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 宇宙中的地球(精选11篇)

宇宙中的地球(精选11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宇宙中的地球篇1

行星地球

课标要求: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课标解读: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学过很少的宇宙知识,对这部分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匮乏。初中学生获取知识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中获取知识以抽象思维为主。学生正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阶段,应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抽象想象思维。

教材分析: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天体,地理环境必然深受自身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深刻影响。本节内容放在本模块的第一节,旨在使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就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初步认识,从而在宏观上把握地理环境的大背景。

教材采用图片、表格、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主探究分析得出地球既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

事实性知识:

1、了解天体及其基本类型

2、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

3、掌握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方法、技能:

1、运用图表等感性材料,分析、比较、归纳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  的共性和个性。

2、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欣赏星空无限、变化又具有秩序、和谐之美。

2、领略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联系的,而且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其内在和谐秩序,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

教学难点: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

学时:

一学时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让学生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引入:夜晚我们站在空旷的田野中仰望天空,同学们会有什么的感想或疑问呢?大屏幕投影晴朗夜晚的彩色星空图。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                    

让学生看大屏幕投影晴朗夜晚的彩色星空图,提问学生图中的星星等都是以什么为背景?观察点在哪里?是物质存在还是意念?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归纳天体是什么?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

2、天体类型

让学生自学书图1-1,分组讨论各类天体的区别。让学生分别说出一些常见天体的名称并分类。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天体的主要类型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

3、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级别(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先让学生自学图1-2,然后分组讨论并填写图1-3,展示各组填图结果。最后教师总结。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 太阳系的组成:

投影打出太阳系模式图,让学生读图说出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师总结:                     太阳系组成:太阳、行星、小行星带、彗星、流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让学生看图1-4和表1-1,分组讨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并说出依据展示结果。教师总结: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八大星行分类:

投影课本p5活动栏目中的图1.5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比,并投影太阳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比,要求学生读图,先提问行星下的数字是什么含义?再提问地球的质量、体积与太阳相差大含义?还是与其他行星相差大?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总结:

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      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远日行星:质量和体积比较大。     提问:为什么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教师小节: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在太阳系中运动也和其他行星一样。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学生读书p6思考:提问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温度与日地距离的关系?液态水的来源与地球内部演化有何关系?液态水的存在与地表温度有何关系?大气的存在与地球的质量、体积有何关系?

存在生命的行星               (1)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温度    (2)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大气层  (3)有液态水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看图、看书、讨论、回答问题:1、宇宙 2、地球 3、物质存在

学生回想、看图、看书、思考、讨论、回答:星云、行星、流行、彗星。

学生思考、读图、看书、讨论、填写图1-3,陈述自己观点。听讲。

学生读投影回答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学生读图,读表1.1的标题,读p4页末注释,读表中数据,比较九大行星轨道倾角、偏心率,归纳运动特征。

学生读图中数据、读图例、比较数据的差异,以此说出地球与太阳的差异大反衬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差异小。

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前两个问题,受启发后再结合课本新知识回答第三个问题,接着看太阳系模式图,比较日地距离与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读课本p5图1.5,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质量、体积,讨论、推导回答后面相关问题

学生读书p6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课堂引入情景,从学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看书图培养解决问题,并通过生活常识举例培养学生动脑能力。

通过看图填表,培养学读图、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读图总结,培养学神圣分析归纳能力。

让学生看图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培养学生了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天体的概念。              1、太阳系的组成

2.、天体的特点。            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3、天体系统。                3、八大行星分类

学习评价:

1、 绘图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xx年6月8日,我国大部分地区能看到一个小黑点从太阳表面移过,人们把这一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请回答(1)--(2)题:

(1) 金星是

a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b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一颗

c位于水星与地球之间的行星  d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2) “金星凌日”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金星的亮度超过太阳         b金星从太阳与地球之间穿过

c地球从太阳与金星之间穿过   d太阳活动强烈爆发阿

3、说出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宇宙中的地球篇2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范文一: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资料丰富,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比较的陌生,他们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一下子跳到自然地理,让他们对地球有个宏观的认识似乎又让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而第一节上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应该用较多的图片去弱化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比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请你为它找证据。”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点落实。

同时布置一些课外资料的查找,让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第一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自己的设计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较深的问题,有关天文知识的,我个人的感觉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测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较难实现。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困惑之一。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范文二:

