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一政治教案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精选12篇)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精选1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7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篇1

第四课 第二框题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自主学习篇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辩证关系:继承与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____,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要求: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____,在发展的过程中_____,这就是文化传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定功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合作交流篇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

1.社会制度的更替如何影响见教材44页第3段

2.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影响见教材45页1段

【知识拓展】

第一,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科学技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第二,正确理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断为人类物质生产开拓新的空间,而且在探寻规律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凝结成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以及所汇集的智慧结晶,促进了人类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解放,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化,引导人类走向更为先进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如何影响见教材45页最后1段

4.教育如何影响文化的发展见教材46页最后1段

【特别强调】

第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第二,不是任何思想运动都能促进文化发展。

第三,不能把教育排除在影响文化的因素之外,也不能把“教育”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应是广义的教育。

第四,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发展影响的程度是不相同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巨大。而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质变,所以对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应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材43页最后1段――44页1段

【注意】对待传统文化要“扬弃”(第5课)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保守的方面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部继承。

4.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过程观教材44页2段

辨析:文化传承就是要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文化

解析:(1)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2)文化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传承必然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知识拓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第一, 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能:

① 人类文化只能被学而知之,不能通过遗传方式获得。如果人类的繁殖过程是人类种族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那么,教育则是人类文化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

②教育对人类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将储存形态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文化。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这种转化,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第二, 教育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

① 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一是精心选择教育内容;二是精心选择教师;三是精心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②在教育对文化选择的同时,它同样也整理着文化。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使得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其精华得以继承。

第三, 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①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的途径很多,如移民、战争、贸易往来、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积极的途径。

②通过过教育来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们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文化模式。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基本观点:

1.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教材56页1―2段

2.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点

(1)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教材56页3段

(2)学习型社会的特点教材59页

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②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教材56页4段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学以致用篇

1.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XX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以上内容可见,科学发展观                                                

a.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b.体现了文化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c.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d.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制度③科学技术④思想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来源:学,科,网z,x,x,k]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5.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6.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因为

①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④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来源:z++]

7.右下图为刻于明朝初年、悬于黄山市西递慈善堂的“孝”字。该字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由此看来,继承传统文化应()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海纳百川,熔铸百家

8.XX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与世长辞。季老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这是因为()

①本民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

③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9.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烟台市提出既要继续发展以海洋文化、开埠文化、民俗文化等为特色的文化,又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并以国际动漫艺术节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动漫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打造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

结合材料,说明烟台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的?

10.在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500名幼稚童声吟唱《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即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还有人对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认为应该顺其自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三.社会实践探究

调查了解学校课改进程,了解家人、老师的终身学习的现状,感受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第二框题

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理解,④说法错误,故b、c、d项[可排除。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发展与继承的关系等知识点。材料从整体上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即做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故选a项;并非所有的文化对社会都起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c、d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材可知②③④都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难选出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理解。材料强调“百家争鸣”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而“百家争鸣”属于思想运动,故选c项;其他选项中的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理解。a、b、c项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d项说法错误,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故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重要性的理解。首先,②③项从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角度正确表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故入选;其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①项错误;再次,④项观点是发展教育的措施,而不是原因,故排除。

7-8,bc

9.答案:(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烟台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利用海洋文化、开埠文化、民俗文化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发展动漫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10•答案:(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扬。(2)要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不可照单全收。(3)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注意方式,不要搞一刀切。(4)创新与继承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篇2

4.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认识中国丰富的文化历史中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最终并不是原封不动的被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即所谓的“扬弃”,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那么传统文化是怎么在承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呢?[过渡]让我们看一个例子:p43,思考:在我们身边,你如何运用“实事求是”呢?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看p44,对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的两种看法,谈谈你们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分析: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应怎样对待两者的关系呢?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继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供奉景仰,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的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极之处,也有着思想的精华和合理之处。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回归。如“孝道文化”,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实现文化繁荣,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但是,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若要实现文化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恐怕我们用一两本书都难以详细归纳,这里我们只能以最为重要的几方面来认识。

1.社会制度的更替

文化是由一定经济和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必然要求为之服务的文化随之取代旧的文化形态。这里新旧文化力量的斗争,就有力促进了文化的进步。比如说历史上每次制度更替都会带来文化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2.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其进步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整体文化的发展。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越时空限制、无限共享)

