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引言和本讲探讨的主要问题0.5′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探讨的话题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围绕这个话题,探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分别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有哪些?1. 课题名称2.本讲探讨的主要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以地形为例,探讨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地形为例地形对聚落的影响5′ 这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图,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那么从图上来看,我国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与地势三级阶梯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最大,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的密度其次,而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分布的密度最小,没有特大城市的分布。4.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图由此可见,我国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与我国大的地形状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主要的地形类型来看,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上主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从地形上来讲,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较多,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农业生产,另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和交通的联系,还能节省城市的建筑投资,所以平原往往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那么,我们国家地势第一级阶梯上为什么会没有特大城市的分布呢?我们知道,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是由青藏高原组成,青藏高原上多山,平均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导致了气候寒冷,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青藏高原上虽然有城市分布,但城市的规模小,没有形成特大城市。那么,从地形角度考虑,青藏高原上的城镇又应该大多分布在什么地方?并且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从地形角度来看,青藏高原上的城镇应该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并且土壤比较肥沃,水源也比较充足,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是在热带地区,在海拔很低的地方,气候很闷热,是不利于人们的居住的,城市反而大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主要处于热带的巴西这个国家,城市大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上。接下来我们再看一幅图片,给的是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兰州市的地形与城市分布图,从图上来看,兰州市的城市布局和空间形态有什么特点?这与兰州市所处的地形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发现,兰州市地处山区,城市主体主要布局在黄河谷地,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由于南北两侧为山地,城市发展被迫沿着谷地向东西方向延伸,形成条带状的空间形态。5.兰州市地形与城市分布6.地形影响聚落的密度、规模、布局和形态通过上面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地形影响着聚落的密度、规模、布局和形态,不仅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会通过影响其他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而起着间接的影响。例题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题目,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要求完成三个问题。先看第(1)个问题:图中有哪两种主要地形类型?从图上来看,200米等高线以东区域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等高线非常稀疏,属于平原地形;200米等高线以西区域最高海拔超过了500米,加上等高线很密集,属于山地。7.例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再来看第(2)个问题,图中居民点的分布密度有什么特点?从地形上来看,平原地区密度大,山区密度小。最后再来看第(3)个问题,图中a地成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结合图例和a地附近地理事物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a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以上优势条件促进了a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除地形外,河流等其他自然因素以及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聚落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从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该区域的铁路线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也说明了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3′这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和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图,那么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的密度与地势三级阶梯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综合两幅图片,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的密度:第三级阶梯上最大,第二级阶梯上其次,第一级阶梯上最小。这说明了我国主要交通线分布的密度与我国大的地形状况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8.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和中国主要铁路线分布图接下来我们再看下面的四幅平原和山区公路线的分布景观图片,从图中可以发现,山区和平原的交通线路在布局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发现,山区的公路线很弯曲,往往呈“之”字形分布;平原地区的线路比较平直,并且交错成网;从第②幅图片中还可以发现山区的交通线路主要沿着河谷地区布局。从地形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少;而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多,与平原地区相比,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更高。9.平原和山区公路线分布景观图那么从地形角度考虑,为什么山区的交通线路大多布局在河谷地区?这是因为河谷地区的海拔较低,坡度比较平缓,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工程投资,另外也能提高通车的安全度通过上面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地形影响着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形态,另外对交通线路的走向也起着重要的影响。10.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走向和形态例题2.5′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一道题目。某区域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打算建一条连接甲、乙两城镇的铁路。三条备选线路中,你认为哪一条最合理?请说明选线理由。从图上来看,①线路基本上是沿着河谷地带分布的,地势起伏较小;①线路经过河流的次数只有一次,②、③线路经过河流都有两次,①线路桥梁建设投资相对较小;①线路虽然比②线路长,但比③线路短;另外①线路联系的城镇最多并且经过煤炭资源产地。通过综合比较,我们选择第①条线路。 11.等高线地形图上3种线路备选方案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影响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因素除考虑地形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河流等其他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镇、资源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地形等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响在不断减弱,目前一个区域是否修建交通线,主要取决于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形对商业网点形成和密度的影响2′地形除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分布有着深刻影响外,对工农业、商业等产业活动也起着明显的作用。我们来看下面的平原与山区的商业网点分布图,谈谈地形对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密度的影响?譬如,从农业生产上来讲,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由于产品类型的差异导致了地区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从而出现了商业网点。由此可见,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商业网点形成的必要前提。12.平原与山区的商业网点分布图那么平原和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从图上可以发现,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要低于平原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山区地形崎岖,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小,并且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总结过渡0.5′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形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制约作用;当然,我们人类也可以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属性1.5′接下来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探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首先来一起回顾一下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可见,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自然属性;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又使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从时间角度来看,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属于历史范畴,表现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当然,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接下来我们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
教案示例1教案示例1——“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课标解析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
(图为福州西二环路早晨的交通状况)主讲教师:郑友强单位:福州第三中学地理组指导教师:车云(高级)、张丹慧(高级)、...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部分课标分析:课标的对象是地貌,重...
课标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2.正确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2.理解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来分析城市的区位二、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2.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3.理...
一、【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
【教学目的】1.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2.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