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5.2  世界经济全球化

5.2  世界经济全球化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4

5.2 世界经济全球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理解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政策,激发学生为建设好祖国而奋发努力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难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1.读图(教材89页图5.4),找出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的地区。      发达国家:所谓北方;主要是指欧洲的一些国家,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大多分布于北半球,面积约占世界的40%、人口占世界的25%。      发展中国家:所谓南方;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主要分布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面积约占世界的60%、人口占世界的75%。2.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高、经济发达低、经济相对落后输出技术、资金、工业产品等原料、燃料、劳动力等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核心地位边缘地位经济活动的扩散过程经济核心首先出现在西欧,通过掠夺和殖民逐步扩散,部分地区国家加入核心地区,亚非拉变成边缘地区。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读图(教材90页图5.5),指出麦道飞机零部件供应的国家所分布的地区。      答:北美、欧洲、东亚(日、韩)、拉美(巴西)等(回顾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分布图)      通过以上说明一个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不再局限在一个地方,而是通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共同完成。      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空前密切,技术、资本、人员、服务的跨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首先是科技的进步——科技具有世界性,最早实现全球化。      ①促进了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使产品能够大量生产和销售②改进了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问题:现代各国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国际互联网对此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案 国际贸易和金融。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业务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带来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成为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强大力量。2.跨国公司的作用供应的厂商多销售的地区多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优区位形成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合并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      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      在物质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跨国公司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一)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1.表现在:世界贸易的一半以上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分布也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  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二)发展中国家——机遇和挑战并存1.发展中国家有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2.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南北经济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分析(教材91页表5.1)三项经济指标的比较,有什么变化?      答:发展中国家从80年到9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年到87年占世界贸易百分比这两项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都有扩大。      其原因是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见下表)措施或条件效果拉美国家和地区持续的国内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商,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发展,提高了竞争力东亚、东南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较多,带动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南亚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世界市场上纺织品的供应地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财政严重依赖外援,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竞争力低,吸引外资条件差,经济波动明显北非和西亚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一些国家内部和国家间政治冲突吸引外资能力低2页,当前第1页12

5.2  世界经济全球化.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