3.思想运动的推动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思想文化在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探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

4.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p47这幅有关教育变革的图片,思考:在“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说明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总结)

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那么,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起了哪些作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这种与我们最近的教育方式来理解。

首先,教育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动性活动,对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自身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教育使用“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把文化传递给受教育者,是人类世代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最后,教育是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有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影响因素,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

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

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新版《牡丹亭》在继承昆曲唯美风格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精心设计舞台背景,启用年轻演员,增加观赏性动作,取得了满堂喝彩,你如何看待昆曲的改革?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发展是继承的___________,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在________的过程中继承.

情境一:随着开过礼炮的第一声巨响,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梁祝》《二泉映月》为民族音乐赢得了持久的声誉。为什么建国后中国民族文化事业有了巨大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运动,决定着___________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________________,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______________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_____________在文化发展中影响越来越大.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p46

(1)教育的功能----------

(2)教育如何传承文化---------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深远影响---------

【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课堂练习】

1、毛泽东曾热情地赞扬鲁迅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表明(     )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从古代的私熟到近代的传统课堂教学,再到现代的网络学习,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着不同的影响。这说明教育(    )

①都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②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有历史中认识世界的过程,在有限有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的传承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有多种传播媒介和手段

④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对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这句话表明(    )

a.应该全面吸收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

c.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句话说明(   )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地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学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全部继承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从《诗经》算起,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的传统戏曲是融音乐、舞蹈、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和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些艺术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⑤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篇4

课题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重点

难点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难点: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教法

教具

讲授法、体验感触法

多媒体及传统教具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导入]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最终并不是原封不动的被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即所谓的“扬弃”,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那么传统文化是怎么在承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呢?[过渡]让我们看一个例子:p43,思考:在我们身边,你如何运用“实事求是”呢?

这里就可以看到这个词汇从出现始以到今天它的内涵由求实的治学态度到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可以说在继承基础上得到积极的发展。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

一。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继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供奉景仰,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的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

2.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历来有非常多的争论,课本上为大家提供的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加正确呢?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极之处,也有着思想的精华和合理之处。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回归。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实现文化繁荣,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若要实现文化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恐怕我们用一两本书都难以详细归纳,这里我们只能以最为重要的几方面来认识。

1。社会制度的更替文化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根本上就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因此,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必然要求为之服务的文化随之取代旧的文化形态。这里新旧文化力量的斗争,就有力促进了文化的进步。比如说历史上每次制度更替都会带来文化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2。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其进步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整体文化的发展。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越时空限制、无限共享)

3。思想运动的推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思想文化在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探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

4。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训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以浓缩的形式传递人类漫长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课堂探究:私塾、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三种教育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其对文化传承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去认识几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和优点)    

[结论]总之,对于浩瀚如海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批判继承和保留的同时,还要顺应时代要求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作业;

1.如何看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与错误态度分别是什么?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3.如何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学

后记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篇5

学习目标

课标考纲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及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内容目标 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重、难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思考探究: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教育和学习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大? 探究新知: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的含义: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文化得到____________.

(2)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_________________,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继承与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出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②在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在________的过程中_________。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1、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_________________。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的促进了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中国占代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_________________,也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例如,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一批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观察和探讨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历史研究的对象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史学的编纂方法出现了突破,唯物史观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历史进入新的蓬勃发展时期。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重要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______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在人类_______________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练一练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b  )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制度③科学技术④思想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教育和学习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大? 

