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精选2篇)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篇1

第三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相关素材)

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即国家旅游线路。

它是依托品牌线路、连接重要旅游区(点)的旅游产品组合,不是主题类旅游产品组合(如世界遗产之旅、皇家文化之路、冰雪之旅、温泉之旅等),而是具有品牌化的航线、交通、河流、海岸等线路作支撑的旅游线路。

国家旅游线路覆盖主要旅游地区和各省区市,充分体现中国自然和文化的典型景观,具有国家层面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xx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官方网公布了拟定国家旅游线路的相关信息。

12条线路作为首批中国国家旅游线路的备选名单。

1.中国“丝绸之路”国家旅游线路。以丝路文化为核心,跨越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六省区,是一路典型的国际旅游线路,在海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影响。

2.中国“香格里拉”国家旅游线路。以川滇藏民族文化和特色景观为内涵,形成了从昆明经大理、丽江至迪庆的核心旅游线路,并辐射至四川甘孜及西藏等地,是中国目前热点的旅游线路之一,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中深受欢迎。

3.中国“长江三峡”国家旅游线路。以峡谷景观、高峡平湖风光、大坝景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为主要吸引物,是中国对外推广的经典旅游线路。

4.中国“青藏铁路”国家旅游线路。以青藏铁路为依托形成的通往雪域高原的旅游线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并延伸至西藏其他地区。

5.中国“万里长城”国家旅游线路。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跨越东西多个省区市。

6.中国“京杭大运河”国家旅游线路。以京杭大运河历史遗存为内涵,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是我国东部贯穿南北的文化旅游线。

7.中国“红军长征”旅游线路。红军长征旅游线是目前我国红色旅游中最受欢迎的旅游线,该线从江西瑞金出发,经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直达延安,是我国贯穿东西、连接南北、重点在西部的旅游线。

8.中国“松花江-鸭绿江”国家旅游线路。以东北三省林海雪原、白山黑水、民族文化、边疆风情为内涵,以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边疆旅游为核心,以大江界河旅游贯穿东北三省。

9.中国“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以黄河文明为纽带,自西向东连接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山西、河南、山东八省区,重点是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中原黄河文化旅游区。

10.中国“长江中下游”国家旅游线。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和世界遗产为核心,连结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以都市旅游、遗产旅游、山水观光为特色。

11.中国“京西沪桂广”国家旅游线路。该线路主要是以空中航线为主,连结北京、西安、上海、桂林、广州等五个著名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市场最早对外推出、保持长久不衰的典型旅游线路,被誉为“经典中 国”旅游线。

12.中国“滨海度假”国家旅游线路。以空中航线、海上航线连贯我国东部沿海度假城市旅游目的地,从北向南包括大连、烟台、威海、青岛、日照、连云港、福州、泉州、厦门、深圳、珠海、海口、三亚、北海等,突出中国滨海度假旅游品牌,引导居民休闲度假。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篇2

第三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同步测试)一、选择题 1.有关旅游动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旅游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动机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娱乐消遣b.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不会发生改变c.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会影响到旅游动机d.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没有影响2.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a.旅游动机                     b.经济条件c.旅游偏好                     d.年龄大小3.有关经济距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距离即为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的空间距离b.经济距离随着居住地到旅游地之间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加c.经济距离越大,对旅客的吸引力越大d.经济距离增大,能提高旅游者的出游能力4.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设计内容的是(  )a.了解旅游者出游的愿望和能力b.多种渠道收集各种旅游地信息c.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d.旅游过程中因事故中断旅游活动5.下列不属于旅游动机的是(  )a.追新求奇                  b.宗教朝拜c.闲暇时间                  d.疗养健身6.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相比(  )a.年龄较大                 b.文化程度高[来源:多学习]c.好奇心强                 d.喜欢清静7.有关人们出游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的出游能力主要受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的限制b.经济条件的差异影响旅游胜地的淡季和旺季分布c.节假日国内著名风景区旅游高峰的形成,主要受游客经济收入的影响d.闲暇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过程中消费水平的高低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自然景观宜在夏季开展不同的观光、健身、科考等旅游活动b.海滨旅游区在一年四季都适合进行亲水活动c.西藏、云南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点,主要是巨大的环境差异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d.经济距离与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没有直接关系9.影响贵州黄果树瀑布和十丈硐瀑布旅游接待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知名度                   b.瀑布规模c.区位条件                 d.与游客居住地的环境差异10.有关影响旅游安全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对旅游安全影响只限于山区b.漂流活动须在水流量不超过4m3/秒时进行,方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旅游安全c.突降暴风雪不会对游客造成威胁d.大东海海滩地貌平缓,适合游泳,其安全程度不受季节的影响11.一个旅游者个人应具备的条件有(  )a.健康的身体和向上的追求                     b.有快捷的交通工具c.有旅游动机、时间和金钱                     d.有拍照技能和旅行经验12.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在建筑风格上有很大不同,其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不同                    b.风俗习惯不同c.传统文化不同                    d.欣赏角度不同13.历史文化名城曲阜近几年接待的游客中,绝大部分是工薪阶层和农民,这个现象说明(  )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b.旅游主体的大众化c.旅游方式的多样化              d.旅游内容的丰富性14.关于旅游业经济职能的正确叙述是(  )a.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地位和作用b.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c.有利于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d.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15.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景观美的核心是色彩美b.桂林山水有美学价值,但缺少科学价值c.文物古迹有助于历史研究d.山水风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16.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最佳时机的正确叙述是(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公历8月18日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17.关于旅游活动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以20世纪50年代作为划分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的分界线b.专门为旅游服务的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旅游的开始c.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活动的空间逐渐缩小d.现代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来源:z]18.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是(  )a.根据长存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b.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c.旅游规模不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时,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d.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损坏19.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  )a.游览、观光、购物                  b.娱乐、享受、拍照c.旅游者、交通、食宿                d.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20.有关自然景观的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均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b.我国北方的山水风景最宜春秋季观赏、南方地区则四季皆宜c.黄山观日出,泰山观日落是旅游者必须的观赏内容d.青海湖鸟岛等景象的观赏,必须把握其观赏时机二、综合题21、读甲、乙、丙三城市xx年市民参加各种旅游活动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人口(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旅游(万)

跨国旅游(万)

洲际旅游(万)

人均次数

30

500美元

10

0.7

0.3

0.37

50

1200美元

25

10

5

0.8

150

3500美元

110

25

30

1.1(1)三城市中人均参加旅游次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_城市;参加跨国旅游人均最多的是___________城市,参加洲际旅游人均最少的是___________城。(2)上表反映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b   4.d   5.c6.b   7.a   8.c   9.a   10.b11.c  12.a  13.b  14.d  15.c16.b  17.a  18.d  19.d  20.d二、综合题21.(1)甲   丙   甲(2)社会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