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古老的宇宙观
地是一块平板,天是一个盖子,(天圆地方)——
天圆如张盖,地阔如圆盘。
公元2世纪
托勒密(地心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地球外于中心,在这之外还存在很多个天层,月球天处于最内层,而恒星天处于最外层。它无法解释木星和土星的回旋。
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18世纪
天文学家引入星系一词,其实是指宇宙。
20世纪以来
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
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xx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
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xx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彗星撞地球》
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11.17夜23点~.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1-2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庞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多亿颗恒星。这种恒星集团叫星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分布成扁平的盘状。盘的直径为8万光年。盘的中心有一球状隆起,称为核球。盘的外部由几条旋臂构成。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就其光度,质量和位置讲,都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普通的成员。
并非天穹上一切发光体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实际上,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
总星系: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所有的星系的总和,即为总星系。它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以上这些天体系统是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九大行星分类:类地,巨、远日);金星离地球最近。
表1-1-2对比九大行星数据:图11-3地球所处的位置
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与自转周期等各方面,地球没有一项是最大值或最小值,这说明地球仅仅是太阳系中一颗最普通不过的一颗行星。
2、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问题]为什么?
因为地球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唯一存在生物,特点是存在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
原因: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说: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例:a、九大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同面性、及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b太阳光照条件的稳定性。
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几十亿年期间,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较稳定,生命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
例:a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度,适合生物的生存。(扩展:地球自转速度适中,大气层的保温效应)
b地球质量与体积适中,使地球有了适合的大气条件。
c原始海洋的形成:使生命的出现成为可能。
板书设计:
教后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
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
析其原因。
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具设计]:
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
[讲授过程]:
[讲授新课]:
一、天体
1、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
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
2、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
的生活所见)
3、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
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
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
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
说明特点)
结论:①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②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
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
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8分钟)
(1.5亿公里)
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 (4.2光年)
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
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
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
级别的系统。
2、层次:读课本p.3”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分析回答:
三、九大行星
1、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
生成的灰尘
2、九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2)巨行星:木土
3)远日行星:天海冥
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通过对p.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分析
1、地球的质量适中,可以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气温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自转周期适中不快不慢
4、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
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
析其原因。
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具设计]:
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
[讲授过程]:
[讲授新课]:
一、天体
1、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
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
2、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
的生活所见)
3、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
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
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
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
说明特点)
结论:①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②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
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
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8分钟)
(1.5亿公里)
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 (4.2光年)
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
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
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
级别的系统。
2、层次:读课本P.3”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分析回答:
三、九大行星
1、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
生成的灰尘
2、九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2)巨行星:木土
3)远日行星:天海冥
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通过对P.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分析
1、地球的质量适中,可以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气温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自转周期适中不快不慢
4、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
教案示例1教案示例1——“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课标解析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
(图为福州西二环路早晨的交通状况)主讲教师:郑友强单位:福州第三中学地理组指导教师:车云(高级)、张丹慧(高级)、...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部分课标分析:课标的对象是地貌,重...
课标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2.正确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2.理解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来分析城市的区位二、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2.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3.理...
一、【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
【教学目的】1.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2.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