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 主要山脉(精选15篇)

主要山脉(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主要山脉篇1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很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一些省区的分界线、一些气候区的分界线、其他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要认识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分布,记住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掌握好本节知识,为第三、四节学习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及下册书中国分区部分做好铺垫。因此教材把安排在其他各地形区的前面讲述,可见本节知识在全章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一列出,按走向分为五组,除正文中的三组,还通过“做一做”补充进两组。五组山脉中,又以前两组为主,即“三横”、“三纵”。在众多山脉中,教材选取喜马拉雅山脉做重点介绍,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长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教材紧接着进入到对珠峰的介绍。介绍了珠峰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征服珠峰的经历,特别是我国登山队征服珠峰的经历,意在颂扬顽强的精神。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部分内容不难,所以教材给出一表格,列出一些做为地形分界线的山脉,要求学生读图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这个安排,既增加了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为第三、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的“做一做”能够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头脑中“我国山脉”的脑地图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填写注记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就知识而言没有难点,但在能力要求上具有一定难度。要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幅我国山脉的分布图,紧凭一、两次的读图练习是达不到的。因此要精讲多练,多练既要体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要在今后各节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巩固。建议以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为主。

关于“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课件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关于“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教材中的表格,在地形图上查找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建立起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我国的分布。

<教学过程 >

(引课)上节课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其中之一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山地,约占1/3,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的。

(版书)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演示计算机课件)使天山、阴山闪动。

(学生活动)找出画面中闪动的山脉,说出名称和走向。

重复上述过程至三列东西向山脉完成。

(总结板书)1、东西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次找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另外三种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边境线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也是世界著名的山脉。

(学生活动)参照P23图3.5,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画出。提示注意:1、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2、山脉的位置要准确,注意与省区的位置关系、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练习反馈)教师用计算机显示山脉、学生说出山脉名称。开始速度可慢些,逐渐加快速度,达到熟练。(或让两人一组,用自己画的图互相考查、练习)

(学生活动)在自己画的图上填注山脉名称。

(讲述)我国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地表分隔成若干个相对低下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活动)对照中国地形图,填出P25做一做表格中的空项。

(总结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教师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学应围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而进行。为此,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读书→画图→填图。第一个环节,要求比较简单,通过课件画面上山脉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找出山脉的名称,并对山脉的位置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但是山脉的位置是要求准确掌握的,这对其他地形的分布有定位作用,也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仅靠用眼睛去读图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所以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这样就能够掌握山脉的准确位置了。当然,在画图前教师要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在画图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指导。山脉的分布已经准确落实在图上了,还需要把它们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因此第三个环节,在反复练习后,要求学生填写山脉注记,从而使山脉的分布这张“脑地图”初步形成在学生头脑中。三个环节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充分活动并结合起来,使地图从学生的眼中转移到学生的脑中。

关于喜山和珠峰这部分内容,视觉上的信号刺激比语言上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所以通过计算机展示一段影象资料,教师就可以不再描述了。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1、东西走向的:

2、东北——西南走向的: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人数自定,每组发一块布。

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示下列思考题:

把一块布平放在桌面上,试试看,在怎样的情况下,布会出现纵向的皱褶;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横向的皱褶。根据这个现象,你觉得我国中的三列东西走向的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回答,最后由教师总结。

主要山脉篇2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很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一些省区的分界线、一些气候区的分界线、其他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要认识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分布,记住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掌握好本节知识,为第三、四节学习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及下册书中国分区部分做好铺垫。因此教材把安排在其他各地形区的前面讲述,可见本节知识在全章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一列出,按走向分为五组,除正文中的三组,还通过“做一做”补充进两组。五组山脉中,又以前两组为主,即“三横”、“三纵”。在众多山脉中,教材选取喜马拉雅山脉做重点介绍,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长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教材紧接着进入到对珠峰的介绍。介绍了珠峰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征服珠峰的经历,特别是我国登山队征服珠峰的经历,意在颂扬顽强的精神。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部分内容不难,所以教材给出一表格,列出一些做为地形分界线的山脉,要求学生读图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这个安排,既增加了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为第三、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的“做一做”能够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头脑中“我国山脉”的脑地图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填写注记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就知识而言没有难点,但在能力要求上具有一定难度。要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幅我国山脉的分布图,紧凭一、两次的读图练习是达不到的。因此要精讲多练,多练既要体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要在今后各节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巩固。建议以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为主。

关于“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课件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关于“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教材中的表格,在地形图上查找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建立起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我国的分布。

<教学过程 >

(引课)上节课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其中之一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山地,约占1/3,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的。

(版书)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演示计算机课件)使天山、阴山闪动。

(学生活动)找出画面中闪动的山脉,说出名称和走向。

重复上述过程至三列东西向山脉完成。

(总结板书)1、东西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次找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另外三种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边境线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也是世界著名的山脉。

