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精选16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25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1

[学习过程]一.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1.认读并会写有关生字新词   (1)读音:潜   qián(√)qiǎn()   (2)用对比区别字形记字                   (3)利用形声字记字:程、驾、控、哲   (4)读写: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改观 程度 依赖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寄托 幻想 洞察 原子核 程控电话 因特网   联系   哲学家   归根到底 2.文章概说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3.解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4.体会文章主旨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比喻20世纪与以往不同,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概括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对未来只有一种愿望,一种幻想。但今天不同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忽如一夜春风来,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5.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路甬祥   (2)发现与发明:x射线、空调、洗衣机、磁悬浮列车、霓虹、维生素、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彩色胶片、冰箱、电视、青毒素、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激光、杂交水稻、因特网、移动电话 二.学习第30课《电脑住宅》 1.学习字词:   cāng               chǔ              pēng      rèn   仓库                           储存                    烹调             烹饪   dào             zōng            pàn   防盗                           综合                    判断 2.概说:   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   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 3.结构:   总说--细说--概说 4.特点:   (1)条理清楚,讲述具体,语言亲切,浅显易懂。   (2)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5.作业:   学课文,按要求写出自己的想象。   (思考:“如果我是一个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围绕思考题写出自己的想象。)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lài        nónggēng                   qiánrù   (    )                  (    )                         (    )   chuánbó          zhéxué                        cāngkù   (      )              (    )                         (    )   zōnghé          pànduàn                 chǔcún   (    )                  (    )                         (    )   pēngrèn              fángdào            hūfēnghuànyǔ   (       )                           (         )          (                  ) 二.组词语:   根(   )          幼(   )          懒(   )          镜(   )   跟(   )          幻(   )          赖(   )          境(   )   潜(   )(   )(   )          唤(   )(   )(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恐龙          (   )的世纪          (   )的环境   (   )的恐龙          (   )的世纪          (   )的环境   (   )的生活          (   )的鸽子          (   )的小树   凶猛的(   )          轻盈的(   )          描绘(   )   笨重的(   )          敏捷的(   )          寄托(   ) 四.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改观             改变 1.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百万年的总和。 2.淘气包张萌在“文明月”里努力改正不足,争做文明学生,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了大家对他的印象。 五.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加一部分内容,使句子的意思更清楚。   例:(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1.(   ),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2.(   ),人们急得不知该怎么办。 3.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   )。 六.把下面次序错乱的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   )我抄起一根铁棍(gùn)不顾一切地跑出去排雨水。(   )好不容易我才把铁棍插进排水口,一撬(qiào)它没动,又一撬还是不动,铁篦(bì)子就像长在地里一样。(   )一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院里的排水口篦子没有打开,所以地上的雨水越积越多。(   )我虽然淋了个透心凉,活像只落汤(tāng)鸡,但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   )我喘了口粗气,随着“呀”的一声大喊,排水口打开了。雨水“哗哗”地流进了下水道。(   )可雨水没过了排水口,看不清位置,我只好用铁棍扎(zhā)来扎去地找。 七.阅读文章后,按要求做。第一次乘电梯   一提起我第一次乘电梯,爸爸妈妈就会捧腹大笑。那是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的一个星期日,妈妈要带我去她的单位,还要坐电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从没坐过电梯呢。   