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篇1

第24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从盟友到对手”

教学要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初期的形势;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第二目“美苏‘冷战’”

教学要点: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第三目“‘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教学要点: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两极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出示材料:二战后期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提问:这表现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情?这表明了当时的国际主要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建议:课本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部分。)

2.学习“从盟友到对手”一目

正如丘吉尔所感叹的一样,在二战后期的一系列会议尤其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虽然英国也和美国、苏联一起参加了会议,但是在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苏两国。以此为基础,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出示表现美、苏、英、法、德等国二战后初期的基本状况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两者矛盾逐渐尖锐,关系由盟友逐渐成为对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8最后一段~119前三段,学生探究:

①什么是“冷战”,其双方分别是谁?(略)

②为什么出现会“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

③为什么要采取“冷战”的方式?(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战争均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核武器的制约作用;)

④美国在冷战初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的举措?(略)

教师点评并指出答案,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进一步理解冷战的内容和实质。

美国冷战的具体政策、措施 内容 目的

政治   

经济   

军事   

表现之一的杜鲁门主义:

教师简述背景,出示杜鲁门国会演讲的图片和部分演讲词: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的咨文

设计问题:

①杜鲁门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各是指什么?

②杜鲁门这次演讲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根本目的?

表现之一的马歇尔计划:

引入资料:二战后废墟上的欧洲、描述“马歇尔计划”的材料。

在荷兰,我在一家面包店看到一张荷兰政府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招贴画,上面写着:“每天吃的面包有一半是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烤出来的”。奥地利为旅游业添置的各种设施,也归功于马歇尔计划。但是总的看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还是难以使一般欧洲人理解我们当时提供援助的规模有多大,以及我们在提供援助时所持的无私精神。不错,我们曾希望欧洲国家繁荣起来,并从我们美国购买东西,但这不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宗旨。它的主要宗旨是,给予我们在苦难中生活的朋友、盟国和先前的敌人以帮助,从而阻止共产主义乘人之危向前推进。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弗农•阿•沃尔特斯的回忆录《秘密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

①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它真的就仅仅帮助复兴欧洲吗?

②它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复兴”吗?

③“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表现之一的北约建立:

可结合课本内容、地图和北约章程: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北大西洋公约》

引导学生思考:

①北约成立的目的和北约的性质是什么?

②提问: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

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何回应?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立经互会和华约,并最终造成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正式对峙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学习“‘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一目

看书归纳有哪些具体表现?

德国、朝鲜、越南和中国分裂状况;古巴导弹危机。

给当今世界还留下了哪些阴影?哪些已经基本解决?

越、德已统一;中朝还没有统一;古巴还受到美国的封锁。

在学习完上述内容之后。有人提出: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冷战造成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所以这个格局的主要影响是消极的;也有人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它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

分组讨论,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请你们小组选择自己的观点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料和课外知识中所知道的史实加以说明。

5.升华:

出示:柏林墙、越战中的屠杀等图片。学生探究:

①究竟哪些力量应该为这些灾难负责?

②在这样的一种国际环境之下,其他的国家如中国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6.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冷战双方的措施和对世界的影响。

强调这种对于多数国家不公正的体系并不牢固,随着多种力量的变化,它最终走向了瓦解,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五、教学资源建议

书籍: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

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上、下卷)

王斯德等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

网络:

历史课程网、中学历史教与学

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版)》

六、学习评价建议

1.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根本的目的是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借此扩大美国的国际市场

c.稳定世界资本主义秩序              d.控制西欧,维护美国霸权

2.关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的“冷战”政策的造成了中国的分裂

b.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学说,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c.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范围仅仅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的影响不包括

a.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b.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c.导致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d.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4.二战结束后,对“冷战”形成的责任,有一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阐述理由。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篇2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美苏由盟友变成了对手

①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期):美苏主导,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苏矛盾日益加剧

2、形成的过程:

①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序幕

②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冷战”开始

△根据“学思之窗”提供的两段材料,思考“学思之窗”提出的两个问题:

(1)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2)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直接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对欧洲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②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直接动武,这对集团内部乃至欧洲地区的安全各自起到了集体防御的作用

二、两极世界的对抗

1、总体局势: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2、两种对抗:

(1)“冷战”:①德国的分裂 ②朝鲜的分裂 ③古巴导弹危机

(2)热战: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两极世界的对抗尤其是“冷战”持续了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美苏两极之间的激烈争夺,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世界被人为地分为两半,阻碍了世界的交流和发展

2、积极影响:

①美苏势均力敌,不敢直接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孕育了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随堂练习——《全品》第25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5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五)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