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破解彩陶之迷(精选2篇)

破解彩陶之迷(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破解彩陶之迷篇1

——学习与探究之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活动课,通过一些彩陶图片、录像、图书等资料,探究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水平、生活状况,感知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再现远古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学习完本课,学生又可以对本单元以学过的其它几课内容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并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学情分析

目前,初中学段,学生对彩陶的探究,并不能象专业考古人员那样深奥,但是,学生应该知道彩陶的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去探究彩陶之迷。这样,就更有目的性、方向性,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更具科学性。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

通过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直观地感受历史,在探究彩陶之迷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和运用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

在本节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观察活动,充分发挥历史想象力,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整理成文字材料,在课堂交流。教师则是这次活动的引导者、服务者,要帮助学生准备有关彩陶文化的资料,引导学习全面、细致地观察,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种种疑问,协调整个活动进程。在活动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更有意义,同时,学生的活动将触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师生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五、教学活动过程

1.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参考书目,让学生到图书馆等地方查找有关彩陶的图片和资料说明(如能找到相关的实物、音像资料或幻灯片则更好),以及有关陶器的发明,制作流程的资料,使学生对彩陶有个初步的了解。把一些思考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熟悉准备。

2.教学活动过程。

①进入新课。播放录相,介绍有关龙山文化的考古过程,让学生思考:

a.考古活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b.通过考古活动,考古挖掘的大量出土文物,对研究历史有着怎样的价值?

c.你愿意参与到这样的考古活动当中去吗?为什么?

②新课程进程。

活动一:出示资料,自主交流。

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彩陶文化资料,互相交流,从而对彩陶文化有更深地认识。

a.要了解彩陶是哪个聚落的远古人类最先使用的?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b.猜测一下,人们为什么要制造彩陶?彩陶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当时的陶器都会有哪些用处?

c.出土的彩陶对研究历史有什么价值?

活动二:欣赏图片,自主探究。

a.观察人形彩陶。想一想:这个小女孩面目清秀可爱,你觉不觉得与她似曾相识?什么事情使她有这样的表情?

b.观察小口尖底瓶。想一想:这只汲水用的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种样子?如果你用这个并子对河里汲水,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为什么?

c.观察舞蹈纹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为什么要刻上这些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象征着什么?

d.观察人面鱼纹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为什么要刻上这些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象征着什么?

e.彩陶上的许多刻画符号和几何图形,都是众多学家长久以来未能解开的谜。你能破解彩陶之谜吗?

活动三:发挥想象,自主实践。

设计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彩陶,说出彩陶的用途、彩陶图案所代表的意思,将自己的作品在同学之间交流、欣赏。

活动四:整理成文,自主总结。

写一篇有关彩陶的小说明文。

③板书设计:破解彩陶之谜;学习与探究之一。

交流→欣赏→创造→总结

六、课程评价

1.将同学们设计的彩陶作品在班级内展评。

2.阅读同学们写的小说明文,挑选条理清晰、有科学性的文章进行交流、互评。

七、教学反思

这是初中历史的第一节活动课,在这堂课里面,有许多活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对此表示出极大的热情。经过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潜力是无究的。

在资料准备过程中,由于有了兴趣,愿意参与这堂活动课,学生查找书籍、上网下载、复印图片,准备了充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丰富了有关彩陶文化的知识。在探究彩陶之谜过程中,学生对彩陶图片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仔细观察,充分发挥历史想象力,思维活跃、有创意。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能积极参与,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上完这堂课,我想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当中,应格外注重采用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教学的方法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对历史课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是我上完这节课的最大体会和收获。

八、教研员点评

这一堂活动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激发了学生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并且,通过这堂课的探究,学生对彩陶文化有了更深刻地感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从这可以看出,教师在这堂课中所起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合理和成功的。另外,本课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与学生共同寻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即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并将评价与集体荣誉感等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生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破解彩陶之迷篇2

第4课破解彩陶之迷

教学目标:

知识点:彩陶文化分布的区域、种类、特点、功能;彩陶刻画的符号的功能

能力培养:通过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直观地感受历史;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运用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思想培养目标:通过了解彩陶文化,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感知远古的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彩陶文化的特点、陶器的功能作用以及彩陶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彩陶艺术的内涵与先民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为主,课堂讨论、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幻灯片、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那些在半坡和河姆渡氏族聚落中出土的彩陶吗?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接触到了它们,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形状、它们的作用以及那些刻画在它们身上的神秘的符号,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彩陶对于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又是那么地亲切,围绕着它们,至今还有很多未知之迷困惑着我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揭开彩陶之迷,做一次不舞刀弄枪的印第安那•琼斯!

(板书)破解彩陶之迷

活动准备: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我们以前课文中有关彩陶的内容。边阅读书本上的资料,边看看我给大家提供的有关彩陶文化的图片和文字信息。

(展示幻灯片,并作简要的讲解)

1、 人形陶罐,陕西黄陵出土。

2、 小口尖底瓶,陕西宝鸡市北首岭出土。

3、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省出土。

4、 人面鱼纹陶盆,陕西半坡遗址出土。

活动方法:

一、根据资料学习,展开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四——八个小组,对彩陶文化进行讨论,讨论之前,提出问题

1、 师:说说彩陶文化分布的区域和出现的年代?

2、 师:你们觉得陶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3、 师:陶器可以分成哪些种类呢?

二、进入个案研究阶段:

1、观察人形陶罐,想一想:这个小女孩面目如此可爱,你们觉得什么事情使她有这样的表情呢?

2、 看看小口尖底瓶,它是做什么用的呢?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

子?

3、舞蹈纹彩陶盆,想想看,人们手拉手的图案,体现了当时人们怎么的生活情景呢?

4、 面鱼纹陶盆,这些神秘的图案,象征着什么呢?彩陶上刻画的

许多符号和几何图形,你能破解它们的秘密吗?

三、整理思想,形成文字材料。

破解彩陶之迷(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 第18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