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
一.明确目标
明朝的建立及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二.前置自学:
1.1368年, 以应天为都城,改称 ,建立 ,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上:1、在地方,废 ,设立直属中央的 ,2、在中央,废 ,撤销 ,由 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
司法上:3、授权侍卫亲军 ,对臣民进行监视。(即设立特务机构)
思想文化:4、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建文帝和明成祖时,实行 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君权;明成祖还迁都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增设 特务机构。
3.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评价“八股取士”
五.达标拓展:
1.特务机构东厂的设立是在( )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建文帝
2.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立是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将明朝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的是( )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景帝
4.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 )
a.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b.进一步推行削藩政策
c.加强皇帝的权力 d.抵御匈奴的进攻
5.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宋太祖赵匡胤 c.唐太宗李世民 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废行省,改设三司 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7.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下列属于这一表现的是:( )
①迁都北京②分封藩王③八股取士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在旅游时看看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a.安徽凤阳b.江苏南京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
9.下列不利于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废除丞相b.设立特务机构c.分封藩王d.八股取士
10.燕王朱棣打者“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靖难”的含义是( ):
a.最大的困难b.平定祸难c.灾难的核心d.克服困难
11“.靖难之役”的历史后果是( ):a.朱棣称帝,迁都北京b.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c.以燕王的胜利而告终d.继续削藩
12.“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b.农民起义军讨伐地主政权的战争c.民族之间的国内战争d.地方政权之间的割据战争
13.我国古代帝王曾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
a.盘庚迁殷b.平王东迁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朱棣迁都北京
14.下列事件与朱棣登上王位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实行削藩b.迁都北京 c.靖难之役 d.增设东厂
15.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16.你对明朝的科举制是怎样认识的?
学有所得(知识树):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
学习目标:
1、 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 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 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习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了解元朝灭亡的原因,并在课本上标画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定都等相关知识。
2、 归纳记忆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可组内讨论完成)
3、 何为“靖难之役”在课本上标画并记忆迁都北京的时间、在位皇帝、目的。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丞相之职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
(2)让同学们看课本89页关于特务的小字资料,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小品,以加深理解设特务机构的目的,及其职能。
(3)何为“八股文”,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科举制从隋朝创立到明朝的发展,全面认识科举制在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四)系统总结:
1、知识建构:
君权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2)措施(3)靖难之役到迁都北京
2、方法归类:归纳学习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应从几方面入手?
(五)巩固训练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
a、唐太宗李世民b、宋太祖赵匡胤c、隋文帝杨坚d、明太祖朱元璋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
5、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 作者的言论主要抨击了这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实行这一制度的后果如何?
(4)
(5) 作者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这一事件有何危害?
6、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习难点、重点
难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重点:“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年, 建立明朝,都城 。 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的统治措施:
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1)在中央,废除 ,撤销 ,由六部分理朝政。(2)在地方,废除 ,设立直属中央的 。(3)设立 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 思想文化:实行
二、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是怎么一回事?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继续实行 ;(2)迁都 ; (3)设立 特务机构
合作探究
1、丞相(宰相)制度是什么时间、谁设立的?又是什么时间、谁废除的?丞相的设立与废除都是为了一个什么共同的目的?
2、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当堂检测】
1、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c、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2、一个在明代被选为锦衣卫的人,他必须( )
a、是锦衣卫学校毕业的 b、由东厂直接指挥
c、受到法律的约束 d、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
3、小学生明明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姐姐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考生答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下列有关明朝官制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明成祖废中书省机构,在中央设内阁
b、辅佐明太祖的中央政务机构是内阁
c、明朝的提刑按擦使司掌管民政和司法
d、明朝的六部最高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5、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逃避南方水灾 b、逃避南方战乱
c、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d、喜欢北京
6、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
7、阅读下列材料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2) 此人的上述言论抨击了明朝的什么制度?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后果如何?
(3) 作者在抨击之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这一事件有何危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n...
课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掌...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活动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
第6课 春秋争霸【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
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来源为第二单元在思想领域的知识。本课的主题是“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孔子和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