来到妈妈单位,我刚要上电梯,可是人已经满了,只好等下一回。我焦急地等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电梯怎么还不下来呀!急得我直跺(duò)脚。这时,电梯下来了,门打开了。咦,叔叔阿姨怎么变年轻了?刚才,那位叔叔的眼镜怎么没了?我刚才的喜悦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zōng),脑子里满是疑问:怎么人一进去就变了呢?   这时,妈妈说:“我们该进去了。”我和妈妈慢慢走进电梯里。我看见电梯顶上有五六种颜色的灯,两边还有大镜子。妈妈一按电钮,电梯门关上了,然后就不知不觉地往上升,正当我感到有点晕时,门又自动地打开了。   下了电梯,我像离弦(xián)的箭似的跑到妈妈办公室,来到镜子前一看,咦?一点也没变。这是怎么回事呀?我跑去问妈妈。这一问不要紧,妈妈笑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这第一次乘电梯,还真有一番乐趣呢! 1.填空。   文章从第3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是写第一次乘电梯这件事的。其中,第(   )自然段是写“我”等电梯,第(   )自然段是写“我”坐电梯。 2.从文中找出描写“我”等电梯时心理活动的语句。用“   ”画出。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高兴得(   )                 笑得(   )   消失得(   )                急得(   ) 【试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lài        nónggēng         qiánrù   (依赖)            (农耕)                   (潜入)   chuánbó          zhéxué              cāngkù   (船舶)            (哲学)                   (仓库)   zōnghé     pànduàn             chǔcún   (综合)            (判断)                   (储存)   pēngrèn         fángdào        hūfēnghuànyǔ   (烹饪)                   (防盗)       (呼 风 唤 ) 二.组词语:   根(根本)         幼(幼稚)         懒(懒惰)         镜(镜头)   跟(紧跟)         幻(幻觉)         赖(依赖)         境(环境)   潜(潜力)(潜艇)(潜水)       唤(召唤)(呼唤)(唤醒)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高大)的恐龙         (呼风唤雨)的世纪        (优美)的环境   (凶猛)的恐龙         (崭新)的世纪                (脏乱)的环境   (美好)的生活         (洁白)的鸽子                (整齐)的小树   凶猛的(野兽)         轻盈的(燕子)                描绘(图画)   笨重的(大象)         敏捷的(松鼠)                寄托(思想) 四.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发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改观             改变 1.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百万年的总和。 2.淘气包张萌在“文明月”里努力改正不足,争做文明学生,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大家对他的印象。 五.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加一部分内容,使句子的意思更清楚。   例:(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1.(听到我班得奖的消息),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2.(看到老师病痛的样子),人们急得不知该怎么办。 3.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六.把下面次序错乱的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2)我抄起一根铁棍(gùn)不顾一切地跑出去排雨水。(4)好不容易我才把铁棍插进排水口,一撬(qiào)它没动,又一撬还是不动,铁篦(bì)子就像长在地里一样。(1)一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院里的排水口篦子没有打开,所以地上的雨水越积越多。(6)我虽然淋了个透心凉,活像只落汤(tāng)鸡,但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做了一件好事。(5)我喘了口粗气,随着“呀”的一声大喊,排水口打开了。雨水“哗哗”地流进了下水道。(3)可雨水没过了排水口,看不清位置,我只好用铁棍扎(zhā)来扎去地找。 七.阅读文章后,按要求做。第一次乘电梯   一提起我第一次乘电梯,爸爸妈妈就会捧腹大笑。那是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的一个星期日,妈妈要带我去她的单位,还要坐电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从没坐过电梯呢。   来到妈妈单位,我刚要上电梯,可是人已经满了,只好等下一回。我焦急地等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电梯怎么还不下来呀!急得我直跺(duò)脚。这时,电梯下来了,门打开了。咦,叔叔阿姨怎么变年轻了?刚才,那位叔叔的眼镜怎么没了?我刚才的喜悦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zōng),脑子里满是疑问:怎么人一进去就变了呢?   这时,妈妈说:“我们该进去了。”我和妈妈慢慢走进电梯里。我看见电梯顶上有五六种颜色的灯,两边还有大镜子。妈妈一按电钮,电梯门关上了,然后就不知不觉地往上升,正当我感到有点晕时,门又自动地打开了。   下了电梯,我像离弦(xián)的箭似的跑到妈妈办公室,来到镜子前一看,咦?一点也没变。这是怎么回事呀?我跑去问妈妈。这一问不要紧,妈妈笑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   这第一次乘电梯,还真有一番乐趣呢! 1.填空。   文章从第3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是写第一次乘电梯这件事的。其中,第(3)自然段是写“我”等电梯,第(4)自然段是写“我”坐电梯。 2.从文中找出描写“我”等电梯时心理活动的语句。用“   ”画出。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高兴得(合不上嘴)               笑得(直流泪)   消失得(无影无踪)               急得(团团转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 :(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a)自主学习生字

b)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c)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自学