高中地理必修i属于自然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科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而学生却对这部分其它学科了解得不够。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据我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操作,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处理难题的办法:

一、直观印象化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这样教师觉得太空洞学生也很乏味。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地球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近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强调.8.26颁布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加快,并很有兴趣地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天文知识,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为《地球的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巧妙复习巩固化

巧妙复习巩固就是巧妙地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将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进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全面的巩固,加强训练,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学习目的。比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经纬度、经纬线”都很模糊,往往混为一谈。要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须要知道这部分的内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且时间很紧迫。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渗透复习初中相关知识,让他们将原来的疑惑解决了,也为后面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兴奋。

三、基础训练典型化

对于宇宙和地球这部分内容来讲,只靠简单的讲解,简单的看书,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地球运动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最典型的例题,如连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楼间距应该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利用时区如何计算区时、飞机应飞行在地球大气层的哪一层为什么?……而且我发现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不能训练得太多,而要训练得精,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如此。对于在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要感谢学生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得到反思。目前我总结出了以上几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使我不断地学习总结,不断地进步。

宇宙中的地球篇3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知识积累

可见宇宙:半径        光年,约                 千米

天体系统的形成:                               

主要组成:      等较大天体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     和     

河外星系:超过          亿个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组成:                       

太阳系 中心天体(    ):质量占     

太阳系和地月系         行星:包括       和         

运动特征:    、   、   

地月系:组成      和       

普通性: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①                                          

②                                          

③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

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活动】根据课本p6——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

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

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

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板书)

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板书)

【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

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已超过1250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所有天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2、太阳系和地月系(板书)

【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②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哪两类?与太阳比其质量和体积有何特点?能否自身发光?

③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约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行星包括了九大行星和成千上万颗的小行星两大类,质量和体积比太阳要小得多,本身不发光。而地月系则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

【小组活动】根据课本p8——图1—3及阅读材料,思考、

讨论并回答:

①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是哪九颗?请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序。

②九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有何共同特征?

③请正确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

④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九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些是扁长的椭圆轨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

【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板书)

【讲解】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学生阅读】课本p10的阅读材料,明确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小组活动】课本p11活动1,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②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并对此答案作出解释。

③请从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④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述理由。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①日地距离适中,使温度介于0~100℃之间,水呈液态状态;地球大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大气。②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③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④因火星与地球在距日距离、公转周期等方面与地

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会存在生命物质。

【学生课外活动】

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

的宇宙环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四、板书提纲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阳系和地月系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五、教后感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知识结构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知识积累

可见宇宙:半径        光年,约                 千米

天体系统的形成:                               

主要组成:      等较大天体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     和     

河外星系:超过          亿个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组成:                       

太阳系 中心天体(    ):质量占     

太阳系和地月系         行星:包括       和         

运动特征:    、   、   

地月系:组成      和       

普通性: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①                                          

②                                          

③                                          

三、知识链接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阶段

古代 我国张衡等提出“天地说”

公元2世纪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16世纪 波兰哥白尼倡导“日心说”

18世纪 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 认识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总星系”

星空的神话传说

宇宙诞生之初,泰坦诸神统治着整个世界,而撒旦(saturn,土星)是万能的主宰,后来他的儿子宙斯,也就是现在的木星(朱彼得,jupiter),野心勃勃地争夺了他的王位,从此后新一辈的奥林帕斯诸神便渐渐夺取了泰坦老神们的权力,这一些奥林帕斯的神仙,有很多位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中包括宙斯的两位兄弟,一个是涅普顿,是现在的海王星(neptune),他是海洋的统治者,人们称他为海神,是除了宙斯外权力最大的神。宙斯的另一位兄弟是普鲁陀(冥王星,pluto)是掌管着冥府、地狱之神。

雅典娜是希腊传说的战神,宙斯的女儿;而太阳神阿波罗则是宙斯的儿子,象征光明与真理。黛安娜,月神,每晚驾着着月亮马车出来照耀人间,她则是宙斯的双胞胎妹妹;维纳斯就是现在的金星(venus)是爱与美的化身,马尔斯(mars,火星),也是宙斯的儿子,出现在伊利亚得之役中的战神;众神中最精明狡滑的则是摩丘力(水星,mercury)。

由这几位为主的奥林帕斯众神及后来的其他诸神,留下了许多的传奇与史诗,而关于他们的传说后来被记载成著名的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则深深影响了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与科学等等,也成为星座神话的由来 

