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部分课标分析:课标的对象是地貌,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和成因。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是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层是通过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进行说明。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成因,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把山岳这部分作为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案例插入到这个课时中。不打算对山岳的形成独立地、详细地解释,而主要通过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山岳的成因及其特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2.了解地质作用的种类。3.让学生明白海陆、高山、裂谷的分布和变化。4.学生能辨认各种地质构造,并能分析其成因。5.结合地质作用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生产的案例。教材分析:1.教材在解释内力作用时,并未引入板块构造的学说,而是在介绍褶皱时才提到,为了更好、更明了地解释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我在此课补充板块构造学说。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我将加入比较多的图片说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3.教材中关于山岳部分比较详细,我在教学安排时,只要求学生根据地质作用的知识解释山岳的成因和特点。教学方法:图片分析──用图片较直观地展示地表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及成因。实验法──学生通过书等工具,重现地壳运动的过程及特点。模拟情景──带学生进行野外观察,探讨地表各种山岳的成因。讨论法──解决实际的一些问题,例如褶皱对生产和采矿的影响。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地质作用及分类图片展示5大基本地形了解地质作用是各种地表形态的塑造力量内力作用的表现类型图片(火山、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展示+学生讨论得出2种主要的内力作用(老师补充变质作用),介绍火山的特点地壳运动特点实验法海绵模拟地壳受力的方向得出地壳运动的分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问——地壳运动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同学们演示板块间受挤、拉伸等情况)、多媒体介绍板块运动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造成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受挤压——高山、海沟,张裂——裂谷、海洋)褶皱山、断块山情景创设——小明进行野外观察时所拍到的各种图片进行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特点褶皱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情景创设——地质勘察队要解决建地下隧道、找地下水、石油等问题了解背斜与向斜的特点褶皱的逆地形小明和rose关于一张图片的争论逆地形的成因,引入下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详细过程:引入(5大地形的图片)──引出地表形态的成因是地质作用(解释名词),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这节课主要看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一、内力作用(名词解释)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看图:火山图、喜马拉雅山图及其背景资料、东非大裂谷图请问:三种地貌的成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1.火山──岩浆活动,(火山结构图讲解)喷出的岩浆形成玄武岩,没喷出的结晶成岩(花岗岩)。2.喜马拉雅山──地壳上升的证据。地壳运动(请同学作示范)东非大裂谷──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了解地壳不同运动方向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3.补充变质作用二、发问──地壳为什么能运动呢?因为地壳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6大板块构成,并在软流层上漂移。(多媒体展示6大板块结构图,介绍6大板块)因为地壳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所以形成各种地貌,──学生作演示,两大板块碰撞或张裂分别形成高山、深海沟或裂谷和海洋。转折:内力作用下形成各种地形,而在地表藏着地壳运动的足迹。三、情景创设──小明是一位高中学生,在去年的暑假,他跟随父亲的勘察队进行野外考察,目的是了解考察地方的地质构造以及进行勘察工作。以下是他在野外考察时的记录:一天,他们来到云贵高原的一处山地,他惊奇的发现这里山体的岩层结构十分特别,他马上拍下了照片(附图1),并向父亲请教:这座山的成因是什么?父亲:这座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它是……(问:同学们你能解释这座山的成因吗?请大家作出示范)……小明:哦,原来跟板块运动有关,那这样的山就什么山?父亲:褶皱山。并且分布很广,比如说:……(小明父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说出几座山名吗?)小明:那怎么判断山体是褶皱山呢?父亲:……(你能想办法判断吗?)老师解释褶皱的背斜和向斜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小明高兴的记下父亲说的方法,继续往前走。突然他来到一个特别的地方,是一处悬崖,(图2),他问父亲:这又是什么山?父亲说:断块山。小明问;那它的成因是什么?父亲:你可以作个实验,拿几块饼干按刚才褶皱时的演示,看结果。小明:……(请你来做,并归纳断块山的成因)父亲:很好,看到吗?岩层承受不了压力就会断开,并错位,上升的就成为断块山或地垒,两个断层间下降的叫地堑,一般成为平原或谷地。(请你画出断块山示意图,并判断下图地貌属于什么)小明:哦,是这样的。此时,勘察队的队长说,我们在此休息一下吧。并拿出他们画的地质图讨论。小明一看,(图3),只见父亲指着一点说,我们可以在这建条隧道。(请问,父亲指的是哪点,为什么)小明听完后恍然大悟,但他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问:爸,你错了,你刚才说背斜一般成山,这里画错了。(请问,小明说得对吗?为什么?)父亲说:这叫逆地形,是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同学们什么是外力作用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再介绍。总结:填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1.__________
2.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3.地质作用例如:火山
例如:________
例如:________
变质岩外力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
教案示例1教案示例1——“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课标解析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
(图为福州西二环路早晨的交通状况)主讲教师:郑友强单位:福州第三中学地理组指导教师:车云(高级)、张丹慧(高级)、...
课标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2.正确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2.理解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来分析城市的区位二、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2.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3.理...
一、【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
【教学目的】1.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2.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