1吸引学生

2自主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4、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过渡: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四、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5

主题:科学的力量——呼风唤雨

步骤:在阅读中感知科学呼风唤雨的神奇力量;

从生活体验中激发爱科学的热情;

在美好的憧憬中树立乐于为科学而奋斗的理想。

教学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课时,初读课文、生字新词已在第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的:

1、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理念:

1.扎根语文课堂,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抓住“呼风唤雨”这个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词,通过自主阅读、大胆想象、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自己的语言情感,进行笔记、说话、写作等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2.突破时空限制,精心创设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彰显个性,使学生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在语文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一、触摸“呼风唤雨”

师:(板书:)谁能读准这个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真能干,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读得非常准。下了些工夫吧!

生:“呼、风、唤”这几个字很拗口,我读了好几遍,现在读顺口了。

师:你这种方法好哇,我们大家都来练练。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谁能呼风唤雨?他们都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神仙、道士,他们一作法,就会刮风下雨。

生:海龙王也有超人的法力,能呼风唤雨。

师:同学们说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呼风唤雨的事,(课件出示文章第1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感受感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并初步感受“呼风唤雨”。)

[设计意图:自然质朴的直入课题,有的放矢的研读易错字音,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巧妙的引出重点词,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齐):是人类。

师: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齐):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这两个问句,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

生:设问句(批注)。

师:你们来问,我来答,听听我答出了什么语气。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师:当然是人类。(自豪的)

生: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师: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骄傲的)

师:从我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自豪、骄傲。

师:你能比我更骄傲,更自豪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试试。

(师生有感情地合作读第二自然段的设问句部分。)

[设计意图:由设问句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在师生合作读文中掌握设问句的语气和用法,培养读书批注的习惯。]

师:具体地说,人类是怎样利用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的呢?

生: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许多发现和发明来呼风唤雨。

(课件出示辨析例句:

“发现  发明  

鲁班(  )茅草的叶子上有许多小齿,可以轻易划破人的手,就模仿茅草的叶子(  )了锯。”)

师:会选吗?

生填词辨析。

师:“发现和发明”的意思相同吗?

生(思考):“发现”指的是本来存在的事物被人们找到,“发明”指的是以前没有的事物被人们创造出来了。

[设计意图:讨论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拓展了练习,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二、感受“呼风唤雨”

师: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用“——”勾画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些是人类的发现;“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是人类的发明。

师: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用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生:我喜欢“登上、潜入、洞察、探索”这几个词,感觉特别整齐,好读。

生:我觉得“登上”一词用得特别好,感觉到月球上就像上台阶一样容易。

生:我觉得“潜入”用得好,把人类在深海里的轻松自如写得活灵活现。

师:“洞察”可以换成“观察”吗?

生:不行,“洞察”是观察得很清楚,人类连百亿光年外的天体都能洞察,足见人类的力量大。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读书就是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才会有收获和发现,以后我们在作文时也要注意炼词炼句。接下来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规范地书写在积累本上,看谁写得最漂亮。

生书写词语。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读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读、思、悟、批注勾画的读书习惯,从文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和写字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师:女生美滋滋地朗读“人类登上月球……地球村”,男生边听边想:哪些发现或发明是你听说过、见过、使用过的?还有哪些是你不了解的?提出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女生读文,男生听、思、批注。

师:看看吧,这就是二十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播放20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发现和发明的视频。)

师:读了这段文字,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何感想呢?把你想到的和身边感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天天都能看电视,我最喜欢“探索与发现”这个节目。

生:我喜欢“动物世界”,我从中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物趣事。

生:我喜欢上网,我可以在网上和妈妈聊天。

生:我一爱在网上下象棋,那里高手可多了。

生:我坐轻轨火车,据说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

生:什么是原子核?

