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在初中地理中多次提到,特别在讲《黄河》一节中,更是集中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地理》分区地理教学中,讲北方地区时,讲到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重点地提出了这个知识点,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总是理解不透。农村的学生感受深一些,城市的学生对这点感受比较肤浅,他们对治理水土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强。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呢?我设计一组实验,由此让学生学习。一、实验过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土质状况是导致水土流失大小的重要因素。(2)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实验用品:(1)木板一块,长约1米,宽约30公分,苔藓草皮一块,青苔一束,能覆盖木板即可。(2)水盆一个。(3)喷水壶一个,黄土、沙土、黑质土壤若干克。(4)清水5千克以上。3、实验准备:(1)学生每5个人一组准备用品,并选出实验小组长。(2)一个学生负责支木块,并调节木块的倾斜角,按要求放置木块上的覆盖物。(3)一个学生负责喷水,并按记录员提供的时间、喷水强度喷水。(4)一个学生掌握喷水时间,作实验记录。(5)一个学生负责更换土质材料。4、实验记录。实验类型地表特征与降水观察到的现象水土流失的情况地表植被 有较厚草皮覆盖的泥土有清水流出无流失土质性质黄土加盖草皮浑黄的水流出,盆中沉有泥土严重淡黄的水流出,盆中有少量泥土较重黑土加盖草皮浑黑的水流出,盆中有少量泥土较重淡黑的水流出,盆中有少量泥土较轻沙土加盖草皮浑水流出,水流中携带有泥沙入盆一般麻浑水流出,水流中携带极少量泥沙轻微降水强度(加盖草皮)小雨麻浑水流出,有少量泥沙轻微大雨浑水流出,有泥浆砂粒入盆较重长时间浑水流出,有泥浆细砂入盆严重短时间浑水流出,泥沙较前减少较重地形坡度(加盖草皮)坡度在25度以上水流缓慢入盆,木块上沉积有泥砂轻微陡坡60度以下水流急速入盆,木块上没有泥沙存留,全部入盆。严重 二、 实验结论:教师提示,学生归纳,师生共同修订结论。(1) 水土流失的大小与降水强度、降水时间长短、地形坡度的大小、地表植被覆盖的好坏成正比例。(2) 植物对降水有较大的节留作用,良好的植被能迟滞雨水从地表中流出的时间,控制地表经流,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作用。(3) 平缓的河道、水库、栏水坝能减轻泥沙的冲击力度,沉积大量的泥沙,减轻对河道的侵蚀作用。(4) 不同土质,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尤其是黄土流失的最为严重,黑土次之,砂土最轻。地表草木的疏密造成水土流失的程度也不同。(5) 要根治水土流失现象,必须把植树和种草结合起来,草能固定土地浅表层次的水土。树木能固定土地深厚层次的水土,减轻地表岩石的滑坡程度,二者结合,表里加固,才是保持水土的长久大计,根本大计。三、 教学启示。1、 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事物、研究自然现象的习惯,学会了实验的方法,增强了对水土流失严重性的认识。2、 通过直观教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认识了治理环境重在保持水土,保持水土的根本方法在于植树种草的重要性,从而对党和政府当前退耕还林政策、退牧还草政策加深了理解,受到了思想教育。3、 水土流失这一知识点,涉及到环境保护等政治法律问题,生物、地理问题,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学一门知识,掌握了几个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学科间知识的整合。通过学习,每一个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4、 通过实验化难为易,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又易于掌握这个知识点,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用事实说话,教师在讲课中省去了乏味的讲解,使学生学得好,学得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