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材教法(精选2篇)

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材教法(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第六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材教法篇1

地位分析

唐朝前期虽然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是封建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依旧存在。唐玄宗后期纵情声色,政治十分腐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繁荣景象消失。安史之乱虽被平息,但唐朝中央集权体制亦告瓦解,地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大权又为宦官所掌握,因此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加之灾情不断,875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重点分析

安史之乱是教学的重点。755~763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是唐中期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安史之乱的结果造成了中原的四分五裂、藩镇割据。

唐末农民战争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唐朝中后期政治的黑暗,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造成了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终于爆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著名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这次起义后,唐政权再也无力维持,二十多年后被藩镇所灭。

难点分析

安史之乱的经过是教学的难点。安史之乱从755~763年,时间长达八年之久,这其中涉及的人物、地点多,发生的事件头绪多。如何运用简练的语言结合地图,叙述清楚这一历史事件的简单经过,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其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藩镇割据的概念是教学的又一难点。从藩镇产生的由来入手,进而分析藩镇如何从中央政权的保卫力量演变为分裂割据势力,藩镇割据的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促使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重点突破方案

安史之乱,其中安史之乱的严重影响,是学生应重点掌握的问题。解决办法:,首先对史实的了解,可以由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事件的时间、叛乱的首领、起兵的地点和攻占过的重要地区的地名。平叛的主要将领、叛乱的性质。对于安史之乱的严重影响,应当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意与前后历史事件的联系。二是要指导学生分清战乱与战争。分析某个朝代的战乱,一般从它对社会的破坏性和对本朝政治的影响两方面去分析。分析战争,尤其是分析农民战争,一般是从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去分析。教给学生这一认识问题的规律,然后,由学生去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一是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二是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的形成。

第六课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教材教法篇2

地位分析

唐朝前期虽然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是封建社会固有的社会矛盾依旧存在。唐玄宗后期纵情声色,政治十分腐败,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繁荣景象消失。安史之乱虽被平息,但唐朝中央集权体制亦告瓦解,地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大权又为宦官所掌握,因此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加之灾情不断,875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重点分析

安史之乱是教学的重点。755~763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是唐中期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安史之乱的结果造成了中原的四分五裂、藩镇割据。

唐末农民战争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唐朝中后期政治的黑暗,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造成了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终于爆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著名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这次起义后,唐政权再也无力维持,二十多年后被藩镇所灭。

难点分析

安史之乱的经过是教学的难点。安史之乱从755~763年,时间长达八年之久,这其中涉及的人物、地点多,发生的事件头绪多。如何运用简练的语言结合地图,叙述清楚这一历史事件的简单经过,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其本质,是教学的难点。

藩镇割据的概念是教学的又一难点。从藩镇产生的由来入手,进而分析藩镇如何从中央政权的保卫力量演变为分裂割据势力,藩镇割据的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促使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重点突破方案

安史之乱,其中安史之乱的严重影响,是学生应重点掌握的问题。解决办法:,首先对史实的了解,可以由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事件的时间、叛乱的首领、起兵的地点和攻占过的重要地区的地名。平叛的主要将领、叛乱的性质。对于安史之乱的严重影响,应当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意与前后历史事件的联系。二是要指导学生分清战乱与战争。分析某个朝代的战乱,一般从它对社会的破坏性和对本朝政治的影响两方面去分析。分析战争,尤其是分析农民战争,一般是从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去分析。教给学生这一认识问题的规律,然后,由学生去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一是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二是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的形成。

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材教法(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学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 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 第18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祖国近内的远古居民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