(学生活动)参照P23图3.5,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画出。提示注意:1、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2、山脉的位置要准确,注意与省区的位置关系、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练习反馈)教师用计算机显示山脉、学生说出山脉名称。开始速度可慢些,逐渐加快速度,达到熟练。(或让两人一组,用自己画的图互相考查、练习)

(学生活动)在自己画的图上填注山脉名称。

(讲述)我国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地表分隔成若干个相对低下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活动)对照中国地形图,填出P25做一做表格中的空项。

(总结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教师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学应围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而进行。为此,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读书→画图→填图。第一个环节,要求比较简单,通过课件画面上山脉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找出山脉的名称,并对山脉的位置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但是山脉的位置是要求准确掌握的,这对其他地形的分布有定位作用,也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仅靠用眼睛去读图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所以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这样就能够掌握山脉的准确位置了。当然,在画图前教师要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在画图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指导。山脉的分布已经准确落实在图上了,还需要把它们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因此第三个环节,在反复练习后,要求学生填写山脉注记,从而使山脉的分布这张“脑地图”初步形成在学生头脑中。三个环节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充分活动并结合起来,使地图从学生的眼中转移到学生的脑中。

关于喜山和珠峰这部分内容,视觉上的信号刺激比语言上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所以通过计算机展示一段影象资料,教师就可以不再描述了。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1、东西走向的:

2、东北——西南走向的: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人数自定,每组发一块布。

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示下列思考题:

把一块布平放在桌面上,试试看,在怎样的情况下,布会出现纵向的皱褶;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横向的皱褶。根据这个现象,你觉得我国中的三列东西走向的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回答,最后由教师总结。

主要山脉篇3

主要山脉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中国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主要山脉[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见图2)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板书]

中国台湾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板书]

贺兰山脉[板书]

横断山脉[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阿尔泰山[板书]

祁连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没有山脉名称的空白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如条件允许,可放映幻灯或录相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

[练习]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如果时间允许可反复进行巩固练习)

主要山脉篇4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很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一些省区的分界线、一些气候区的分界线、其他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要认识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分布,记住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掌握好本节知识,为第三、四节学习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及下册书中国分区部分做好铺垫。因此教材把安排在其他各地形区的前面讲述,可见本节知识在全章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一列出,按走向分为五组,除正文中的三组,还通过“做一做”补充进两组。五组山脉中,又以前两组为主,即“三横”、“三纵”。在众多山脉中,教材选取喜马拉雅山脉做重点介绍,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长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教材紧接着进入到对珠峰的介绍。介绍了珠峰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征服珠峰的经历,特别是我国登山队征服珠峰的经历,意在颂扬顽强的精神。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部分内容不难,所以教材给出一表格,列出一些做为地形分界线的山脉,要求学生读图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这个安排,既增加了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为第三、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的“做一做”能够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头脑中“我国山脉”的脑地图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填写注记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就知识而言没有难点,但在能力要求上具有一定难度。要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幅我国山脉的分布图,紧凭一、两次的读图练习是达不到的。因此要精讲多练,多练既要体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要在今后各节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巩固。建议以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为主。

关于“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课件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关于“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教材中的表格,在地形图上查找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建立起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我国的分布。

<教学过程 >

(引课)上节课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其中之一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山地,约占1/3,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的。

(版书)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演示计算机课件)使天山、阴山闪动。

(学生活动)找出画面中闪动的山脉,说出名称和走向。

重复上述过程至三列东西向山脉完成。

(总结板书)1、东西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次找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另外三种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边境线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也是世界著名的山脉。

(学生活动)参照P23图3.5,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画出。提示注意:1、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2、山脉的位置要准确,注意与省区的位置关系、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练习反馈)教师用计算机显示山脉、学生说出山脉名称。开始速度可慢些,逐渐加快速度,达到熟练。(或让两人一组,用自己画的图互相考查、练习)

(学生活动)在自己画的图上填注山脉名称。

(讲述)我国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地表分隔成若干个相对低下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活动)对照中国地形图,填出P25做一做表格中的空项。

(总结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教师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学应围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而进行。为此,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读书→画图→填图。第一个环节,要求比较简单,通过课件画面上山脉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找出山脉的名称,并对山脉的位置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但是山脉的位置是要求准确掌握的,这对其他地形的分布有定位作用,也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仅靠用眼睛去读图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所以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这样就能够掌握山脉的准确位置了。当然,在画图前教师要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在画图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指导。山脉的分布已经准确落实在图上了,还需要把它们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因此第三个环节,在反复练习后,要求学生填写山脉注记,从而使山脉的分布这张“脑地图”初步形成在学生头脑中。三个环节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充分活动并结合起来,使地图从学生的眼中转移到学生的脑中。

