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设计(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设计篇1

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采取畅所欲言的主动抢答式、七嘴八舌的分组讨论式 情感体验的对话表演式、百家争鸣的自由发挥式,使学生眼、耳、口、手都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各有所得。

教学方法

巧用材料、哲理名言,成语故事,创设情境导学法、讲解法、联想法归纳法、图表法、纲要信号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引起共鸣。

放录像:“百家争鸣”使学生了解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属学派。

导语连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领略大思想家们的风采”。出示第9课课题。出示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第一板块

孔子思想教育成就

(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⑴介绍孔子生平。孔子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姓孔名丘因排行老二字仲尼。51岁前,主要以教书为业,后来做了鲁国的司寇,使鲁国强大起来。但因鲁定公听信齐国挑拨,孔子遭受冷落。55岁开始周游列国,XX年走访了7个国家,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

第一步:学习思想政治主张

1.讲故事:“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考查学生。

2.教师补充: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

由此引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并补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宽惠”等一切美德。至今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他的思想自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了我国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第二步学习教育成就。

1.首先提问:你知道孔子的那些教育言论?(小学学过)教师补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指导看书,完成讨论题: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成就?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四人小组讨论。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最后出示国画:孔子“逝者如斯夫”提醒学生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第三步知识拓展:

展示与孔子有关的各种图片回答已有知识。了解孔子生平。

看书自渎培养自学能力。展开想象回答问题。结合做人的道德,进一步认识孔子思想,增强崇敬感。

合作讨论 集体探究

发挥群体智慧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历史与现实结合,认识孔子的伟大之处。

第二板块

老子思想

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引出老子。

第一步材料展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让学生快速看书后回答:

①引文反映了谁的学说?出自他的著作___    __。

②引文中包含着什么思想?

总结:这是朴素辨证的思想。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故事。

第二步展示老子主张“以柔克刚”。说成语“滴水穿石”。提问:老子辨证的思想对我们有何启发?

教师总结:老子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在他思想基础上兴起的道教与儒教、佛教一起成为影响的我国三大宗教。但他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清静无为,万事不要去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学会快速阅读课文

快速提炼知识,快速记忆的能力。

开动脑筋

回答问题

加深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第三板块  百家争鸣

除了老子、孔子以外,还有哪些思想家呢?引出百家争鸣。

第一步学生活动:“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有哪些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全班同学分为五组,每组代表其中的一个学派,抽签决定派别,后由小组推荐代表阐述本学派论点,其它小组可指出其不足之处,形成全班“百家争鸣”的局面

2.交流完成图表:时代/代表/学派/主张。(附后)。采取空当接龙形式,完成表格。

第二步学生活动:完成找对子

墨子            改革法治

孟子            知己知彼

庄子            无为而治

韩非            兼爱非攻

孙子            仁政

第三步判断题。两种观点那个正确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完全是对立的,吵的可热闹啦!⑵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自读总结,小组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自我探究的结果,提高记忆与分辨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纲要信号图表总结本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附后)

师生共同完成

第一步:百家争鸣: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也可以辩论。

第二步:迁移应用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法?为什么?

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学校、班级

结束语: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锻炼创新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活动

1.搜集有关诸子百家德哲理名言、成语故事。

2.学习了诸子百家思想,写一篇小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设计篇2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时事法)

师: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除了奥运健儿们顽强拼搏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在开幕式上,我国灿烂文化也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其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播放开幕式《文字》部分)[来源:多学习]

刚才我们简单的领略了祖国文字的发展演变。那么你知道我国的文字经历了哪些变迁吗?书写工具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参观一下我们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看看陈列在这里和文字有关的历史文物。看看能学到什么。

二、教学过程

展厅一:文字的演变

1.提问:想一想,在没有文字以前,人们靠什么来记事呢?学生可能会回答:结绳记事,特殊符号等.

教师展示陶器上的符号若干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另外回顾: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这一知识点。

2.甲骨文

(1)小组合作一起了解甲骨文

①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②刻写些什么内容呢?(自由阅读卡)③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

(2)小组一起动手、动脑

①认读几个简单的甲骨文[来源:z##]

②造字:学生自己造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展示和介绍造字的意图,比比哪个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正的甲骨文对照

师:在已考证的甲骨文中,37%的字属象形文字。除此之外,指事、会意、形声等今天主要构字法,甲骨文中都已齐备。这些构字法同后世文字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我们今天汉字的基础。

3.[过渡: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此后书写工具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学生:有青铜器,竹简,丝帛,纸等。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个展厅,带大家进入一个科学的世界:

展厅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1.当一回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学家:看资料推断

资料一: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

资料二:“(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资料三: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新疆北部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正好是天亮之际。

据你猜测,这是什么现象呢?“天再旦”是何意?你会从1997这次天文现象中得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是日食。天再旦指的是天亮发生了两次。这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它,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2.看展厅的资料

(1)提问:总结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

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师问:你发现这些都与什么有关,你认为这些成就是怎样发明的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能说明科技是生产发展的最有利的推动力。}

3.扁鹊

(1)从诗歌入手,让学生总体上“认识”扁鹊

(2)学生表演看中医的情况,说明四诊法

展厅三:文学

1.屈原

⑴展示图片等。

⑵比赛“说屈原”,激发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好处,激发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兴趣。

⑶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2.编钟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学生听《编钟乐曲》品味优美的音乐,体验古典音乐之美。

三、总结认识:(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参观了三大展厅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3.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4.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四、当堂巩固——同步训练

五、课外活动:

谈一谈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的艺术门类和艺术风格,试一试能否吸收中国传统书法、篆刻的艺术风格,为班级、学校设计徽标。

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设计(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 第18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