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1.1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特点、主要组成物质、天体的概念及类型,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2.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注意识别和抵制及其他伪科学。3.使学生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4.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重点难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板书设计】: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2.宇宙是物质的——多种多样3.宇宙是运动的——天体和天体系统4.宇宙是发展的二、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普通性2.有生命物质存在——特殊性原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液态水和适宜大气【教学过程】:先请学生谈一谈对宇宙的认识怎么样,说一说哪些现象与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类关系密切,想一想会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然后指出,我们所了解的宇宙知识,有些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但这些知识、认识的获得,却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人类认识的宇宙。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古代大地和天空16世纪太阳系18世纪星系20世纪上百亿年上百亿光年 

   
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例证:光年单位的提出1光年=365×24×3600×3×108=9.4608×1015千米2.宇宙的物质性——多种多样多种: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气体和尘埃等(统称为天体)多样: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有差别。3.宇宙的运动性(1)天体系统的概念强调”相互吸引、相互绕转”(2)天体系统的层次指导学生读图1.3,了解并尝试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月球地月系太阳行星其他天体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统   银河系  河外星系(又称星系)  总星系(宇宙)  

       
简要介绍中心天体的概念。4.宇宙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上述宇宙是我们认识到的宇宙,它们的过去、现在、将来又都是什么样呢?(1)地球的历史是46亿年,太阳的历史大约为50亿年,人类目前认识到的宇宙的历史大约是100亿年。事实上,宇宙中的天体都有其发生、发展及衰亡的历史(2)宇宙经历了温度从高到低、密度从大到小、空间从小到大的演化过程。可能的原因:宇宙爆炸说 小结: 物质性——由各种天体组成   运动性——相互绕转,相互吸引,形成天体系统

(  )系 【巩固新课】

…… (  )系 填空:

(  )系 (  )系 (  )系 ……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宇宙有了一些了解。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天体,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地球,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园。那么,地球是宇宙中一颗什么样的天体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1.地球的普通性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有关文字及表1.1和图1.3,思考:(1)太阳系有哪些天体?(行、卫、彗等)其中九大行星是哪些?(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分为哪几类?(2)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有哪些共同之处?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固体星体本身不发可见光自西向东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除金星的自转外)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3)结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1)提问:为什么地球中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看:a.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的光照条件一直非常稳定;b.九大行星各行其道——比较安全的环境c.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地表温度保持在15℃左右。从地球本身来看:a.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适中,吸引大气——适宜生物呼吸b.地球内部的变化——原始大洋的产生(2)小结: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液态水和适宜大气3.关于地外文明指导学生阅读《探索地外文明》,讨论:1.地外是否真的有文明存在?2.地外文明与地球上的人类会有何不同呢?【总结新课】普通性——与其他大行星相似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原因?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