的________。b.________与市场调节相结合,________与私有制并存的“________”。

考点2建立“福利国家”

1.“福利国家”制度含义:在“混合经济”下,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2.“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二战结束后,________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________;七十年代以后,“福利国家”受挫但继续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________,缩小________。

3.对“福利国家”的认识

(1)目的:为了缩小________,减少因贫困引发的________。

(2)实质:国家运用________政策和________,来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

(3)作用:①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________。②弊:政府财政支出过大;社会保障措施使劳动者滋长了依赖情绪,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3第三产业的兴起

1.第三产业兴起的社会条件:_____________的进步;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________。

2.第三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第一、第二产业________提高的结果;第三产业又以其新技术改造第一、第二产业,促进了________的提高。

3.第三产业繁荣的影响。

(1)拓展了________领域,增加了________,扩大了________,行业更为多样化,从而减少了集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________。

考点4“新经济”的出现

1.出现的时间:________。

2.含义: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________。

3.影响: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基础练习】

1.1936年,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纳粹上台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罗斯福政府广泛推行“以工代赈”

c.我国曾经采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d.“二战”后广泛进行国际经济合作

2.对国家福利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②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特有制度③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④福利制度也使一些国家开支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不包括(  )

a.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b.第三产业兴起

c.不断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d.新经济的出现

【互动探究】

合作探究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已经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初期和70年代的发展情况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2:下面材料向我们展现了当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呢?

材料一: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

材料二: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加剧,英、法、美等国不得不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合作探究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调整?面对世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应该作何选择?为什么?

材料一: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材料二:      1987年英、法、日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重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效果测试】

1.下列关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缓解了社会矛盾

c.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扩大了社会消费

2.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②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④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缩小了福利的规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  )

①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 ②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④资本主义的一种倒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不断出现的社会危机是促使资本主义变化的直接原因②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③社会福利制度得到发展④第三产业发展⑤出现了“新经济”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⑦这些新变化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b2.b3.c

【效果测试】

1.c2.a3.a4.b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通用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