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

西方人常把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称为“双子星座”,这个“双子星座”是由宙斯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变来的。兄弟俩大的叫卡斯托,小的叫普尔尤克斯。

兄弟俩从小就投身在马人喀戎门下,没过几年就双双学得了一身绝技,卡斯托擅长马术,普尔尤克斯则精于拳击。学成后,哥俩儿浪迹天涯,他们患难与共,经历过无数次冒险和战斗,其中就包括夺取金羊毛的远征。

后来,哥哥卡斯托不幸被人杀死,弟弟普尔尤克斯在父亲宙斯的帮助下消灭了仇人,为哥哥报了仇。他们俩生前从不分离,死后宙斯也把他们放到一起,这就是天上的双子座。

“勇气号”最新发现:火星上曾有大量流动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xx年8月18日宣布,“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新发现了有水流冲刷痕迹的河床。他们认为,火星上的小山坡与火山口显示出,火星上曾有过大量流动水留下的痕迹,而且水量要比科学家此前推测的要多得多。

nasa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说,“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新发现了一条长而宽的河床,河床显示出明显的被水流冲刷的痕迹,这也是反映火星原始环境的重要线索。科学家推测,这一河床是从名为“谷斯维”的巨大火山的熔岩表面破土而出的。“谷斯维”火山口恰好在“勇气号”xx年1月3日登陆火星的着陆区域。此前,勇气号曾对该火山口附近名为“克劳维斯”岩石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探与有关测试。

四、目标检测                              

1、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

a、140亿光年   b、140亿年  c、140亿天文单位  140亿千米

2、下列关于河外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位于河外星系   b、是目前观察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c、是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           d、是与太阳系级别相当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级别,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4、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总星系   b、地月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5、下列各组行星均属巨行星的是

a、金星、地球     b、木星、土星 c、地球、木星     d、水星、冥王星

6、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远的是 

a、水星     b、金星     c、木星    d、冥王星

7、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球运动方向

③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④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xx年11月19日狮子座流星雨的来源是

a、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 b、哈雷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

c、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 d、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碎片

9、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a       ,c      ,g        ,h          。

(2)彗星j是在     轨道上绕日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的公转方向(北极上空看)。

(4)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在     星和    星(填字母)轨道之间。

(5)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    性,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    上。

10、读下列天体系统层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右图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2)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和           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11、简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基本条件并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条件的原因。

宇宙中的地球篇4

地理  1.1.宇宙中的地球学案

必修1人教新课标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     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       、      、       、       、       、       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          、          ,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                           系

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    、    、    、    、    、

、    、    。

2.运动特征:       、      、      。

3.按       、      、      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         、        、       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       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        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      、      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        :逸出、凝结,形成         :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   )[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

a.静止不动                      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2)具有适宜的温度 (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xx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4.读图1—1,在图中火星位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读图1—2,若图中s表示太阳,e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可能发生在月球的现象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日食、月食 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7.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为向北大百岁生日献上厚礼,经中科院同意,将北京大学自己的科研人员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7072号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并获得国际认可。

下图是1998年5月4日这一天“北京大学星”运行轨道示意图,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还有               。

(2)位于“北京大学星”运行轨道内外两侧的行星是a             和b          ,其中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之首的行星是          。

(3)与八大行星比较,“北京大学星”具有         小、         小的特点。在a、b两行星轨道之间有成千上万颗类似于“北京大学星”的小天体,它们组成太阳系中的         带。

8.按所给内容之间的关系,把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方框里。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中 

b.有适宜的温度

c.体积、质量适中                 

d.原始海洋形成

e.日地距离适中 

f.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g.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h.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汽的外逸

五、能力提高

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属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附近表示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4)用小圆点在适当的轨道位置表示出小行星带。

(5)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_;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

2.读下面宇宙中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作为整体的宇宙,经历了温度由______到_______,物质密度由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化。

六、课后学习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篇5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知识结构

内容点析

1.对天文知识的取舍。谈“天”是为了说“地”,本节教材涉及了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诸如天体、天体系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等,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如讲天体系统,是为了从天体系统的层次中,引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九大行星,是为了通过比较它们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证明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教材中对天体、天体系统等概念采取了只讲内涵,不加定义的方法,目的是避免过于学术化的倾向,况且这些概念并非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2.图1.2和活动1解读。这幅图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核心图,也可以说是这段内容的图示化表达。从图中可以分析出两层意思:(1)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套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2)以地球为中心,从对地月系中地球位置的描述,到太阳系中地球位置的描述,直到银河系、总星系,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尺度上逐一展示了出来。随后安排的活动1,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活动是完全开放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学习收获。如写一段文字、列一个表格、画一幅示意图等,体裁不限。

