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2篇)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货币的本质》教案篇1

课时:1课时

1、商品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商品有哪些?那什么是商品?有人说“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提问)你们能从粮食、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换句话说,商品的含义或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定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品。(物品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对人类来看,分为有用无用和有害物品)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生产斤粮食,卖出800斤,剩下1200斤自己吃,这12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又如:农民向地主交的的租粮;天然的空气、矿泉水。而医院的氧气,柜台上的矿泉水则是商品,因此,劳动产品还必须用于交换。通俗点说就是用钱买来的。当然这不够科学哈。

(2)、理解“用于交换”:         

① 商品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所以赠品、礼品不是商品。奥运会得到的奖牌,送人的贺卡,抗震救灾物品,人道主义援助的帐篷棉被等,义务献血,义诊。农民交的地租,农民种来自己吃的粮食。都不是商品。

② 从时间上看,商品交换分为交换前、交换中、交换后。不包括交换后。   a交换前 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没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商品)或还没实现交换的(如商店里柜台上的、尚未出售的商品),是商品。    b交换中 正在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c交换后 (曾经是商品的东西如果)退出流通领域不在用于交换而进入消费领域用于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继续用于交换,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用于生产、生活消费的产品,仍是商品。(注意:商品可能是通过一次交换,也可能是通过多次交换,才退出流通领域,成为生产或生活消费品。)

元旦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甲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乙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甲同学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是商品。乙同学从商店买来的礼品,因既是劳动产品,又是通过交换得到的,所以是商品。乙同学买来的礼品,在商店或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家,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乙同学再把它送给同学,是为了发展友谊,而不是为了交换。乙同学与接授礼品同学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他送出的礼品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③ 商品交换(用一种商品去换另一种商品)关系的现象和本质:  a现象: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  b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类劳动的交换),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 商品从形态上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有形商品,如商店里卖的牙膏、牙刷、洗衣粉、方便面等;无形商品,如知识、保险、信息、服务、技术、专利技术、短消息、彩铃、加密的电视节目、理发店、补鞋的等。

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必须用于交换;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1)、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关系:

右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说明物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区别:含义不同:物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劳动产品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品.(劳动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就成为商品);范围大小不同;产生时间不同.

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

比较 商品 其他劳动产品

区别 1、用于交换;

2、有价值;

3、是个历史范畴; 1、不用于交换;

2、没有价值;

3、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范畴;

联系 1、都是过去产品;    2、都有使用价值;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比较 商品 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别 1、是劳动产品;

2、用于交换,有价值;

3、是个历史范畴; 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

3、是个永恒范畴;

联系 都有使用价值

(过渡)商品作为劳动产品,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时就有了劳动产品,但用于交换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要研究商品交换及其媒介----货币。

《货币的本质》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识记商品和货币的含义;知道商品的特征和基本属性,掌握商品的判断方法;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了解一般等价物的含义;理解货币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单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品的含义及属性

难点:货币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练习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来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股票上涨欣喜万分,交易失败极度沮丧,交不起学费神情苦恼,拿到工资开怀大笑”ppt展示这些情境下人们的反应图片。

问: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神情不一,情绪不同?

学生说开去

最后老师总结:那都是因为钱(同时老师手拿一张百元人民币),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几乎一刻也离不开钱。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钱,还有我们享受的各种服务也都需要支付钱,钱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钱又是不是万能的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本节课要讲得内容p4-5)

过渡: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那么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生回答,然后引出“商品”这个概念。

探究一:什么是商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商品。农贸市场上的粮食、蔬菜、水果,超市里的油、盐、酱、醋,商场中的服装、鞋帽等,都是商品。请问:

(1)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2)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3)空气是不是商品?

(4)雪山上待售的氧气是不是商品?

1、商品的含义

(1)含义: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成为商品。p4

强调:判断一个物品是否是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合格的);②用于交换。(然后学生据此完成(2)(3)(4)这三个问题)

(2)商品的判断条件:①劳动产品(合格的);②用于交换

课堂思考:中秋节快到了,小李同学在华发商都买了一盒月饼,送给了爷爷。这盒月饼是不是商品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小李在商店买时是商品,买来以后作为礼物送给爷爷时就不是商品了。商品离开了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强调:正在或等待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成为商品。但交换以后则成为消费品。

(3)区分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探究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是一切有用物品               的共有的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商品的特有属性)

3)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名师一号》p2“考点突破”)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人要,凝结其中的劳动就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就不能形成价值,所以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一个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②二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谁也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得到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生产者。

补充:判断一物品是不是商品的三种方法(《名师一号》p3“深度剖析”)

(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合格的),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经离开流通流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过渡:我们要从市场上得到商品,就得用货币去买,那么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对孪生兄弟?

探究三: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产生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4第二个探究活动的内容,从而引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

3、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4、一般等价物的含义(本身也是商品)(《名师一号》p4第三阶段③)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注意:同样是一种商品,但不同于其它商品,它成为媒介,能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实现了买和卖的分离。)

引导学生分析一般等价物的缺点:

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限制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这些东西往往体积大、价值小、不便携带储藏、不易分割等等

所以,最后,一般等价物集中在贵金属——金、银 上

问:为什么金银可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意: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并且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又与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的正式产生。

(2)本质:一般等价物

六、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b    )

①超市里货架上待售的物品;②你正在使用的笔;③雪山上待售的氧气罐;④全国人民为四川捐的救灾物资;⑤阳光、空气;⑥回收的啤酒瓶

a、①②③⑥b、①③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2、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①商品和货币是同时产生的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永恒的   ④先有商品后才有货币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3、XX年4月21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工商局会同该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辖区内农资市场4个批次的化肥、农药行为,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化肥、农药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是商品,因为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  

②不是商品,因为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

③应具体分析,若能交换成功则是,否则就不是

④不是商品,因为没有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无使用价值则无价值,故选②④

4、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下列对一般等价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①价值相等的商品 ②能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商品③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④它是与货币一起产生的 ⑤它在商品交换中媒介作用 ⑥它指的是金银  

a、①②        b、③⑤    c、④⑥       d、①③

分析:价值相等的商品,只可能是等价物,但不一定是一般等价物,①错误;②错在少了“一切”二字;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存在一般等价物了,④错误;金银最初就是普通商品,后来,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了货币,但一般等价物并非金银,⑥错误;③⑤正确

拓疑所思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说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坏等优点

九,作业布置

1、预习课本8-10页;2、完成《名师一号》p1的填空题及p156第1-3题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它作为高一新生《经济生活》的开门课,并且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商品”和“货币”,商品作为消费的对象,货币作为消费的工具,老师必须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激发他们对《经济生活》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上好这个内容至关重要。这节课,老师主要采取了探究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并讲练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本节课的内容讲得细并且具体,里边的情景和练习使得抽象问题简单化,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本节课的缺点在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