核心解读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的功能: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有的功能。

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给下一代。

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和运用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2)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意义: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育方式是伴随着文化传播媒介性质的改变而改变的,人类文化传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都引起教育方式的变革。

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授知识,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十几个学生;无固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

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③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媒介的大量涌现和介入,为教育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种媒介教育、电化教育纷纷兴起。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录音机、幻灯机、电影、电视、电脑、语音实验室等先进的视听设备来组织教学,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使教学感染力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进行的远距离教育也方兴未艾。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教育过程中各种新媒介的引进、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知识整合:<作业> 完成下一框题的预习学案课后巩固小学案

1.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师道尊严”“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确对待这些教育思想,就必须(c )                                                              

a.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b.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推行素质教育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据此回答8~9题。

2.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根本不同,是指它们(b )                                                  

a.所体现的民族特色不同          b.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力量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

3.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这主要说明(b)

a.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能催生社会变革    d.新文化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在XX年lo月lo日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之间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这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10~11题。

4.通过上述材料说明了(a)

a.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仍有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c.传统思想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对传统思想要全部保留和吸收

5.总理就国家之间关系引用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说明(b )

a.文化继承,就是要原封不动的继承

b.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古至今是一成不变的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6.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它的一些精华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去继承、改造和弘扬。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2、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篇6

1、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如何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本课首先要弄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其次要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对选择、传递和创新文化中的特定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2、学生分析九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张扬个性成为他(她)们的主旋律。面对这一时代的学生,沟通需要用心、用技巧,那也是一门艺术。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且比较丰富;语言逻辑性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望及表现欲望。学生主体参与的充分,表现在其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本课教学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书本、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结论,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教师应跳出教学设计的问题模式,和学生一道去创造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成功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更加成功。同时特别注重创设的情景的选择性,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他们的潜能、智慧得出充分挖掘、展示。只有当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有创意的设计见解,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师主导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表明该课的设计卓有成效。

3、设计思想“学习是一种内心之旅,通过整体的感悟、修行使个人从不完善趋向完善。”“学习是对自我的体会,是需要静谧安详、澄和专注的。即使是对话,也讲究在彼此倾听基础悉心思考。”

[第一阶段阅读与思考]本阶段的目标就是指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思考,努力掌握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在教学中先给予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先泛读教材,对本框题有一个整体印象;有哪些概念、原理、知识点?课文结构的内在逻辑如何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精细研读,弄清概念,注意教材中事例的列举,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自我归纳、提炼、研究、讨论及教师的点拨,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阶段体验与探究]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他们最感兴趣的偶像活动中,感悟文化在继承在发展的实例。在本课设计中注重创造性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选取贴近学生心灵、贴近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实际的材料来呈现给学生。以在当今流行乐坛领域呼风唤雨、在学生中颇具影响力的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为主线,精心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辩论、探讨等一系列活动对周杰伦全新的说唱音乐风格糅合了西方的狂放和东方的神秘,在强调现代感节奏的同时,从歌词和配乐上体现了传统的文化、历史、武术、音乐、戏曲等方面的内容的继承和创新进行体验和感悟,使学生知识得到丰富,认识得到更新;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扩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第三阶段分享与总结]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性地回归自我,即我们在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中能做什么?怎么做?情感、态度、价值观应为优先的课堂设计的前提,能力则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所以最后我作如下要求:一、本节课讲了哪些知识?二、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三、学完本节课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方面你打算做些什么?通过课堂学习,在知、思、行方面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力求使学生在每一个层次都有所收获。本课总体设计旨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的读书-思考-感悟-交流-分享-创生-行动等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尝试实践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用心营造“倾听”和“润泽”的课堂,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生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

4、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难点: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6、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阶段

阅读与思考(约20分钟)[本课教材内容结构]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是介绍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教材以“实事求是”一词内涵的演变作为实例,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这一过程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的过程。②教材以如何认识关于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看法,引导学生把握继承和发展的辨证关系,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别以“相关链接”、图文问题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别介绍了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进步和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上述因素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第三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①把教育界定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②以“私塾”、“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的不同影响,从而说明,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1、布置阅读课文p43-47页。要求学生弄清概念,注意教材中的解释和事例的列举,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一、安静、认真地用心阅读课本知识。对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关键词做上记号;对个别不懂的字词、概念、原理打上“?”以便于质疑。通过自我归纳、提炼、研究、讨论及教师的点拨,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发放指导读书自学表格(见附件1)二、边看边思考读书自学表格里教师提出的问题。(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怎样的关系?(2)传统文化从古到今呈现出两种趋势的发展,有的经过与时代内容的结合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的则成为文化发展的糟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文化的发展呢?怎样影响的?(3)说说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何不同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3、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互相交流;鼓励基础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大胆尝试。三、自由创设问题、相互讨论,组织学习提纲。在每个学习小组内,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的基础上,自由创设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各学习小组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内容打上标记,以待在全班范围内相互质疑、释疑。