关于喜山和珠峰这部分内容,视觉上的信号刺激比语言上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所以通过计算机展示一段影象资料,教师就可以不再描述了。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1、东西走向的:

2、东北——西南走向的: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人数自定,每组发一块布。

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示下列思考题:

把一块布平放在桌面上,试试看,在怎样的情况下,布会出现纵向的皱褶;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横向的皱褶。根据这个现象,你觉得我国中的三列东西走向的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回答,最后由教师总结。

主要山脉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山峰、山脉的意义并知道山脉走向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并说出其走向,能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填绘我国主要山脉。

3.使学生知道山脉不仅是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还多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使学生能根据我国山脉分布大势,分析我国各地形区分布的和谐与统一。

5.充分利用课本中“珠峰探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勇于探险的精神,并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探险活动。

教学重点

1.山脉的走向。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山脉不仅是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还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教学难点

l.山脉的走向。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挂图,写有各主要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与板图的比例要适当),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录像机,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个学生一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写出“一____山峰,一____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

【引导思考】如何用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一座山峰、一条(或列)山脉?用语言表述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拿一简单模型做示范,区别山峰、山脉,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同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拿两个相同模型,交叉放置,让学生说出两个模型各自的走向。

【教师板图】在副板书位置画出地平面上的方向,再画几条线段,让学生说出其延伸方向。

学生讨论。

【教师概括】走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引导学生活动】同桌为一组,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出示挂图】“中国地形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阴山等。

【板书】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l)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2)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

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称。

如: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②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①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界上的祁连山。

②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①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②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③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④指出天山、阿尔泰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⑤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⑥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1.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分成若干个地形区(可重述各地形区名称)。

【扳书】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①各地形区皆以山脉为界。

②有些山脉是行政区界线,如太行山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武夷山西侧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等。

③有些山脉是自然地理界线,如秦岭是南、北方的界线。

【出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概括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1.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小资料

你真的决定去探险了吗?

野外,你可能几天见不到一个人影,可能面对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可能被野兽围攻,可能被沙暴袭击,可能迷失方向,可能……可能……,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困扰。比探险物质准备更重要的是探险心理准备。

探险的你应注意:

(1)具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接近自然。

(3)结伴而行。

(4)选定探险区域后,对该区要有足够的认识

(5)行动前要拟定详细计划。

(6)在探险活动中,要防止迷路,要会野外定向。

主要山脉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山峰、山脉的意义并知道山脉走向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的位置并说出其走向,能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填绘我国。

3.使学生知道山脉不仅是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还多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使学生能根据我国山脉分布大势,分析我国各地形区分布的和谐与统一。

5.充分利用课本中“珠峰探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勇于探险的精神,并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探险活动。

教学重点

1.山脉的走向。

2.的走向和分布。

3.山脉不仅是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还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教学难点 

l.山脉的走向。

2.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中国分布图”挂图,写有各名称的吹塑纸条(与板图的比例要适当),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录像机,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个学生一张)。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写出“一____山峰,一____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

【引导思考】如何用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一座山峰、一条(或列)山脉?用语言表述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拿一简单模型做示范,区别山峰、山脉,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同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拿两个相同模型,交叉放置,让学生说出两个模型各自的走向。

【教师板图】在副板书位置画出地平面上的方向,再画几条线段,让学生说出其延伸方向。

学生讨论。

【教师概括】走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引导学生活动】同桌为一组,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出示挂图】“中国地形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阴山等。

【板书】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中国分布图”。(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l)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2)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

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称。

如: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②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①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界上的祁连山。

②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①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②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③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④指出天山、阿尔泰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⑤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⑥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1.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分成若干个地形区(可重述各地形区名称)。

【扳书】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①各地形区皆以山脉为界。

②有些山脉是行政区界线,如太行山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武夷山西侧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等。

③有些山脉是自然地理界线,如秦岭是南、北方的界线。

【出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概括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1.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小资料

你真的决定去探险了吗?

野外,你可能几天见不到一个人影,可能面对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可能被野兽围攻,可能被沙暴袭击,可能迷失方向,可能……可能……,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困扰。比探险物质准备更重要的是探险心理准备。

探险的你应注意:

(1)具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接近自然。

(3)结伴而行。

(4)选定探险区域后,对该区要有足够的认识

(5)行动前要拟定详细计划。

(6)在探险活动中,要防止迷路,要会野外定向。

主要山脉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山峰、山脉的意义并知道山脉走向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的位置并说出其走向,能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填绘我国。

3.使学生知道山脉不仅是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还多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使学生能根据我国山脉分布大势,分析我国各地形区分布的和谐与统一。

5.充分利用课本中“珠峰探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勇于探险的精神,并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探险活动。

教学重点

1.山脉的走向。

2.的走向和分布。

3.山脉不仅是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还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教学难点 

l.山脉的走向。

2.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中国分布图”挂图,写有各名称的吹塑纸条(与板图的比例要适当),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录像机,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个学生一张)。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写出“一____山峰,一____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

