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表现
2、 能解释并绘制地理过程示意图
3、 能举例说明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生物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阅读藏羚羊数量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难点
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教法与学法
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泰宁金湖景区风光,设计问题:
问:大家从刚才看到的优美风光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构成泰宁金湖景区自然环境的地理要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水,大气,岩石,土壤,生物,地形等)
小组讨论: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
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引入新课: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过渡: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特征,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和生物循环来实现的。
(板书)1、水循环
(水循环的定义、如何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怎样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2、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定义、如何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怎样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3、生物循环
(1) 小组讨论: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提示: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影响)
承转: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6co2+12h2o 叶绿素光 c6h12o6+6h2o+6o2↑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
教案示例1教案示例1——“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对“农业发展”的几个专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并进行小组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课标解析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
(图为福州西二环路早晨的交通状况)主讲教师:郑友强单位:福州第三中学地理组指导教师:车云(高级)、张丹慧(高级)、...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部分课标分析:课标的对象是地貌,重...
课标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2.正确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2.理解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来分析城市的区位二、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2.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3.理...
一、【设计思路】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
【教学目的】1.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2.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