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课标解读:
本节的内容主要: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各个地理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其实是地理必修一的综合,是以生物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通过阐述生物对大气成分、岩石等各个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突出各个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教学中必须把重点放在生物这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两方面,为了说明以上两个方面,必须明确生物循环。所以运用生物食物链的知识。
学情分析:
已有的知识:学生初中生物已经具备食物链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为必修一最后一章第一节课的内容。在前几章的内容里,对自然地理各要素已经做系统的讲解,这些知识为这节课做了铺垫。
已有的能力:经过高中这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初步的读图能力,如:饼状图的解读。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案例方式揭示地理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统一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理要素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结合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教材选择阅读材料的方式,揭示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2、通过饼状图的解读,让学生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并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物质交换及生产功能。
3、运用东北森林景观图的变化,帮学生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4、通过对课本活动材料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功能。
5、通过生物循环示意图的绘制,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
课时要求:2学时
教学重点:
1、 生物这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 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体验式教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表格式(包括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课导入:
播放黄土高原的风景录像,让学生思考形成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都有哪些?
分组体验式教学
把学生分5组,分别代表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然后讨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打出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变化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按照变化顺序排序,并说出排序的理由。
再次对比第一副图和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出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过度:下面我们看另一种要素的变化。展示原始大气成分和现今大气成分的饼状图,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
教案示例1教案示例1——“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课标解析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
(图为福州西二环路早晨的交通状况)主讲教师:郑友强单位:福州第三中学地理组指导教师:车云(高级)、张丹慧(高级)、...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部分课标分析:课标的对象是地貌,重...
课标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2.正确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2.理解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来分析城市的区位二、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2.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3.理...
一、【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
【教学目的】1.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2.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