生: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生:我知道前不久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现在已经正常工作了!

师:是啊,老师这儿正好带来了昨天“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课件出示“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

生:哇!真了不起啊!(由衷地感叹)

生: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得太快了!

生:我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真是太舒适、太方便了!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阅读文本——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在生生互动中深刻的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迅猛。]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这些吗?你还知道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把收集到的资料用“20世纪………”的句式说给同学听听,说话时注意用上准确的词语。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风扇、空调、烤火炉、把春天搬回了家。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洗衣机,使母亲不再那么劳累!

生:20世纪,人类发现了青霉素,使人类远离了疾病的折磨。

生:20世纪,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人类的生活从此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模拟优美范句说话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师:是啊,面对这样辉煌的成就,这样巨大的改变,你的心情怎样呢?请让我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20世纪……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高兴、激动、自豪、幸福地)

师: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的成就说也说不完,作者不可能一一例举,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说明,这种方法叫做“举例说明”。(板书)

生在书上批注。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地点渗透了说明方法,使刚接触到说明文的学生容易理解,达到了课标中的“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教学要求。]

三、梦想“呼风唤雨”

师:在那上百万年的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找出具体说明人类在20世纪以前,在科技不发达时的生活情况的语句,用“~~~”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勾画。

生: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人类过去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非常艰难。

师:你能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吗?试试吧。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你也许能看到些什么呢!

生读文想画面。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那时没有电灯,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

生:那时没有电扇、电视,人的生活很贫穷。

生:我仿佛看到了《锄禾》中描绘的景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师:想了解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我特别有幸乘坐着时空返回机回到了古代,实地考察了古人的生活,现在,我就来当古人,你们来当小记者,把你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吧!

生:尊敬的古人,请问你们吃些什么啊?(好奇的,纷纷举手)

师:吃的吗,连白米饭也不能常吃到。那时候没有打米机,只能人工用碓舂米,一个大劳动力一天也不过舂百十斤米。

生:太难了!现在用打米机十多分钟就能打上百斤米。(同情的)

生:那时没有电灯,请问你们用什么来照明呢?

师:用菜油灯,在碟子中放一茎灯草,点燃了照明。它的光十分微弱,还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照菜油灯,一般百姓只能借月光或摸黑。

生:囊萤夜读中的车胤还用萤火虫来照明呢!(举手补充)

生: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你们出远门怎么办?

师:骑马,坐轿,乘船就算是最好的了。请问记者先生,现在你们从荣昌去重庆来回得多长时间?

生:3个小时就足够了。

师:这么快呀!我爷爷年青时贩运货物到重庆,来回得10天左右。

生:啊!(不约而同地惊叹。)

……

师:我们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社会里,一切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我们也有美好的愿望,我多想拥有一双千里眼,看到远方的景象啊,亲爱的记者先生,你们能帮我实现梦想吗?

生: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球。(发言十分踊跃)

生:还可以用卫星扫描。

……

师:我多想有一对顺风耳,听到远方的声音。

生:使用电话和手机,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对话。

生:还可以用语音聊天,不花一分钱的哟,想聊多久就聊多久。

……

师:我多想变成一个腾云驾雾的神仙,在一瞬间到达遥远的地方啊!

生:你可以坐汽车、火车、飞机。

生:宇宙飞船更快!超爽,真正的腾云驾雾的感觉!

……

师:真没想到啊,以前人们总认为这美好的想法就象梦一样遥不可及,只能是幻想而已,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那么多幻想——

生齐:纷纷变成了现实。

师:“谁也没有料到”用前文的一个词来说是——

生齐:出乎意料。

师: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愚公移山能实现吗?

生:能,挖土机可以来帮忙。(自豪的)

师:修万里长城还要征集十万民工吗?

生:不用了,我们有起重机和塔吊,比巨人和大力士还厉害呢!

