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精选2篇)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篇1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1.我国经济特区有五个,即1980年在广东省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省的____________,1988年增设____________为经济特区。

2.____________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经济特区是发展____________的“排头兵”。

3.1984年,国家开放14个沿海城市,江浙两省成为开放的重点省,其中江苏开放了连云港和____________,浙江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85年以后,国务院决定将         、            、        和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5.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         、           、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设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1.含义:

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概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3)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促进了经济特区迅速发展。

(4)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3.意义   

(1)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2)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适宜场所。

【例l】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   )

a.临近港澳            

b.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变式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   )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知识点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为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经济,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汇人世界经济潮流。我国确立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作用?  

1.开辟沿海港口城市

(1)措施: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意义:加快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措施:

1985年以后,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勃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

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措施:

中国政府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

(2)意义: 

①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促进区域经济新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窗口、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例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通过 ( )

①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②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设立经济特区      ④开放内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变式题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对外开放与19世纪中期以来的开埠通商的本质区别是(   )

a.开放的领域不同     b.开放的对象不同

c.开放的前提不同     d.开放的方式、方法不同

知识点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浦东的进一步开放与旧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它的开发与开放有什么重大意义?

1.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定以此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

2.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例3】下列关于浦东开发目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b.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c.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d.仅仅为了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 

【变式题3】以下有关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的叙述,不正确一项是(   )   

a.浦东开放前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于浦西等区域 

b.浦东开发是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c.浦东开放后,依靠上海的原有基础和独特优势,发展非常快

d.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巩固测试

1.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中可以得出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大都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结论,中央政府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   (   )

a.与外国交通便利        b.人们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经营方式

c.侨胞多,容易吸引外资  d.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

2.我国在开放城市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   )

a.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

b.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设立在旧经济区基础之上

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3.我国经济特区的作用有     (   )

①技术窗口  ②管理窗口 ③知识窗口 ④对外政策窗口  ⑤消费窗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4.我国设立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不包括   (   )

a.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b.环黄海经济开放区

c.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闽东南开放区

5.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下列省市先后列入对外开放区域的是 (   )

a.珠海一上海一上海浦东新区一海南

b.深圳一海南一上海一上海浦东新区

c.天津一珠海一上海一南京

d.深圳一上海一海南一上海浦东薪区

6.上海浦东的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主要因为它(   )

①能够促进上海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发展 

②能够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开放

③能够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出现新飞跃

④能够成为我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下列哪项不是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相同之处  (   )

a.引进外资         b.外向型经济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引进外国技术 

8.材料解析题: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讲到20世纪80年代的开放,“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的两次开放在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各具什么特点?

⑵分析两次开放各自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变化产生的影响。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篇2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纲课标解读】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考点知识梳理】

1、经济特区的创办

⑴)位置:        、珠海、汕头、        、海南。  

(2)特点:

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        为主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        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        为主,对        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   

①特区在发展        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②对沿海地区实行        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开放城市

①目的:加快利用        、引进        的步伐。

②名称: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        、上海、福州、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①名称:        三角洲、        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②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     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①目的:引进外资,生产        产品或        产品。   

②特点:具有        的特点

③地位: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商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3.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1)目的:以        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        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成就

①浦东成为上海新兴                   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           的重点和标志

4.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          、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难点突破】

青岛是山东的重要城市,在山东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与青岛有关的问题:

(1)在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青岛有一横幅,上写“同胞努力,挽救青岛”,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出的呼吁?该呼吁体现了什么精神?

(2)改革开放后,青岛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占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战略意义?

(3)xx年奥帆比赛在青岛举行,文明观赛是每一位观众的基本素养,请围绕“做文明观众”为题,针对山东青少年观众拟定几项倡议.(不少于三条)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江苏镇江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照片反映了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国人已普遍使用外国商品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xx学年度高三阶段测试)指出,我

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

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这样做的依据是

a.当今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世界性的市场 

b.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方式多样化

d.当今世界各国自然经济已完全消失

3、(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青岛、厦门、上海浦东和新疆伊宁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青岛厦门浦东伊宁                 b.浦东厦门青岛伊宁

c.厦门青岛浦东伊宁                 d.厦门浦东青岛伊宁

4.下列两幅图表明,20多年以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原因是     

a.引进先进技术   

b.对外开放

c.英国向世界各地传播其生产方式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

70年代末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5.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入注目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史妹聚在一声小田里精耕细作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6、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7、“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的开头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谈笑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浦东开发的结果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进一步开放沿海经济特区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8.(山东省济宁一中xx年高三第二次反馈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

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大西方大危机时

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二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

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具体写出材料一种所说的“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高考真题再现】

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

1.(09福建文综24题)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从图中信息容易判断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是正确的;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经济呈负增长应该是只有八十年代中的几年,多数时期还是有增长的.③中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但欧盟是成立于90年代后.④中国1978年前是封闭的,1978年后是开放的,所以既不是始终封闭也不是始终开放,所以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答案选b

2.(09福建文综25题)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              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

【答案】a。【解析】图7反映了始终开放和始终封闭时期经济增长率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在始终开放时期,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始终封闭时期,这就启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故a项正确;b项说法强调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d两项的说法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3.(08天津文综)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主要原因”,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

4.(07上海历史37)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问题:(10分)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6分)

(3)你如何评价图片所体现的主题?(3分)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3)本题答案开放。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解析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中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第一问根据教材解答即可。第二问,是回答“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的原因,中国在1978年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对中国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三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能提炼出与图片所提供的信息相关的主题,作出评价并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考点知识梳理】

1、深圳 厦门 外资 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市场调节外商投资 外向型  外向型2、外资 技术 天津 广州 长江 珠江 内地 高新技术 加工出口 知识密集3、浦东 长江 高科技 改革开放 4、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重点难点突破】

(1)背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京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地位: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意义:是山东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加快山东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带动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和飞跃。

(3)倡议:从礼貌待人,环境意识、服从赛场纪律方面回答。

【解析】第(1)问,扣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联系“挽救青岛”,不难回答出背景,即五四运动,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开放后,青岛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联系对外开放城市的作用回答其重要地位。青岛市山东重要城市,其开放,必然带动整个山东经济的发展和飞跃。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紧扣如何做“做文明观众”去回答即可。

【考点强化训练】

1、b 2、b 3.、c 4、b 5、a 6、b 7、b

8、(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中国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2)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如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制度、兴建公共工程等。从而缓解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摸索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知识网络】 ...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测试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

  • 秋收起义简介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

  • 理性之光

    第15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落实课标一、社...

  •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

  •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要求 古代人口迁移的流向:一是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区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

  •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第1课时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

  • 宋明理学

    第4课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落实课标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

  • 自然科

    教学设计方案学重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的成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难点: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学的创立;爱因斯坦...

  • 新文化运动

    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出示图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