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2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曹操的诗《龟虽寿》,学生齐诵诗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师: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戏剧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

师:曹操是不是大白脸,一脸奸相?诸葛亮是不是会呼风唤雨,能借东风,火烧战船?三国时期究竟发生过哪些大事?三国纷争的局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归纳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最为著名的军阀有哪些?

师: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

师: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指导学生看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师: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师: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师: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学生看书归纳曹操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师: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学生讲述官渡之战。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

表格1: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XX年 公元2XX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学生各抒己见: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已非常清楚。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从上述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师: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师:“假如你是曹操,请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过渡到“赤壁之战”。

师: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

学生讲述赤壁之战。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上面表格的第二部分内容   

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畅所欲言: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师: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二)、魏、蜀、吴的建立

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城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教师强调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也没称帝,他是在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的)

教师指出: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虽然三国时期是我国的分裂时期,但由于三方互相牵制,这种相对的形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过渡:三国形成后,各国都努力巩固自己实力,同时又试图消灭对方,那么,他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魏、蜀、吴的关系:学生自己阅读

蜀吴关系:结盟―――破裂―――重新结盟                                         

蜀吴与魏:敌对―――吴魏靠拢,蜀孤立―――蜀吴结盟与魏对立

诸葛亮的外交策略:联吴,制魏,保蜀

三、总结扩展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图示法小结全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几年后,为统一全国,曹操南下,然而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归北,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互相制约,结束了东汉的军阀混战局面,同时,他们又试图消灭对方,所以,不断壮大自己,重视发展生产,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请听下回分解。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篇2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已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

阅读课文内容,找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高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教师可通过重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其中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幻灯片:复习巩固:

说秦汉、道秦汉,

秦汉文化不简单;

西汉佛教传进来,

东汉道教兴起来;

《史记》首创纪传体,

秦陵兵马俑

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幻灯片:提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这本书的体裁、内容是什么?

辨析题:右图(老君岩)反映的是本土宗教——佛教。

一、       导入新课

幻灯片:播放电视剧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家喻户晓,你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人?

幻灯片:京剧脸谱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学习朗读课文“导言”

幻灯片: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1、曹操统一北方

(1)  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

由于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北方出现许多军阀割据的政权。它们为了扩张势力,彼此连年征战,百姓苦于战乱,渴望早日统一。曹操和袁绍后来成为有实力统一北方的两大军事集团。从兵力上看袁绍强于曹操,但结果却是曹操统一北方。

幻灯片:官渡之战示意图

(2)  官渡之战

双方矛盾加剧,唯有决一雌雄。2XX年,官渡之战爆发,引导学生看图,生动讲述战争经过,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此战曹操基本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学生阅读课文,师生互动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幻灯片: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2.曹操势力的壮大

3.官渡之战(2XX年)

4.结果:曹胜袁败---以少胜多

5.影响: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幻灯片:赤壁之战示意图

2、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结合图,讲述南方的两股势力,是曹操统一全国的最大威胁,分别介绍孙权和刘备的所处位置和情况,孙权承其父兄,延揽人才,苦心经营,在江东地位日益稳固。刘备三顾茅庐(学生表演小品),得诸葛亮辅佐(学生表演隆中对),势力不断增强。2XX年,曹操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曹操强于孙刘联军,(引导学生看图),可让学生绘声绘色介绍赤壁大战的经过(小故事),结果孙刘联军大敗曹操,以少胜多。此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建业称帝,国号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幻灯片:请思考: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

幻灯片:二、赤壁之战和三国的建立

1.战前形势

2.赤壁之战(2XX年)

3.三国的建立

幻灯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幻灯片: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幻灯片:三、课堂练习:选择题

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里的“老臣”是指(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指(  )

①曹魏 ②蜀汉 ③孙吴 ④东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30年

7.三国独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蜀、魏、吴  b.吴、蜀、魏  c.魏、吴、蜀   d.魏、蜀、吴

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语跟下列哪一次的战役有关?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9.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

问答题

曹操一生中最关键的两次战役是那两次?这两次战役结局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幻灯片:四、巩固小结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初步形成

二、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

幻灯片:读歌谣助记忆:

东汉末年军阀战,诸葛草庐知三分;

二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二0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四、       板书设计

曹操——袁绍  曹操——孙刘联军                 魏220年曹丕洛阳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蜀221年刘备成都

2XX年         2XX年                           吴222年孙权建业

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 第18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