[设计意图:创设“采访古人”这一情景,返回时空,以突破学生因时代差异了解古人生活艰难这一难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感受科学成就之大。]

师:20世纪的成就,用一句诗来形容它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件展示诗句意境。)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这样的雪景真美啊!如果用诗人写的雪景来比喻20世纪的科学成就,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

生:太大了!

师: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男女生来比一比吧。

(生赛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出“忽如一夜”“千树万树”)

师:是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了不起的科学技术,多么伟大的世纪!

师:祖先的幻想,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呀!你感受到了吗?其实,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师:你们再读读整段话,看谁能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读出来。

生练读,再指名读书(略)。

师:美好的愿望能在20世纪一百年中纷纷变成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写20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否与课文内容无关,可以省去?为什么?

生(思考):文章第三自然段说明古人生活之艰难,第四自然段说明了今人生活之舒适,古今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更感受到20世纪是多么了不起。

师:请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祖先的期盼和今天的自豪。

生读文体会。(略)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两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

生:举例、对比。

师:有什么好处吗?

生:更加直观,了解更清楚。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会古今生活鲜明的对比,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发现说明方法。]

四、超越“呼风唤雨”

师:回顾过去,人类历史已经有——

生:上百万年了

师:20世纪仅仅只有——

生:100年。

师:人类社会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辉煌的成就、巨大的改变全靠

生齐:——科学技术。

师: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生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师:生在这样的时代,是生逢其时。我们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让我们来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读出来吧!

生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略)。

[设计意图:在饱含感情的朗读中以读代讲体会文本,升华了感情。]

师:我们得谢谢那些敢于大胆想象的古人,更要感谢那些无数在科学领域无私奉献,默默工作的科学家们。是他们创造了这个奇迹——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师:只有敢想敢做,才能创造出奇迹,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还想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些什么梦想呢?

(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发言十分踊跃。)

生:我想发明一种治疗近视眼的药水,现在的小朋友患近视的特别多,我要让他们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

师: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我就觉得戴眼镜特别不舒服呢!

生:我觉得现在的楼房特别占地特别多,我应该造一种可以移动的房子,就像汽车一样,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种房子价格便宜,冬暖夏凉,舒适极了。

师:真是一种大胆的想象,祝你成功!

生:我想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想飞哪儿就飞哪儿。

……

师:孩子们,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21世纪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将来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把21世纪变成神通广大的世纪!这就是老师最想对你们说的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梦想,大胆想象,激发起用科学创造奇迹的热情,坚定为科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作业设计:大胆想象21世纪科学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自拟题目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参考题目:畅想21世纪             神通广大的21世纪

21世纪,我要……       21世纪的一天

附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技术           举例

幻想→ 现实      对比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lài)潜(qián)入

洞察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创造奇迹)

幻想——现实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7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1、教学效果(思效)

作为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因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我带的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介绍农耕社会和20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20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在课堂上表现很被动,有游离课堂的感觉。

2、教学收获(思得)

(1)紧紧围绕中心句,启发学生阅读。

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①“呼风唤雨”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③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展开想象,大胆地表述。让学生从书本中所介绍的资料去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句诗是个重点句,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的巨大成就后来读,就自然明白它所表达出的内容和感情的不同。还有,为了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看,并结合生活实际,辨一辨哪些成就是说“发明”的,哪些是说“发现”?这样的辩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不足之处(思失)

学生对于“农耕社会”等知识一直都是半知半解的状态,正是因为学生太多的“不了解”,致使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4、改进措施(思改)

诸如此类的课文,学生必须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现在已是21世纪,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21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8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

唤雨的世纪”展开思考,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学完这篇课文,我仔细地反思了一下,教学本课我主要注重了以下三点对学生的培养:

1、重视朗读指导:教学中我采用默读,自由读,齐读,分段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交流,读中探究,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获得自我体验与成长的快乐。

2、注重语言训练: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发明”“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语言训练: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重视方法指导。教学中,教师讲在关键处,对于学法与习惯的引导该讲则讲。我引导学生阅读要有疑问,阅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对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引导,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篇9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教学案(精选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