【引导思考】如何用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一座山峰、一条(或列)山脉?用语言表述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拿一简单模型做示范,区别山峰、山脉,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同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拿两个相同模型,交叉放置,让学生说出两个模型各自的走向。

【教师板图】在副板书位置画出地平面上的方向,再画几条线段,让学生说出其延伸方向。

学生讨论。

【教师概括】走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引导学生活动】同桌为一组,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出示挂图】“中国地形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阴山等。

【板书】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中国分布图”。(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l)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2)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

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称。

如: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②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①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界上的祁连山。

②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①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②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③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④指出天山、阿尔泰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⑤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⑥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1.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分成若干个地形区(可重述各地形区名称)。

【扳书】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①各地形区皆以山脉为界。

②有些山脉是行政区界线,如太行山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武夷山西侧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等。

③有些山脉是自然地理界线,如秦岭是南、北方的界线。

【出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概括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1.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小资料

你真的决定去探险了吗?

野外,你可能几天见不到一个人影,可能面对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可能被野兽围攻,可能被沙暴袭击,可能迷失方向,可能……可能……,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困扰。比探险物质准备更重要的是探险心理准备。

探险的你应注意:

(1)具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接近自然。

(3)结伴而行。

(4)选定探险区域后,对该区要有足够的认识

(5)行动前要拟定详细计划。

(6)在探险活动中,要防止迷路,要会野外定向。

主要山脉篇8

主要山脉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中国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主要山脉[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见图2)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板书]

中国台湾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板书]

贺兰山脉[板书]

横断山脉[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阿尔泰山[板书]

祁连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没有山脉名称的空白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如条件允许,可放映幻灯或录相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

[练习]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如果时间允许可反复进行巩固练习)

主要山脉篇9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很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一些省区的分界线、一些气候区的分界线、其他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要认识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分布,记住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掌握好本节知识,为第三、四节学习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及下册书中国分区部分做好铺垫。因此教材把安排在其他各地形区的前面讲述,可见本节知识在全章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一列出,按走向分为五组,除正文中的三组,还通过“做一做”补充进两组。五组山脉中,又以前两组为主,即“三横”、“三纵”。在众多山脉中,教材选取喜马拉雅山脉做重点介绍,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长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教材紧接着进入到对珠峰的介绍。介绍了珠峰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征服珠峰的经历,特别是我国登山队征服珠峰的经历,意在颂扬顽强的精神。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部分内容不难,所以教材给出一表格,列出一些做为地形分界线的山脉,要求学生读图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这个安排,既增加了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为第三、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的“做一做”能够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头脑中“我国山脉”的脑地图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填写注记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就知识而言没有难点,但在能力要求上具有一定难度。要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幅我国山脉的分布图,紧凭一、两次的读图练习是达不到的。因此要精讲多练,多练既要体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要在今后各节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巩固。建议以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为主。

关于“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课件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关于“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教材中的表格,在地形图上查找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建立起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我国的分布。

<教学过程 >

(引课)上节课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其中之一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山地,约占1/3,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的。

(版书)

第二节

一、的走向和分布

(演示计算机课件)使天山、阴山闪动。

(学生活动)找出画面中闪动的山脉,说出名称和走向。

重复上述过程至三列东西向山脉完成。

(总结板书)1、东西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次找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2、东北—西南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另外三种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5、南北走向的: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边境线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也是世界著名的山脉。

(学生活动)参照P23图3.5,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画出。提示注意:1、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2、山脉的位置要准确,注意与省区的位置关系、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练习反馈)教师用计算机显示山脉、学生说出山脉名称。开始速度可慢些,逐渐加快速度,达到熟练。(或让两人一组,用自己画的图互相考查、练习)

(学生活动)在自己画的图上填注山脉名称。

(讲述)我国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地表分隔成若干个相对低下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活动)对照中国地形图,填出P25做一做表格中的空项。

(总结板书)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教师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学应围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而进行。为此,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读书→画图→填图。第一个环节,要求比较简单,通过课件画面上山脉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找出山脉的名称,并对山脉的位置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但是山脉的位置是要求准确掌握的,这对其他地形的分布有定位作用,也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仅靠用眼睛去读图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所以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这样就能够掌握山脉的准确位置了。当然,在画图前教师要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在画图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指导。山脉的分布已经准确落实在图上了,还需要把它们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因此第三个环节,在反复练习后,要求学生填写山脉注记,从而使山脉的分布这张“脑地图”初步形成在学生头脑中。三个环节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充分活动并结合起来,使地图从学生的眼中转移到学生的脑中。

关于喜山和珠峰这部分内容,视觉上的信号刺激比语言上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所以通过计算机展示一段影象资料,教师就可以不再描述

主要山脉(精选1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