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区域经济联系 第2课时 产业转移 学案(湘教版必修3)

区域经济联系 第2课时 产业转移 学案(湘教版必修3)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1.4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2.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1)转移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①廉价资源和②低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③开拓市场。(2)影响: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④劳动密集型企业、⑤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1)转移原因: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⑥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⑦市场空间。(2)意义: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⑧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1)转移原因:为实现地区⑨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⑩协调发展。(2)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⑪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扩散到珠江三角洲边远地区,其目的是⑫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阶段

对环境影响程度

原因

低级阶段

破坏不大

工业生产规模⑬较小

重化工业阶段

⑭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三废”污染严重

⑮高科技产业阶段

不利影响又趋于⑯减少

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产业空间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⑰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⑱环境污染加重。探究点一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探究材料】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1.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被转移的工业以____________工业为主。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向外转移的原因。3.想一想,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影响?4.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探究归纳】1.粤东、粤北、粤西劳动、资源密集型2.①原材料价格上涨;②工资与地价上升;③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源不足;④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增加;⑤劳动、资源密集型工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3.广东边远地区具备产业集群效应的原因:①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出现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升高等现象,产业广泛升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有向相对落后的区域转移的趋势;②广东的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③边远地区因投资环境的改善,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加速这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消极影响:污染转移,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规律总结】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3页,当前第1页123

区域经济联系 第2课时 产业转移 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