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XX高考二轮复习学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十二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学法导航】
一、为什么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处在成长基础较为脆弱,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贸易环境日趋严峻的局面。
(2)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国内企业缺乏产品的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需向国外企业交纳专利使用费而获利极低。
(3)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
(4)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主要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和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
3.从政治常识角度,主要运用国家职能、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国际竞争的实质等知识分析。
二、怎样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具体来说,要做到
(1)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贯彻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既要注重进口资源、能源、技术等国内亟需的产品进口,也要坚决控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品出口。
(4)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遵循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维护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主要结合正确意识的反作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等原理来分析。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主要结合国家职能、综合国力竞争等原理来分析。
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①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②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③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有利于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地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政治常识归因类试题解答方法”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近年高考政治主观题典型题型题例的解题分析,使学生了解...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总结: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1.我...
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考试说明】(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
第20课时 意义类问答题 这类试题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或“体现了”表述;从思路上讲,要由近及远、由小及大、...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了解)(1)计划经...
备考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政治时代的主题●考点突破1.和平问题(1)什么是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
XX届高考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导学案一、考点扫描(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第三节 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第一框 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a)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