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案(精选2篇)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篇1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一、明确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2.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学生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通过了解过去的日常生活,增强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学习重点:宋代社会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

学习难点:瓦子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前置自学

1._____初年,崇尚节俭,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 _____两色的衣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因为__________   ;妇女缠足的陋习始于     。

2.北宋的 肉食中以_________为多,南宋时南方人肉食中吃_________多。

3.宋朝时,农村百姓的住房主要是__________.

4.宋朝人们出行多用     ,达官贵人出门多用     。

5.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出现的原因是             。里面还全处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成为___________。

6.今天的传统节日,像     、        、       、      、等,在宋朝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最受重视。

三、交流展示

结合所学内容给生活在东京的平民李甲和贵族赵一设计一套宅院。并说其特征。

四、合作探究

假设你所是生活在北宋东京城的一名普通百姓,请你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衣、食、住、行、娱乐情况。

五、达标拓展:(一)单选题

1.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的规定出现在( )

a.北宋初年      b.北宋后期   c. 南宋初年 d.南宋后期

2.我国古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开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宋代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是( )a.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4.宋朝时期都市文化生活蓬勃发展的原因是(  )

a.统治阶级的倡导 b.广大农民的需求c.达官显贵的需求d.城镇规模扩大和市民人口增加

5.下列情景,在北宋城市中看不到的是( )a.坊市分开b.庙开 c.夜市 d.瓦子

6.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的原因是(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d. 达官贵人的需要

7.“邸店如云屯”,形容的是( )a.交通业发达b.旅游业发达c.旅店业发达 d.商业发达

8.现在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何时流行( )

a.宋代 b.唐朝  c.元朝d.明朝

9.下列不属于瓦子出现的原因的是( )a.城市的繁荣 b.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商业发展   d.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10.生活在北宋前期时东京时李某,热情接待来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a.带着朋友去瓦子听唱曲 b.到城里去吃冷饮c.在酒店用交子付帐d.乘牛车去东京郊外

11.下列关于宋代服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b.女子多穿“薄罗衫子薄罗裙”c.从穿戴的服饰上可辨认出行业 d.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12.王安石说:“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以人代畜也。”这说明他不愿( )

a.坐马车  b.坐牛车  c.坐驴车  d.乘轿

(二)材料分析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请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人?

(2)该诗反映的是当时哪一个传统项目?

(3)这个节目在今天叫什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篇2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学习目标:

1.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

2.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

学习重点、难点:

1.物质方面的。2.精神方面的。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标题“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认真回答问题

1.北宋初年,崇尚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       。受                                      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2.           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              越来越严重。

3.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          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         上的小吃很多,        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中以        为多,南方人吃       多。

4.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          。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      或     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        。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5.宋朝缺    ,人们多用   车,也有    车。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    、    。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      很多。

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标题“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      、     、      、      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      为元旦,最受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    

贴       。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       。

【当堂检测】

1.北宋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但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北宋初年经济凋敝,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记录,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丝绸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服原料    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     d.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里曾把“三寸金莲”作为衡量女性美丽的一个重要标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就因哟一双大脚而受尽嘲笑。请据此回答2-3题

2.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当时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出(    )

a.当时妇女以小脚为美   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

c.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猪肉是今天我国消费者最喜欢的肉类产品,因为猪肉所含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充分吸收。北宋肉食以下列哪种肉为最多( )

a.狗肉  b.羊肉    c.猪肉     d.马肉

4.下列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有二百多种b.宋代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c.南宋时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较多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5.下列关于宋代人民居住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

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6.在宋代时期的东京,如果你想去城内的娱乐场所应该去(    )

a.瓦子  b.肆子    c.勾栏    d.邸店

7.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8.北宋初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

a.到城里品尝冷饮 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钱  

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d.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

9.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下列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中秋节最受重视  b.宋代有贴桃符的习俗 

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d.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大多都有

10.宋诗利“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      )

a.饭店    b.驿馆    c.旅店    d.商店

11.下列哪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植树节

12.两宋时期,达官贵人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     )

a.马车    b.牛车   c.船      d、汽车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 第18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