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第二节  主要山脉  3

第二节  主要山脉  3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二节主要山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2.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盂点】

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

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下列图表:

(1)中国轮廓空白图及分别绘有三组山脉的复合投影片(若用小黑板,山脉走向先用暗线绘出)。

(2)绘出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一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利用后面半个课时让学生做有关的读图、填图练习。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挂好“中国地形图”。

[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讲述应放慢速度,边讲边指图,指图顺序应与下边要讲的三组山脉走向一致)。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山脉?请在图上找一找。(学生议论、看图)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读图讲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3·5),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教师应再次正确指图)。

[板书]1.东西走向的山脉

[展示图片]打出中国轮廓图的投影,将绘有东西走向三列山脉的投影片叠加在中国轮廓图上(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加绘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

[讲述]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它们是: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用红笔描出这三列山脉。

[板书]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指图回答]教师在中国地形挂图上依次指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学生齐声答出山脉名称;教师说明山脉名称,让学生在图上正确指出其位置。

[展示图片]取走绘有东西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换上绘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再加绘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

[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指图讲述]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山。

[提问]还记得这是什么界线吗?(学生回答: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

[指图讲述]位于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第三列,也就是最东边的一列为中国台湾山脉。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也用红笔描绘这三列山脉。

[板书]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中国台湾山脉

[指图回答]教师指图,学生答出山脉名称。

[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读图]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并用红笔描出。

[讲述]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指图要准确)。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让学生看图3·6)。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同学们可以从课本前面的彩图5中看到它的雄姿。2页,当前第1页12

第二节  主要山脉  3.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