3.关于光年。在描述太阳系与银河系的位置时,出现了“光年”一词。教材用脚注的方法对光年作出了简要的解释。我们知道,地球表面两点间的距离通常是用千米来衡量的。但是,地球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实在太遥远,所以用千米作为衡量单位就显得太小,于是天文学家用一个叫做光年的单位来度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在真空中,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走过的距离,大约是94605亿千米。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离地球大约4.2光年,即约4×1013千米。而最遥远的恒星离太阳要超过100亿光年。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大约有200亿光年之遥,这意味着目前观测到的最远的某一天体,它发出的光和电波要经过20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200亿年前的样子。它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得过200亿年才能知道。

4.活动2的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动,让学生分析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第一题,在题干部分说明了什么是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然后给出一组图表和问题,让学生研究分析。关于同向性,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1.3“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自转的方向,很容易得出结论。关于共面性和近圆性,教材提供了表1.1作为分析的依据。大部分行星的轨道倾角小于4°,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大部分行星的轨道偏心率接近0,说明它们的轨道形状有近圆性。第二题,在题干部分说明了什么是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然后要求进行分类比较。这两个问题,关键的设问是类似“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样的问题。

5.生命起源的地理分析。生命的起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地理课不可能完全解释清楚。教材只是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内部物质变化等方面,说明地球的这些条件可以满足生命出现所需要的温度、大气、液态水等条件。教材还简单说明了海洋的形成,因为现代科学认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随后安排的 

活动3,目的是检验对前面学过知识的应用。

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这里所谓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要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加以判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活动中给出了一种思考的线索,并鼓励学生更有创意地思考,允许“异想天开”。

教学设计建议

【引入新课】

1.收集一些关于现实发生的天文现象,或是人类探索宇宙行动的报道(如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等),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关注和兴趣。然后转而衔接到宇宙与地球的关系上。

2.从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引入。宇宙,一般当作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人云“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用空间和时间表达宇宙的内涵。然后提出问题:宇宙究竟是怎样的呢?它与地球有什么关系呢?

3.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天文馆、科技馆等参观,获得对宇宙的感性认识。在参观前要拟订学习提纲,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在这个大课堂中进行。

【学习新课】

1.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教学,可以按照“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线索,设计学习步骤。地球的宇宙环境,学生需要通过一些天文图片来感知。教材中给出了一些图片,分别选择了星云(蟹状星云)、行星(土星)、流星(狮子座流星雨)和彗星(哈雷彗星)的个例,来说明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体组成的。师生还可以共同补充更多的天体个例。

天体系统的层次,则需要在了解宇宙物质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要围绕“找”字设计教学活动。在“找位置”的过程中,理解天体是有系统和层次的,同时增加探究的味道。当然,可以按照教科书中“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地“找”,也可以反过来,“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地“找”。

2.对“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的教学,主要是采取对比、实证的方法。关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为了方便教师备课,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表,供老师们参考。

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

行   星 与太阳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 量

(以地球为1) 体 积

(以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57.9

108.2

149.6

227.9 0.05

0.82

1.00

0.11 0.056

0.856

1.000

0.150 5.46

5.26

5.52

3.96 87.9d

224.7d

1a

1.9a 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巨行星 木星

土星 778.0

1427.0 317.94

95.18 1316.000

745.000 1.33

0.70 11.8a

29.5a 9h50min

10h14min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2870.0

4496.0

5946.0 14.63

17.22

0.0024 65.200

57.100

0.009 1.24

1.66

1.50 84.0a

164.8a

247.9a 16h左右

18h左右

6d9h

3.“存在生命的行星”一段教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极具探索性的内容。地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应该作为一个参照。这一点应该强调。教学形式可以更加开放和生动。例如可以组织主题讨论会、辩论会,也可以写研究计划、小论文等。

【部分“活动”参考答案】

活动2

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圆。

(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2.(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宇宙中的地球篇6

第六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材分析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17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1.地月系    (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

宇宙中的地球(精选11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