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 > 高一化学教案 > 数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部分化学

数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部分化学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

【提问】哪种是溶液,哪种是悬浊液、乳浊液?

【指导阅读】课本第72页第二段

思考:

(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概念。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

【提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辨认、回答。

阅读课本,找出三个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2)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别是: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

思考后得出结论: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

培养自学能力,了解三个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能力,了解三种分散系的异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比较。

【提问】两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点?

【设问】二者有无区别呢?

【指导实验】(投影)用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直径比试管略大些),套在盛有氢氧化铁溶胶的试管外面,用聚光手电筒照射小孔,从圆筒上方向下观察,注意有何现象,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

【小结】丁达尔现象及其成因,并指出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另一种分散系——胶体。

不同点: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均一、不稳定,悬浊液静置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

仔细观察后回答:

外观上都是均一透明的。

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培养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设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那么,二者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演示】实验2-8介绍半透膜

【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1.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粒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从而引出胶体概念。

2.介绍渗析方法及应用

观察实验,叙述现象。

现象:在加入硝酸银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不发生变化。

思考后回答:氯化钠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胶体?

讨论,回答:淀粉胶体、土壤胶体、血液、云、雾、Al(OH)3胶体等等。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课本第74页最后一行至第75页第一段,思考胶体如何分类?

看书自学,找出答案。

胶体按分散剂分为:

液溶胶(溶胶)

气溶胶:云、雾、烟等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了解胶体分类。

【过渡】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一些胶体。学生实验(投影)

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2.制取硅酸胶体

3.制取碘化银胶体

【指导实验】强调:1.制备上述胶体时要注意不断搅拌,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2.在制取硅酸胶体时,一定要将1mL水玻璃倒入5mL~10mL盐酸中,切不可倒过来倾倒,否则

会产生硅酸凝胶。

【提问】如何证实你所制得的是胶体?请你检验一下你所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

分组实验:

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10mL1mol/L盐酸,并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溶胶。

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1mol/L碘化钾溶液1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

思考后回答,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然后检验。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激发兴趣。

【提问】请学生写出制取三种胶体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追问:这个同学书写是否正确?

KI+AgNO3=AgI↓+KNO3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把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引起学生重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3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

对照课本找出错误。

但感到疑惑,提出问题。

1.书写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方程式时,中间为什么用“=”,而不用“”。

2.氢氧化铁、碘化银、硅酸是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化学方程式时不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结】就学生谈的收获进行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随堂检测】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蔗糖水   (B)肥皂水

(C)碘酒   (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   )

(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含有的碘离子;(   )

(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

(4)从硬脂酸甘油酯经皂化后液体中,分离出硬脂酸钠,先_____,然后_______。

1~2两题

考查胶体的性质。(A级)

3.综合各种分散系的物理性质(B级)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八节 胶体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4.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

5.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

KI+AgNO3=AgI+KNO3

附:随堂检测答案

1.(B)(D)

2.(D)

3.(1)萃取 (2)渗析 (3)过滤 (4)盐析、过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胶体性质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什么叫胶体?它和溶液、浊液有何异同点?2.如何鉴别溶液和胶体?

思考后回答:

要点:1.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相同点:胶体、溶液、浊液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

数学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部分化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化学教案-高一化学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

    [课题]:高一化学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一节 硫[目的]:1、使学生掌握硫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硫的重要用途。[课型]:元...

  •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

  •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

  •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的物理性质;掌握的化学性质;了解的存在和用途。能力目标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

  •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能力目标运用“对...

  • 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

  •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

  •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和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发生的条件和方程式的书写方...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

  •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能力目标运用“对...

  • 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