第二阶段体验与探究(约18分钟)[周杰伦现象背后的文化本质]1、欣赏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的片段2、探讨周杰伦现象背后的一些文化本质1、播放经过剪辑的《谁动了古人的琴弦——中国风音乐精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见附件2)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欣赏后感受以及探讨课件展示问题:现场调查:(1)喜欢周杰伦的同学举手,说说为什么喜欢。

(2)你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为什么?现场讨论:前不久,国际巨星周杰伦先生放了一句大话:“哈韩哈日的,真是白痴”。一时间网上风起云涌,有人说周杰伦是民族英雄;有人请周杰伦不要玷污“中国文化”!你同意哪种观点,说明理由。感受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独特的文化内涵,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引发思考: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精心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调查、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对周杰伦从歌词和配乐上体现了传统的文化、历史、武术、音乐、戏曲等方面的内容的继承和创新进行体验和感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

第三阶段分享与总结(约7分钟)

[本课总结]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育他们追求真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讨课件展示问题,学习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1、本节课讲了哪些知识?2、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学完本节课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方面你打算做些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应为优先的课堂设计的前提,能力则为主导,知识为基础。

第一阶段阅读与思考(约20分钟)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本p43-44,思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怎样的关系?(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性a、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传承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点拨:传统文化从古到今呈现出两种趋势的发展,有的经过与时代内容的结合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的则成为文化发展的糟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文化的发展呢?学生活动:阅读p44-46,思考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文化的发展,试举例分析。 (1)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外在因素)──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2)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内在因素)a、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3)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内在因素)──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4)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内在因素)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学生活动:阅读p46-47,思考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不同教育方式各自的特点b不同教育方式各自的影响第二阶段体验与探究(约18分钟)“你,是暗夜里的神勇斗士,那冰冷炫耀的甲胄,带着王者轩昂的微记,是圣殿里借来的一抹红,用致命的利器划破天际,对决,震颤,一触即发。黎明破晓前,用逆光颠覆不可一世的传奇,一统江山,激扬天下。惟你独尊,那翻腾臣服的声浪里里,虔诚膜拜,是沉沦者被摧毁前仅有的勇气。”这是新浪的一位撰稿人对一位艺人的简短描述。这位艺人对自己音乐的评价---“我的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和武侠元素。要受到欧美国家的注意,其实中国文化是一个起点。我觉得自己要走不一样的路,不要走别人走过的。别人注意到我是因为他们觉得我的音乐与众不同。”大家可以猜一下这位艺人是谁?这位艺人大家都很熟悉,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相当一部分都很喜欢他,或者说是他的fans,这位艺人就是周杰伦。美国《时代》周刊曾在XX年把周杰伦送上亚洲版的封面,其中一篇文章指出,作为一个歌手,他不吸毒,不惹事生非,不反叛,居然也能如此走红,这让西方人觉得很奇怪。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周杰伦现象背后的一些文化本质。现在播放经过剪辑的《谁动了古人的琴弦——中国风音乐精粹》,请同学们对照着歌词先欣赏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的片段,过一会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听后的感悟。这些极具中国古典文化色彩的语言配上周杰伦沉稳凄美的唱腔,总是一次次打动着我们,这些极具文化色彩的歌词跟同样具备中国文化审美情愫的作曲结合起来把作品的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活动:围绕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调查:(1)喜欢周杰伦的同学举手,说说为什么喜欢。

(2)你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为什么?现场讨论:前不久,国际巨星周杰伦先生放了一句大话:“哈韩哈日的,真是白痴”。一时间网上风起云涌,有人说周杰伦是民族英雄;有人请周杰伦不要玷污“中国文化”!你同意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讨论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如何看待流行乐坛的“中国风”思潮?

什么是中国风?

中国风的定义,对定义的理解不同,那么答案就不会一样。中国风定义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

(2)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3)通过周杰伦现象对其背后文化本质的探讨,思考在文化传承中,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第三阶段分享与总结(约7分钟)

在课堂小结阶段,力求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育他们追求真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精选1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