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教案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教案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1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教材内容剖析
教材围绕人地关系对人口问题深化阐释。人口问题是全球的第一号问题,全球诸多问题都和人口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和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由于人口与粮食、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
本单元是高中地理选修课第一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着“人口与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六节教学内容,第一节到第三节讲述的是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第四节探讨的是人口迁移的历史和现状。因此,前三节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其中第一节是学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基础。
人口再生产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属于人口学的知识,讲述了人口再生产的概念,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深刻地揭示出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这一客观规律。第二框题“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属于人口地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比较,总体上描述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分布情况。
重点难点透视
1.不同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应着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人类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在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几种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目前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发达国家已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总体上处于“过渡型”。目前,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很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
3.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可看成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由于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理解不同,所以存在着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课本给出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要随时间而变;
(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3)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4)如果研究某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
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2)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
(3)还有许多因素,如社会分配制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
4.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值得讨论。事实上,与人口增长过程相联系的,还有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过程,这些过程也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很难说环境污染就是人口增长造成的,也没有直接的证据或充分的理由说明人口增长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页,当前第1页12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案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2....

  •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

  • 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武昌文华中学孙景沂)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

  •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设计

    通过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²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的...

  •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2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

  • 2. 3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

  •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

  •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

  • 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气候特征【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3....

  • 经度的划分

    (王树声)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

  •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

  •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